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魏邕故意叹了口气,“哎,前几日在殿内,工部的葛大人也在问这事儿,皇上说了,现在砍了那两家人,这物价不但不会恢复,反而更加无法遏制的涨价,怎么处置皇上皇上也头疼得很,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你等着皇上的旨意就是了。”
  罗定躬身答:“是。”然后低着头:“那小人这就去盯着御膳房的人给大人们送吃的。”
  而在魏邕看不见的地方,他的眼神变得幽深。
  “嗯,快去吧。”罗定低头时,没看见魏邕嘴角露出嘲讽的笑意。
  御膳房的人将饭菜送进大殿,罗定拿起茶壶,亲自为各位大人添茶水。
  这些大臣见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亲自给他们倒茶,对罗定很是恭敬,太监是天子身边的人,他们的一句话,可比有些臣子的话更管用,谁也不会主动去得罪这样的人。
  “各位大人,皇上知道各位的辛苦,特命我来看看你们还有什么需要,皇上为了粮价之事,连续好几日都睡在书房,还望大人们赶紧想出对策,为皇上分忧。”
  罗定从不因为自己是皇上身边的近侍而跋扈,相反他多年来十分低调,魏邕偶尔的刁难,他也并不在意,因此大家对这个皇上身边的第二大太监,也都很是喜欢
  有借机想要攀谈的,围在罗定身边询问一二,其中便有礼部尚书。
  “罗公公,你要让皇上保重龙体,都是我等无用,不能解皇上的忧。”
  罗定道:“皇上龙体无恙,只是如今京城物价着实疯狂,皇上也是担心会因此生变。”
  “哎,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下个月的科举啊。”
  礼部尚书显然是想通过罗定,试探陛下的口风,科举眼看就要举行。
  在这样关键的节骨眼上,发生了京城粮价之事,若是因此让科举出了差错,他这个礼部尚书岂不是要步户部尚书的后尘。
  如今户部侍郎已经下了大狱,户部尚书还在家等待调查,二人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还两说。
  他是真的怕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不保。
  “这,奴才就不知道了。”罗定给所有人倒了茶,却发现有一人不在,“咦,怎么多出一碗茶来,哪位大人还未喝上热茶呢。”
  礼部尚书端着茶碗,道:“哦,罗公公有所不知,兵部邓大人好几日未来上朝了,也不知有什么事情。”
  罗定眼睛微微转了转,没再多问,“既然如此,那奴才便不打扰大人们休息了。”
  一旁坐在椅子上的谢祖亮,举起茶碗的手,在罗定离开时停顿了一瞬,茶碗挡住脸,也挡住了他探究的眼神。
  四下无人,夜已深。
  罗定将身子躬得低低的,在树影子的掩饰下,来到皇宫一个偏僻的沟渠旁。
  这沟渠通过宫几道宫墙,流向宫外,他将小手指大小的竹筒放入沟渠。
  竹筒顺着沟渠流向了下一道宫墙,没有多停留,有悄悄的离开了。
  他离开后,一道黑影从沟渠前方一闪而过。
  “皇上,皇上!”魏邕一脸又想笑又克制的表情,来到皇上身前,“您果真料事如神,老鼠露头了。”
  魏邕说着,来到皇上身旁,小心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个手指大小的竹筒,呈给皇上。
  因怕里面有什么毒物,他早打开检查过,里面没有毒,就只有一张纸条,就是罗定那小子传递的情报!
  裴玄度打开纸条,纸条只有巴掌一半大小,上面写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老鼠能够隐藏多年,又怎会轻易被人发现,这并不是他们真正要传递的消息。
  不过,既然已经从暗无天日的老鼠洞中出来了,他便能顺着这些老鼠脚印,找到老鼠真正要去的地方。
  裴玄度问:“现在是几时了?”
  魏邕看了看大殿外的天色,回答:“回陛下,已是戌时末。”
  “今日罗定可去过其他地方。”
  魏邕答:“罗定今日去了交泰殿后,便是在宣政殿听候吩咐,倒是没去过其他地方。”
  他又仔细想了想,不对,罗定虽没去过其他地方,却和其他人接触过,“有个小宫女跌倒,他扶过那小宫女。”
  裴玄度眼神凌冽,呵,宫中的老鼠果然是一窝一窝的,他冷声道:“还不快去找人,这宫女去过的地方都给我仔细的找,记住,不要惊动老鼠们,朕要的是他们传递的路径,明白吗?”
  “是,奴才明白了。”
  魏邕走后,丘于来禀告,“皇上,谢大人已经在后殿中等着了。”
  裴玄度起身,谢祖亮已经垂手等在那里,皇上的人避开其他人,在他回府途中,将他带来这里。
  对皇上私下深夜召见,并不惊诧。
  在严州知府刘允,递上严州洪涝的奏折来时,而皇上没有立刻采取有效办法,立刻平抑物价,他便知道皇上有其他打算。
  裴玄度看着眼前闭目松弛站在后殿的谢祖亮,那梦中,谢祖亮一生殚精竭虑。
  在他死后,坚定的扶持他的儿子,可惜那个儿子不争气,听信奸臣之言,将忠心刚正、直言进谏的谢祖亮赶出朝堂,最后他在回乡的路上抑郁而终。
  如今朝廷内外交困,正是用人之际,谢祖亮算是朝堂上的定海神针,接下来的科举,交给他在合适不过。
  “谢大人,请坐。”
  谢祖亮在皇帝下首坐下“不知皇上召见所为何事。”
  “今日请谢大人来,是为了粮价的事情,更是为了瑞王举兵谋反的事情。”
  谢祖亮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什么!”他想过所有可能性,却没想到是瑞王举兵谋反的事。
  看他的震惊,裴玄度想,如今朝堂上大多数人恐怕都如谢祖亮一般,不相信瑞王会举兵谋反。
  而那个梦中,瑞王的确借着严州洪涝,朝廷原气大伤,没过多久,便打着拯救黎明百姓的幌子,举兵谋反了。
  瑞王联合和北军的冯崇,加上他的府兵,还有其他几个州的乌合之众,竟然有二十万大军之多。
  瑞王举兵后,开始的几年的确让他吃尽苦头,最后因为无人可用,又为了鼓舞士气,他不得不御驾亲征。
  如今,谢祖亮这样的臣子尚且不信瑞王会光明正大的举兵谋反,何况其他大臣呢。
  这些人,有的是想坐山观虎斗,有些则是不想相信,或者不敢相信。
  他们恐惧瑞王,更胜于恐惧他这个刚登基没几年的皇帝。
  谢祖亮看着年轻皇上眼神中泛起浓浓杀意,他终于明白,皇上是要下定决心出去瑞王这个开心头大患了。
  “皇上说瑞王举兵谋反可有依据?”其实谢祖亮在开始的震惊后,很快反应过来,这次严州洪涝、京城粮价之事恐怕和瑞王退不了干系。
  果然,他问完后,皇上将尹明奎的奏折递给谢祖亮。
  在烛火下,谢祖亮看完了奏折,上面的每个字都让他触目惊心。
  瑞王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居然能够想出挖掘驰河河堤水淹严州这样的事情,他的企图明显,真是将百姓视为蝼蚁!
  看完奏折,谢祖亮表情严肃,起身跪下,“皇上,瑞王狼子野心,请陛下发兵征讨瑞王,铲除此等有乱臣贼子!”
  谢祖亮的反应,倒是着实出乎在裴玄度的意料之外,他本以为这位谢大人是保守派,看来是他对他不够了解。
  第58章 激进
  事实上,谢祖亮也算历经三朝。
  高祖马上得来的天下,到天下初定时,高祖身边群星荟萃,那时他不过初入庙堂的二十来岁的小小。
  曾经多次劝谏皇上勤于政务不要流连后宫,先皇虽生气,却拿这位刚正不阿的御史没有办法。
  先皇怕了这位不苟言笑,严肃板正得过分的臣子,多少会给他一些面子,但也仅是面子上过得去而已。
  无人知道,谢祖亮看似板正,实则心中亦有抱负,只是在朝为官多年,他早已经明白先皇不是明君。
  看清先皇本性后,他圆滑的选择了隐藏自身真实的想法。
  他知道,要想做更多的事,必须先保证他在朝堂上有足够的话语权,这一点来看,谢祖亮并不是一味迂腐的人。
  裴玄度也没想到,谢祖亮居然直接进谏起兵讨伐瑞王,若没那个梦,他岂不是会错过这样一个忠心又有能力的人。
  “谢大人不劝朕在考虑考虑,毕竟如今瑞王势大,他手中有将近二十万大军,而朕手中,南军虽也有十万,但是比不得戍边的北军战力,其他州府的屯兵加起来,也不过刚好和瑞王持平。”
  谢祖亮道,“瑞王不除,永远是大燕的心腹大患,说句僭越的话,先皇在世时,对瑞王过于优渥,才让瑞王的势力强壮到如今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眼睛直视皇上,“瑞王不除,便要动摇江山社稷,危害苍生,既然如此,越早将这颗毒瘤拔除,才能够让大燕稳定下来,得到真正的修养生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