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她离去的背影,让秦玉君想起那日初见她,她喝完“无忧渡”策马离开的飒爽模样,如今她没了飒爽不羁,只剩下孤寂决绝。
  第94章 拜佛
  随着临盆之日将近,秦玉君心中的担忧越来越深。
  三老爷暗中谋划已久,孙庆宗那样的禽兽无法预料,还有童石的监视,她要在这三方的眼皮子底下安全生小孩子,且抱住孩子不像上辈子一样被莫名抢走,太难了。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肚子,不能再等了,必须开始提前部署计划。
  廊下,翠儿正在为即将出世的孩子缝制肚兜,她一针一线绣得用心。
  苕儿从外面回来,看着她手里的肚兜,也忍不住夸赞,“呀,翠儿姐姐你绣的这肚兜可真好看,还是花开并蒂的呢。”
  翠儿笑笑,“是啊,讨个吉利的彩头呢,奶奶不是……”她看了看四周,止住话头。
  秦玉君将两人叫进屋子,“我打算去永宁寺拜佛,为肚子里的这两个孩子祈福。”
  苕儿虽小,却也知道妇人生产很危险,尤其奶奶如今肚子大了,路上万一出个意外那可就是大事。
  她道:“奶奶,还是等顺利生产后再去吧,永宁寺路远,又在山上,万一路上有个什么差池,可就危险了。”
  翠儿却想,要拜佛怎么早不去晚不去偏偏这个时候去,她心中有了猜想,恐怕拜佛不是奶奶真的,目的。
  她试探道:“奶奶,您是怕……所以……。”
  翠儿说的隐晦,秦玉君知道她懂她的心思,这个世界上,除了三老爷和已经死去的大姑娘,只有翠儿知道那日的事。
  而翠儿是她这世界上最相信的人之一,也是最懂她忧虑之事的人,她的计划必须要翠儿帮她。
  她让苕儿和翠儿附耳过来,将自己的安排低低的告诉她们。
  “奶奶,何故如此,在府中起码什么都是准备妥当的,再不济还有三老爷坐镇呢!”苕儿不知真像,听了奶奶的话,觉得实在过于折腾,对还怀着孕的奶奶不好。
  翠儿知道秦玉君这样做的原因,她对苕儿道:“奶奶这样做,自然有她的用意,咱们按照奶奶的吩咐办就是。”
  苕儿见奶奶不会再改变主意,翠儿说得也有道理,奶奶肯定有她的用意,于是虽担心,还是照办。
  这日,秦玉君去见吴进,说完米庄的事后,她让苕儿和童石去对面街上买麦芽糖。
  支开童石,秦玉君问吴进,“那日,请你帮我买的房子,可买好了。”
  吴进对她的吩咐很上心,“正要回奶奶呢,选了三处,等奶奶定夺。”
  秦玉君道:“不用选了,你帮我选一处便是。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我。”
  吴进见六奶奶表情凝重,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便道:“奶奶只管吩咐。”
  “在沉香寺附近帮我赁一间屋子,越偏僻越好,再寻一个奶娘,要那种能签了死契的,最好是带着孩子的。”
  吴进犯难,这第一个要求倒好办,沉香寺虽偏,但是山下有个村子,房子应是好找。
  可是一个带着孩子能签死契的奶娘却不好找,他将顾虑告诉秦玉君,秦玉君也知道这不容易,“这样吧,若实在找不到,那就找一个能签死契的仆妇,最好没有夫家和娘家。”
  条件苛责了些,也比找一个带着孩子的奶娘好些,吴进咬牙点了点头。
  一切有条不紊的在暗中进行,接到吴进准备妥当的消息后,秦玉君向三老爷提出要去永宁寺拜佛的请求。
  如今三房没有主母,三老爷一向不管府中这些事。三房的下人们,反而比之前更加乖觉,对秦玉君前所未有的尊重起来。
  就连之前一直找秦玉君麻烦的四姑娘,最近都沉寂许多。
  不知是还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伤中,还是因为三太太和大老爷之事,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因此,秦玉君去永宁寺,只得向三老爷报备。
  三老爷还是和之前一样,瘦削阴翳,听见秦玉君要去永宁寺祈福三日,他那双阴沉的眼睛,盯着她,仿佛像是要看透了她心中深藏的秘密。
  秦玉君本想着事情不会那么顺利,却听三老爷道:“知道了。”
  没想到三老爷如此轻易答应,说明三老爷自信一切尽在他掌控之中,并不担心自己会做出什么事,坏了他的计划,秦玉君心沉了沉。
  出发去永宁寺当日,秦玉君一早便开始让厨房的人准备贡品。
  三房的下人们看着六奶奶的丫鬟,陆陆续续搬了很多贡品到马车上。
  私底下传着,平日低调惯了的六奶奶,破天荒的高调起来,是没了上面的婆母压着,才变得如此快活起来。
  秦玉君好像并不怕下人们议论,还专门去向老太太辞行,“祖母,这些时日家中事多,我心中十分不安,因此特意求了公爹让我去为家中祈福,永宁寺保家宅平安兴旺最是灵验,孙媳没有别的本事,只有这点诚心了。”
  老太太因为大姑娘突然发生意外着实伤心了一场,但比起大太太,老太太这点伤心实在算不上什么。
  听了秦玉君的话,她看着身怀六甲的秦玉君,这秦氏还算有心,“你有这份心就很好,去吧。”
  一切准备妥当,秦玉君让人驾着马车,朝着永宁寺的方向而去。
  而他们身后,有两道阴森目光盯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马车行至西街,秦玉君对赶车的老王头道:“老王头,在前面的袁家香烛铺子停一停,每年这个时候他家都会卖天南竹,既然诚心去拜佛,也给神仙们贡上。”
  老王头不疑有他,“是。”将马车停在了袁记香烛铺前。
  秦玉君戴着帷冒,对老王头道:“接下来三日我们都要呆在山上,只能茹素,你和苕儿童石到对面的酒楼去吃些东西,免得这两个馋猫,上了山挨不住素斋,那是对神明不敬。”
  老王头连连点头,要说孙府的主子里,还是六奶奶最为和善,对他们这些下人态度也和蔼。
  苕儿带着童石和老王头往对面的酒楼,她欢欢喜喜的模样,果然如六奶奶说的那样,就是小孩馋得控住不住自己。
  老王头想,这三奶奶恐怕是为这两个小的捎带上他的,心中没有多想。
  苕儿小手一挥,点了几个自己爱的菜,她荷包里有的是奶奶给的钱,不过,她只是看着傻,奶奶交代的任务她可一点没忘。
  看着苕儿和童石大快朵颐,老王头也不再客气,夹起一块肥瘦相间,油滋滋红彤彤的红烧肉就往嘴里塞。
  三人吃得热闹,苕儿坐在面对窗户的一面,看见戴着帷冒的奶奶从香烛铺子里走了出来,扶着她的翠儿对她示意了一下。
  苕儿明白,她打了个饱嗝,指着老王头背后的窗户道:“奶奶她们也出来了,正好,吃饱了,咱们走吧。”
  老王头回头,正好看见翠儿姑娘扶着六奶奶上马车,他袖子抹了抹油汪汪的嘴,跟着二人出了酒楼。
  到了永宁寺,老王头停好了马车,翠儿和六奶奶下了马车,翠儿道:“老王叔,奶奶刚刚在车上有些不舒服,我这就抚她进寺里去休息,这三日你就在寺里准备的厢房休息,有事奶奶会吩咐的。”
  老王头看着六奶奶微微靠着翠儿的肩上,似乎的确因长途跋涉有些虚弱,点头:“是,是,翠儿姑娘快快扶奶奶去休息吧。”
  老王头赶着马车去了寺庙后面,翠儿、苕儿和童石,找到了早准备好的,停放在寺庙门口的另一俩马车,由童石驾着下了山。
  沉香寺山下的一处僻静木屋,院子用篱笆围着,里面的屋子修的归整,整座小院靠着山,临这一条小溪,遗世独立的坐落山间。
  一穿着灰色布衣,抱着暗红头巾的大着肚子的年轻女人,带着挎着篮子的“婆母”,来到院子前。
  大着肚子的年轻妇人,如用钥匙打开了挂在院子上的锁,推开门,进了院子,如同回家一样自然。
  进了屋子,秦玉君才将头上包着的布取下,而一旁扶着她的妇人,略显局促。
  实在是没想到这买了自己的主家,竟然会是这样年轻的夫人,而且今日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的。
  秦玉君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对吴进为她找的人说明情况,“你就说付大姐吧,今日事出有因,你也看到了,我家夫君是个开米店的商人,几个月前因病去世,留下些家产遭人惦记,他族中的人,想要我们孤儿寡母死,好争夺我夫君留下的家产,我眼看就要生产,怎可坐以待毙,不得已出此下策,找到这样僻静的地方,安心生产,这些日子就要请你多多费心!”
  这付大姐是吴进打听了好久才找到的,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丈夫过世,她独自带着女儿过活,却被公婆嫌弃,赶出家门。
  秦玉君编的这个故事,也是知道付大姐的身世后想出来的。
  听完她说的话,付桂花果然动容,看着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女子,她红着眼眶道:“夫人放心,我一定守口如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