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没想到她死了以后,居然投胎转世,还是公主,可是这一世的父皇母妃不一样。
岁奴觉得,父皇和娘亲真心疼爱她和弟弟,这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幸福。
秦玉君抱起安奴,安奴上辈子很长时间都生活在这座皇宫。
可是那时他是小太监,后来他是作恶多端大宦官。
因此,对于再次回到皇宫,他有些害怕和抗拒,自昨日从进宫后,便有些不开心。
可是这样小的人,不开心也不会哭闹,奶娘们也不会注意到他的情绪。
唯有身为娘亲的秦玉君感受到了,她问:“安奴,怎么不开心了。”她轻轻拍着安奴。
安奴感到一阵安心,是啊,这一世和上一世再不一样了,他不是小太监,也不会成为做尽坏事的坏人,他不会再像上辈子一样。
岁奴说得对,他是只听娘亲话的孩子,他要做妈宝男!
在秦玉君温柔的声音里,安奴想通了,他开心了,对着娘亲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裴玄度秦玉君道:“我给岁奴和安奴起了名字,岁奴名瑾,安奴名璋。”
秦玉君道:“瑾瑜流光,闪烁如星。岁奴眼神明亮,将来必然聪明伶俐,光彩照人。”
又看向怀中的安奴,“颙颙卬卬,如圭如璋。将来咱们安奴器宇轩昂、顶天立地。”
岁奴听了自己的名字,点点头,不错,符合她的公主的气质,“这名字不错。”
安奴眼泛泪花,前世瑞王给他取名槊,这是将他当做刺向父王的利刃。
而这一世,他有名字了,这个名字包含父母对他的期望,他叫裴璋!
“哇哇哇!”婴孩高昂的哭声在宫殿内响起。
裴玄度不但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臭小子,这是不满意我给你取的名字呢,哼,你就算不喜欢,也更改不得了!”
安奴在母亲怀中,瘪嘴:“不是不喜欢,是很喜欢!”
岁奴翻了个小白眼,鄙夷自己这个弟弟都鄙夷累了。
裴玄度又道:“我准备在出征前,给孩子们举行正式的册封礼,只是时间有些紧,怕是要委屈他们一切从简了。”
秦玉君却知道,他这样着急的想要举办册封礼是为什么,他担心他出征万一有意外,他在为她和孩子安排一切。
他事事考虑周到,令她有些心疼,心疼这个肩负天下帝王,更心疼为她和孩子提供了一个安稳环境的夫君。
“皇上,等你凯旋归来时,再正式给岁奴和安奴举行盛大的册封礼。”秦玉君抱着孩子,语气温柔但坚定“我们等着你回来。”
裴玄度看着抱着自己孩子的女子,她身上总是笼罩着一层光,暖黄色的,令人心安。
他明白,她哪里是要盛大的册封礼,她是要他一定要回来!
“好,好,等我回来,再给岁奴、安奴举行盛大的册封礼!”裴玄度环抱这秦玉君的肩膀,笑得开怀。
宫人们喜气洋洋,纷纷贺喜公主殿下和皇子殿下得了皇上正式的赐名。
有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本来肃穆的宫殿,增添几分烟火气。
温情时光幸福却短暂……
明昭五年,十二月十九,瑞王打着“清君侧”旗号,公然举兵谋反,明昭帝裴昭为平定叛乱,决定御驾亲征。
出征这日,贵妃娘娘秦氏带着大公主和大皇子相送。
城门口,皇上穿着玄色铠甲,披着红色披风,腰间一把四尺长的破渊剑,骑在赤漓马上,回头,看向城墙上的女子和她身侧的两个孩子。
秦玉君的手紧紧的握着,他定能凯旋而归,开创太平盛世!
他们一个在城墙上,一个骑于马上,目光在空中相撞,彼此看到的都是对对方的信任和爱意。
北风朔朔,吹动天子旌旗,一声,“启程!”
大军开拔,长长的队伍开始前进,秦玉君目送裴玄度,直到队伍再也看不见。
付嬷嬷道:“娘娘,咱们回去吧!”
秦玉君给两个孩子整理了一些襁褓,“走吧。”
大战一触即发,先是瑞王从并州出发,准备直取严州,可是严州似乎得到消息,早早的经闭城门!
瑞王吃了闭门羹,严州又是天下粮仓,若是里面的人想要死守,起码够坚持三个月。
可是瑞王哪里有时间可以耗,这裴昭,当真有些本事,他以“清君侧”为出师之名举兵,他就宣布御驾亲征,让他师出无名!
瑞王大骂:“裴玄度是如何我要攻打严州的!”
他不知道的是,此前他的得力下属之一孙宿,和他有同样的感觉。
郭子淳道:“想来是年初,王爷制造的那场洪灾让皇上有了警觉,王爷,某以为,如今要立即调转方向,先攻吴州、从驰河一路北上,夺取岑州,直取京城,而且要快!”
他们的粮食和兵力,都与朝廷无法比,但是瑞王有还未亮出的底牌,打的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要快攻!
瑞王副将不同意,“王爷不可走驰河,咱们没有船,若是要度过驰河,就要翻越驰河上游的山,那山险峻,我们的军队不善在这样的地势作战,还是朝南,走青州、越州再直入京城更为稳妥。”
郭子淳道:“青州本就是南军大本营,我们不知朝廷到底留了多少兵力,况且还有行踪不明的邓忠的大军,我们不能涉险,如今只有出其不意,才有更大的胜算!”
皇帝亲自出征后,局势对他们非常不利,加上严州失利,更是雪上加霜。
瑞王阴沉着脸,问传信官:“冯平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士兵道:“没有。”
瑞王暴躁的双手拍桌,“废物,关键时刻就用不上!”
营帐内,一片寂静,没人敢说话,都在等待瑞王做决定。
一炷香的时间后,瑞王作出了决定:“从驰河而上,先取吴州、再渡岑州,直取京城!”
瑞王想,郭子淳说得不错,这条路会更快,只能放手一搏!
“王爷不可啊,那驰河上游的山隐秘深邃,不适宜咱们的军队翻山越岭!”
瑞王眼神如鹰,“谁说要翻山越岭,我们直接渡池河!”
众人离开后,瑞王留下副将和郭子淳,“皇帝小儿要和我决一死战,我不能坐以待毙,在大岳山下铸造的利刃,是时候该出鞘的时候了。”
副将犹豫,“可是过早的亮出底牌并不是好事。”要知道现在才两个月,他们甚至没有正面和朝廷大军对决,就已经被皇帝御驾亲征的这个阳谋,搞得焦头烂额,这和他们预计的时间太早了!
瑞王一向乾纲独断,他的决定,无人可反驳,“利刃再不出鞘,过了时机反而不妙。”
副将心中打鼓,朝廷来势汹汹,皇上的一招“御驾亲征”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这之后,严州之战,由于严州避战不出,伤亡不大,可是却让大军失了三分之一的士气,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他看着一旁神色淡然的郭子淳,这一年来王爷十分信任他。
副将心想,哼,一个故弄玄虚的江湖术士,真不知王爷为何如此下信任。
“郭相士,不若你说说,现在是否是王爷让藏在大岳山下的屯兵出来的好时候?”
郭子淳轻笑,“王爷胸有乾坤,自然会逢凶化吉,我只知道,从我算的卦象上看,王爷乃天命之人,有龙气护体,有成就大业之象。”
“哈哈哈!”瑞王的笑声从帐篷中传出,“好,好,好,来人,将郭相士这番话告诉士兵们。”
他又对副将说:“不能再拖了,如今严州之挫,本就影响了士气,你拿着我*的印信,去大岳山,带着五万大军,二十日内,从驰河下游来与我汇合,咱们渡驰河,杀入京城!”
副将道:“是,属下这就出发!”
第122章 北定
冯平带着冯崇一路疾行,终于到了凛州,这里是北方边境。
重回凛州,看着凛州城墙上的两个冰冷的大字,冯平的眼神,全是占为己有的野心和欲望。
大雪飞扬,凛州一片银装素裹,千里冰封,抵挡不住冯平心中的滚烫!
他要在这里伺机等待,皇上和瑞王鹬蚌相争,在二者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就带领北军攻入皇城。
看着丧心病狂的长子,冯崇真是后悔了,这一路来,为了防止他逃跑,冯平给他的吃食中下了软经散。
此刻,他浑身虚软的坐在马车内,问长子,“阿平,既然你下定决心了,那爹有几个问题问你,若你真能答得令我满意,我做父亲的也认了。”
冯平无可无不可,冯崇问:“你要如何让十万北军信任你,听你指挥。”
冯平看着他,“这不是有爹在吗,爹手中有虎符,足以号令北军,何况,北军将士多年来十分信任您,您让他们做什么,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冯崇摇头,想他冯崇,十几岁就更着高祖打天下,打了数不清的仗,赢得数不清的战役,而他的儿子,跟在他身边多年,却并未学到一丝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