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上辈子她记得这场京城米价暴涨也会暴跌,京城的粮食商人个个奇货可居,将粮食炒到天价。
  但是皇上怎么会允许京城粮食如此疯涨,这不仅是动摇人心,更是动摇国本。
  倘若连京城的人都买不到粮食,可想而知,其他的州府百姓怕是更难吃饱肚子。
  长此以往,连她都知道,国家会大乱,皇帝怎会坐视不理。
  秦玉君不知道最后朝廷是如何抑制粮价的,总之,粮价在朝廷的介入后,迅速回归平稳。
  那些带头哄抬物价的几个粮食商人,被皇上清算。
  秦玉君料想这其中肯定还有不为人知的腥风血雨,总之不是她这样的小人物能够知道的。
  但她能知道粮价大体的涨跌时机,已经算是比很多人有了很多先机。
  冬青对这些不懂,她只知道,这次三奶奶准确的预测了粮食涨价的事情,让自己读过书的表弟对三奶奶非常佩服。
  表弟吴进拉着她说:冬青,三奶奶真神了,她一个内院妇人,竟然如此敏锐,比我这等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人厉害多了。
  已然是一副对三奶奶心服口服的模样。
  秦玉君不知道吴进对她的评价,若是知道,也只会觉得受之有愧。
  哪里是她敏锐,不过得了上天一点馈赠而已,她只希望,上天的馈赠,是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的。
  得了三奶奶传来的信,吴进心中还有些奇怪,按道理现在粮价上涨,就应该乘胜追击,将米价涨上去,好大赚一笔才是。
  这样铺子赚了第一桶金,有了更多本金,自然就可以囤积更多的大米,源源不绝,这间小小的米店,很快就能盈利五成以上。
  然而,三奶奶这时候却急流勇退,选择平稳米价,虽然也涨价,但比起其他米店,这根本就是没涨价。
  回家后,吴进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父亲,吴父听他说完,心想这闺阁女子比他这读书读傻了的儿子,还要精通做生意一道。
  人不可貌相,何况还是高门大户里的女子,吴父是久经商场的人,又见识过不少人,早就是人精,深谙做生意背后的门道,可不简单。
  自己这个儿子跟了自己学了几年,还是太单纯,“进儿,你找了个好主家,以后踏实跟着三奶奶吧。”
  吴进诧异,自己这个父亲以前在承恩候府做过账房,后来带着家人赎身出来,买了地,安排他读书科举,如今他们家也算是耕读之家。
  见多识广的父亲,都对三奶奶赞不绝口,三奶奶果然不是普通的贵妇人。
  他好奇的问:“可是,三奶奶一开始就想趁着这次粮价上涨赚钱,如今粮价上涨,她却反而又不涨价了,儿子有些看不懂了。”
  吴父笑:“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这三奶奶一定还知道其他消息。”吴父以为,秦玉君手里掌握比别人更快的消息渠道,所以她能提前预测粮价涨跌。
  见小儿子依旧懵懂不懂,他解释:“你以为自古以来,官商为何要勾结?就是商人要通过当官的知道消息,有时候谁能够先于别人知道消息,就抢占了先机,若是为父猜得没错,这位三奶奶有不同别人的消息渠道,才能准确预测这次粮价上涨,既然可以预测粮价上涨,自然也能预测粮价何时下跌。”
  “这,这不可能吧。”但想想三奶奶知道粮食涨价的时间,知道粮食跌价的时间也不是没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上面的消息自然是上面人先知道。”
  三奶奶是承恩侯府的人,承恩侯府这些年虽然落寞,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落寞也比他们这些升斗小民知道得多。
  知道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何足为奇,她通过得到的消息判断粮食涨跌,再正常不过。
  “那第二点呢?”
  吴父道:“你想,市面上大的粮食商人为了卖高价,直接不卖米,小的粮食店虽卖米,但是价格却成番成番的涨,唯有你们的店可以买到粮食,再加上你们的价格稳定在一定的基础上,你说这些人是不是会都去你们店买,这一来二去的,不久积累了好口碑和客源,以后,粮价回归正常,他们总有再去你们店买米的。”
  吴进终于明白,三奶奶这是放弃一定的盈利,为米店今后发展做长远打算:“没想到这三奶奶能够走一步看三步。”
  但他又想到一个问题:“只是若这样下去,恐怕我们的米店那点米也不够卖,最后也只能关门大吉的份儿。”
  吴父捏着胡须想了想:“这样,趁着粮价刚开始涨,为父呢借你点钱,你再去进米,但也不要贪多,我猜这米价涨不了多久,能够支撑你们店一直有米可卖就行。
  你们呢也不要谁要多少就卖多少,限量供应,保证每个人都能够买到足以支撑一段时日的米就可,优先卖给那些本地的住户。”
  严州洪涝的事情,朝廷尚且还不知道,倒是京城先闹闹得沸沸扬扬,粮食价格更是因此疯涨。
  许不弃的密信裴玄度已看过,明明洪涝已经得到控制,而京城却谣言四起。刘允除了那封告状的奏折后再无消息。
  “众爱卿,说说吧,这是怎么回事。”裴玄度心中气急,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已十分确定,京城米价上涨之事,和瑞王以及裴昌脱不了干系。
  那梦中的确有米价上涨的事,可是比起严州洪涝,导致之后一年严州颗粒无收,京城米价上涨的事情在合理范围内,他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严州洪涝上,没想到严州洪涝被他提前遏制,瑞王便从粮价上动手。
  真是一环扣一环,从严州洪涝,再到京城谣言,然后米价上涨。
  而京城的粮食商人中,必有和瑞王勾结之人,否则短短几天,粮食价格就翻了一番。
  瑞王真是算无遗策,严州是不洪涝也要洪涝!
  大殿下,大臣们个个低着头不出声,这些人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能为朝廷办事。
  想必这些人家中囤着大量的粮食,他们吃饱了,哪管百姓死活!
  “怎么,你们自己吃饱喝足了,就不管百姓死活了?”
  众臣跪下:“陛下赎罪,臣等不敢。”
  “哼,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有办法抑制粮价?”
  兵部尚书邓忠左右看了看,无人发声。
  哼,要不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这些书呆子,平时哇啦哇啦在皇上娶几个老婆,生几个孩子,征税合不合理那等细枝末节上叫嚣,关键时刻却都是哑巴。
  这种事情,还是要重拳出击:“陛下,臣认为就应该将那些个哄抬物价的商人都抓了、砍了,以儆效尤,这样其他人就不敢这样学他们涨价了。”
  工部尚书却道:“这万万不可,治标不治本,以后谁还敢来大燕生意,此举不仅抑制不住粮价,反而让粮价暴涨。”
  “那你有何高见,刚才屁都不放一个,现在我给陛下建言,你又放屁。”
  “邓忠,你,你粗俗!”
  “老子带兵打仗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蹲在拉屎呢。”
  御史大夫看了两人一眼:“这是在大殿上,两位还是注意言行举止吧。”
  邓忠想连谢祖亮一起骂,但见上头皇上脸色如黑云,算了不跟这倔驴一般的谢祖亮一般见识,被他缠上也很麻烦。
  工部尚书想了想,道:“不若由朝廷出面,从其他地方进了米,再低价卖出去,这样那些粮食商人手里的米卖不出去,自然就降价了。”
  “皇上,要是这样,恐怕国库今年的库银不够支撑啊。”颤巍巍的声音在角落响起。
  瑟瑟发抖的户部侍郎知道,今日他不说话,来日被斩的就该轮到他了。
  户部因户部侍郎被关押正在调查,户部尚书如今也因为户部侍郎涉嫌贪污,被停职在家等待调查。
  皇上又没有新的任命,他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平日根本没资格参加早朝,在他的上司们都出事的情况下,他被提溜上来参加早朝,名不正言不顺。
  他本只求安稳度过,之后新的户部尚书上任,他就能功成身退了。
  谁知今日却出了这样的事,他要是再装死,恐怕会死在他那两位上司前面。
  第53章 出宫
  眼看着京城的粮价一天涨高过一天,朝中大臣却拿不出有效的的方法抑制粮价。
  工部尚书的法子倒是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国库经过先帝那一朝的挥霍,如今本就空虚。
  还要防备在一旁浪子野心的瑞王起兵谋反,又要随时应对虎视眈眈的霁国。
  若是再动用国库本就不多的钱和囤粮,才是真中了瑞王的计。
  甚至就连户部出事,恐怕都是在瑞王的计划中,瑞王心计之深,计谋之毒辣,即便他有了那个梦的预判,依旧深陷他的阴谋。
  到那时,国库消耗殆尽,便是瑞王举兵之时,那时他便陷入无钱无粮的困境,怎么能够打的赢瑞王。
  那梦中他之所以和瑞王打了七年,也是因为严州洪涝的事情伤到了原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