第58章

  正自热闹间,忽见吴管事急匆匆自外头走来席上,一径行至方明照跟前,满面堆下笑道:家主大喜!外头有贵客登门!
  方明照讶然问道:今日宾客皆已在此,却不知是何方贵客?
  一语未了,早有侍人引着一行人进来。
  为首者非别,正是那柳内官与潘知府。端见她两个面色虽肃,眉梢眼角却皆是隐见喜意。
  满堂宾客皆是一惊,连忙敛声屏气,齐齐起身相迎。
  方明照亦携了沈蕙娘与方宝璎上前,正要见礼,那柳内官早是抬手止住,只道:今日原是方府私宴,本官与潘大人不过奉旨前来,不请自到,叨扰了各位雅兴,万望海涵。
  说着,自有个小内官上前,将一卷明黄长轴呈上。
  柳内官便将那卷轴接来手中,当下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此言一出,满园中人呼啦啦跪倒一片,皆是屏息凝神,静听天语。
  只听柳内官朗声道:兹尔越州明月绣庄,巧思频出,绣艺精湛,又怀仁德之心,堪为越州绣行表率,特点为皇商,钦此。
  明月绣庄众人忙不迭叩首接旨,山呼万岁谢恩,心下好不欢喜。
  方明照早是眼泛泪光,只将柳内官与潘知府让至上座,亲为斟酒,说道:小庄有今日,全赖二位大人明察秋毫,还我等清白。此番大恩,没齿难忘!今日恰逢欢宴,万望二位大人赏脸,与我合家同饮一杯水酒,权当庆贺。
  潘知府与柳内官与方明照道贺一回,自是欣然应允,依言入座。
  当下诸般礼过,满堂宾客见了明月绣庄沉冤得雪、苦尽甘来,亦是倍感欣慰,纷纷道贺不迭。
  沈蕙娘与方宝璎两个携了手,便往园中各处,与众宾客一一敬酒。
  行至一处,端见昌平侯正与王杏枝笑道:去年贵绣庄往侯府赠的那《廿载相伴图》插屏,原是你绣的。不想你瞧来年纪轻轻,竟有这般手艺!
  王杏枝连道谬赞,面上却难掩喜色。
  那王杏枝的孩儿在旁,却是伸着小手,只顾去抓侯姥腕上一串沉香珠子。
  昌平侯非但不恼,反是满面慈和,只笑道:好个小孩儿,这般有眼光,倒与我家雪团儿一般无二。当下将那珠子褪下,赠与那孩儿耍子。
  沈蕙娘与方宝璎近前来,两下见了礼数,沈蕙娘便与昌平侯敬酒道:头里多赖侯姥援手,小庄方有今日。
  昌平侯饮了两个敬酒,又回敬一回,只笑道:种得善因,方有善果,这原是你等自家挣来的福分。
  又行至一处,却见那徐清徽与史琼兰,正同养济院钱院使一处说话。
  只听那钱院使道:有劳两位小姐费心,下月便来我院中授课,院里孩儿们得了信儿,不知怎生欢喜!
  史琼兰笑道:些须小事,何足挂齿!我与徐小姐在外游历,正得了些新画稿,正好与孩儿们开蒙。
  徐清徽亦道:此事说定,下月十五,我二人定然准时到访。
  三个正说话间,见得沈蕙娘与方宝璎近前,亦是起身道贺。
  方宝璎便与徐清徽、史琼兰两个打趣道:我道是何处来的两位善神,原来在此处商议普度众生的善举呢。只盼落后我们也沾些光,教两位善神点化一二,也在纸上画个金元宝出来。
  徐清徽摇头笑道:方世妹这张嘴,如今做了皇商,也没个饶人处。
  史琼兰接过来道:我瞧你自家便是那金元宝托生的,何消再画?
  众人听得这话,皆是笑个不住。
  再转到自家绣庄席上,陈金荣、孙秀君、苏良、宋巧云等一干老人,早立起身来相候。
  陈金荣端了酒杯,满面红光,只与两个道:我老婆子痴长这许多年岁,从未见有今日这般风光体面!全赖东家、少东家、沈管事洪福齐天,方有我等好日子过!
  孙秀君与苏良亦笑道:正是!往后我们跟着少东家与沈管事,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绝没个二话!
  宋巧云更是伶俐,只把眼风往二人身上一扫,笑道:依我瞧来,咱们绣庄这般顺风顺水,原是好在有一对天造地设的当家人。这妻侣同心,其利断金,往后何愁没有泼天的富贵!
  众人皆抚掌称是。沈蕙娘与方宝璎亦是心中滚热,与众人一一敬了酒,方才又往旁处去了。
  当日园中众人宴饮作乐,直热闹至三更时分,方才各自散去。
  沈蕙娘与方宝璎携手转回自家院中,但见那银汉无声处,正有一轮满月当空,又有漫天星子璨然而缀。一天清辉似水,柔浸人间。
  两个立在庭下,并肩瞧了一回星月,忽听得远处一声响动,便有一道金光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须臾,端见那天幕之上,锦绣花团齐绽,端的是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原是城中节庆未歇。
  方宝璎便笑道:蕙姐可还记得,你在养济院时,曾应过我什么话?
  沈蕙娘应道:那时我应允过你,要与你看足一百回烟火。只是如今,我却不肯依你了。
  方宝璎嗳呀一声,忙扭过脸来,蹙眉问道:头里应承得那般痛快,如今怎的却不依了?
  沈蕙娘瞧她气鼓鼓一面神色,只把眼望进她眸中,笑道:一百回太少,一千回也不足,须要看足一万回,才算不负这等好景呢。
  方宝璎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却又忙作势把眼将沈蕙娘一瞪,说道:你倒会讨便宜!没得瞧到头发都白了,还瞧不足你这一万回呢。
  她一壁说来,一壁却早是伸了自家小指,只将沈蕙娘小指一勾。
  沈蕙娘将她小指勾紧了,却是摇一摇头,只道:便是瞧到下辈子,我也决不肯放你。
  说毕,便是微微垂首,落吻于她唇上。
  是时仁和十六年八月十五,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万家灯火明处,皆共此良辰美景,相约年年岁岁,白首不离。
  (正文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