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改开带来的巨变,正在一点点体现出来,陈向兵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很多的零件,二极管、附铜电路板,锻造元件、小型发动机、显像管、各种小型焊接打磨的电路设备,只要他觉着有用的,都留给他哥。
  也正因为如此,田园家拥有了岛上第一台电视机,是田向军自己组装出来的,自制印刷电路板,自己连接各路元件,组装显像管,到自己焊接电视机壳,这台纯手工制作的电视机,算是让所有人认识到田向军的天才之处。
  而在声声赞誉中,田向军一如往昔,只是寄出去的信件,越来越多。
  而正是这些信件,为他赢得人生中第一个宝贵的机会。
  初二下学期的开端,对小哥俩来说平平无奇,可对远千里之外航母研究所的贺清荣来说,是个巨大的惊喜。
  因为我国和M国建交,在这一年,对方邀请我方开展军事合作交流,而在对方的安排中,参观航空母舰,俨然在列。
  贺清荣看着那份计划表,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多少年了,他只见过航母的照片,关于航母内部的配置,也只是从相关人员传递回来的只言片语里了解,能够真正到航母里进行参观,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惊喜。
  尽管知道就算允许参观,也不能随心所欲,可是能看一眼,也值得。
  当即,贺清荣组织人员开会,重点讨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关于航母的最多信息。
  “贺老,难啊,邀请我们进行参观,说是友好交流,其实也是下马威,不能动不能摸这是肯定的,而且我们肯定要按照他们规定的路线行驶,很多东西,想看也看不到。”
  “是啊,就算我们多带几个科研人员,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够获得更多信息,因为大家能看都的都一样,只是细节问题。”
  贺清荣如今已经六十多岁,可如果田园能看到他,就会察觉,他比当年到家属院的时候还精神不少,脸
  上的暗沉已经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矍铄精神,散发智慧的眼眸。
  四方岛上,没人知道,当年贺老去参观的时候已经患有疾病,尽管有治愈的可能,可他拒绝治疗,他原本是想着,在那座岛上度过余生的。
  可也是在那座岛上,他重获信心,重燃希望,出岛以后,因为积极配合治疗,如今他已经完全康复。
  听着军委和团队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贺清荣心里也明白,到了人家的地盘,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这是两个国家的外交,并不能随便来。
  “是啊”,他沉吟,“西方对我们的技术封锁是全面的,一旦我们有什么追根究底的行为,必然是会被制止甚至拒绝。”
  正是这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有人随口说个主意。
  “要是有个能不引起对方注意,又能有超强记忆力的人就好了。”
  “哪有那么简单,你没看着参观事项上写着,一米五以上人员方可入内,不引起对方注意,除非你带个一米五,十来岁的学生,那人家不会放在心上,可要是个孩子,也记不住什么。”
  “你别说,带个学生还真能放松对方的警惕心,可你说的也是,这小孩子能看懂什么呢。”
  可这样一番话,却是让贺清荣眼前一亮。
  他当即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你们看看这个文章。”
  很多人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不过既然贺老让大家看,也没人说什么。
  在座的都是懂航母的,这一看就看出些门道来。
  这是一份手写的论文,论述的就是航母阻拦索的构造,三十多页的文章,通篇字迹清晰,书写工整,更重要的是里面绘制的图表美观且细节丰富,还记录着数据研究,内容详实,一笔一划堪比打印。
  有人忍不住问贺清荣,“贺老,这是您新写的论文吗?”
  贺清荣摇头,“不是,我就是想让你们评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人,有没有参观航母的资格。”
  “您的意思,这篇文章的主人,不在研究所?这不可能吧。”
  研究所内,集齐了全国高端科研人才,如果说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还没进研究所,他不信。
  贺清荣轻描淡写,“确实不在啊,他还是个孩子。”
  第75章 骄傲
  “什么?”
  贺清荣见对方不可置信的模样,自豪一笑,“还记得我以前说过,我找着个好苗子吧,就是他。”
  “这,这,这实在让人不敢相信,那孩子多大?”
  贺清荣一笑,“上初二。”
  在场家里有孩子的,粗略一算,“哦,那得十三四岁了吧。”
  贺清荣又摇头,“他才十岁。”
  怎么说呢,这个年龄实在是让人震撼,一个十岁的孩子上初二,那指定是跳级的,这个很多人都理解,可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一份能够直接发表在学书报刊上的文章,已经超出大部分人的认知。
  有些和贺清荣走得近些的人立马联想起来,“贺老,这几年您一直在搜集各种书籍,每次都朝外邮寄,原来,都是给这个孩子的?”
  “对。”
  如果是这样,如果那些书籍那孩子都能看懂,那,那也许,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贺清荣开始端正态度,论证这件事的可能性,“田向军,今年十岁,据他母亲说,这孩子从五岁开始,就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他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速度,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育红班半年的时间,他自学完成所有小学和初中知识。”
  “我去到育红班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学习高中知识,更重要的,他读过很多书籍,这些书籍的难度是很多大学生也无法理解的。”
  “在育红班的时候,他就曾经带领家属院的孩子,完成一艘航母模型的创建,他所绘制的图纸精度,不比资深科研人员差。”
  “这些年,很多人都知道,我在搜集书籍,中外都有,这些书籍我都邮递给了这个小家伙,而他的成长也是让人惊喜的,你们看到的这份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之所以推荐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个小家伙过目不忘。”
  这话一出,更是让无数人惊讶,“贺老,您说真的?”
  贺清荣笑起来,“这个事是我发现的,和他母亲确认过,向军确确实实过目成诵,他看过的书,只一遍就能完全记住,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这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能架构出庞大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他还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我想你们能看到这份文章背后代表的东西。”
  “所以,这孩子值不值得占用一个参观团的名额?”
  至此,所有人都没有再迟疑。
  “值得!”
  “值啊,这孩子值的。”
  所以,在四方岛的田园,突然接到了贺老的电话。
  电话是打到家属工厂的,这是田园给出去的联系电话,不仅贺老,方东晓和柯鸣那边,田园都给出过这个联系电话,一旦有什么急事,可以电话联系。
  这还是田园第一次收到贺老的电话,她原本还纳闷有什么事,可听完贺老的话,她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虽然贺老并没有多说什么,可田园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参观航母的名额必然是有限的,带个孩子,必然就要刷掉一个人员,这个可能是科研人员,也可能是军事人员,不管是什么人,肯定是有资历的,让向军去代替对方,这对贺老他们来说,不是一个随便的决定。
  田园深吸一口气,压住内心的激动,“贺老,向军一定会不负您所望的。”
  贺清荣笑呵呵的,“田园同志,我要感谢你啊,感谢你为祖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向军就是为航母而生的,我也相信,这一次的参观,他能够有所收获。”
  挂断电话,田园从办公室走出来,迎着夕阳朝家里走,此时正值春天,万物生发,带着勃勃生机,田园远望天地间的一绿意,心里止不住感慨。
  她的崽崽,这本书里的男主,一个终身为航母事业奋斗的人,从这个电话开始,正式走上这条道路了,
  不,也许更早。
  “妈,你站那儿看啥呢,我和大哥放学回来啦。”
  “妈,我和弟弟回来了。”
  田园看着两个已经是小小少年的孩子,忍不住会心一笑,这次,他会幸福的吧,他再不是没有妈妈疼的孩子,再不是一辈子无条件让着弟弟的哥哥,再不是内心荒凉的独行者。
  这次,他会更有勇气一往无前,因为他的后盾,永远坚实而有力。
  “宝宝们,妈妈收到个好消息。”
  三个人一起朝着家里走,这几年,小哥俩营养充足又均衡,个子比同龄人高很多,如果不说年龄,站在那些初中生中间,毫无违和感,开始抽条以后,陈向兵瘦下来不少,兄弟两个如出一辙的身高,带着少年的锐意,因着穿一样的衣服,看起来很像双胞胎。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UF.html" title="七月田" target="_blank">七月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