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卖得好才好啊,卖得好他们工厂效益好,大家的福利才能更好。
  最初的兴奋过后,范树云召开全员大会,开始调整生产任务。
  按照上头的意思,现在还只是开始,只是在几个地区进行试点,后面这烤鱿鱼丝只会更好卖,家属工厂这边可以完全放开产量,最大限度供应销售,范树云初步估计,工厂一天生产两千斤的烤鱿鱼丝,舟市榆市再加上商业部那边,完全能够吃得下。
  这里面,原味的烤鱿鱼丝肯定只占大头的,那其他的生产线就得有相应的调整。
  这些应对措施,范树云之前就已经和田园商量好。
  首先,扩大鱿鱼收购合作生产队,现在来看,家属工厂完全可以收购四方岛所有生产队捕捞的鱿鱼,等到后期,如果四方岛生产队不能大幅提升捕捞量,那他们还得朝着外头继续收购。
  其次,鱿鱼初加工的工序要适当延长,并全部给出去,工厂的人重点进行后续的技术工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扩大产量以后,工厂现有的人还是不够,他们家属工厂,要继续招工。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说出来,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感慨,特别是家属工厂成立之初就在的老员工。
  她们是看着家属工厂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从最开始濒临倒闭,到现在大踏步进入商业部,想到这一路的发展,谁能不骄傲呢。
  马红实在忍不住,她豪气冲天,“这回,咱们家属工厂,可真的是做大做强了。”
  饶是姚柳琴从来不是多话的性子,也是喜气洋洋,“带着全岛发家致富,最开始田技术说这话,我都不敢想,你看现在,实现了。”
  在这样一个时代,解决自家温饱都困难的时代,能够带着大家伙吃饱穿暖,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想到周围和他们合作的几个生产队,每次来结账的时候都是一脸的高兴和感激,范树云止不住的自豪,“看着吧,以后大家伙日子指定是越来越好的。”
  四方岛上,知道家属工厂的烤鱿鱼丝已经开始朝着全国卖,还没给工厂供货的生产队知道,机会来了,而已经给家属工厂供货的生产队们,也有自己的计划。
  临海大队当机立断,他们要买新的渔船。
  这次大队干部换届,临海大队里,临成亮代替父亲,成为新的支书,这是大队全体群众一致同意的,从最开始找家属工厂合作,到拿到鱿鱼供货和鱿鱼初加工的资格,所有人都明白,临成亮是能够带着大家伙过好日子的人,这书记他该当。
  而买新的渔船,也得到全员所有人的赞同票。
  明眼人都能看到,家属工厂指定是能越做越大,以后不会出现鱿鱼捕上来卖不出去的情况,只会是不够用的,哪个大队的捕捞量越高,相应的赚钱就越多。
  想到这个的人不少,可有魄力组织队里买一艘新船的,没几个。
  临海大队之外,红帆大队也是一个。
  而红帆大队购买新渔船的计划,是周迎春提出来的。
  自从四方小学的图书室成立,周迎春就有了最喜欢的地方,她每天早早到学校去图书室看书,放学以后还要继续看,能借回家的书,她还会带回家看。
  在这些书里,她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同样的,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她的眼光和能力飞速发展。
  家属工厂新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周迎春就给家里开了个会。
  “爸,哥,你们得动员全队的人,咱们捕捞量更大的渔船。”
  从年初开始,红帆大队以全新的面貌,开始给家属工厂供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赶上去年大半年的收入,如今队里人人喜气洋洋,很是满足。
  周实从来都是稳扎稳打的踏实人,他是没想过买渔船的,“闺女,那新渔船可不便宜,咱们才给工厂供货这几个月,手里没存下几个钱,我估摸着大伙不乐意。”
  周迎春不是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才让爸你们动员,咱们要集资,最迟今年,要买来新渔船。”
  她说着自己的分析,“爸,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咱们跟着家属工厂,以后不愁吃喝,不愁赚钱,现在所有大队看着是差不多的,可以后谁也说不准。”
  “如果家属工厂再扩建一次,咱们四方岛的所有生产队的鱿鱼捕捞量,肯定不够家属工厂的消耗,那接下来,工厂就一定会朝外收购,爸你想,工厂以后越来越忙,它不可能每天和十几二十家生产队对接,五百斤八百斤,一点点的过秤算账吧。”
  “最大的可能,他会找个中间人,通过让利一部分来实现代理收购,一旦出现生产队代收购,那剩下的生产队得服从代理人的安排,不能直接和工厂对接,到时候价格行情都不如现在那么清楚明白,那就受制于人。”
  周迎春看想周实,“爸,咱们要争取当这个代理人。”
  乖乖,周迎仓只觉着他都不认识自己妹子了,“迎春,你是说,咱们帮着收购鱿鱼,当供货的带头人?”
  “对,要想在那么多生产队里获得这个机会,首先我们要成为最大的供货队,因为只有最顶尖生产队的才能站到工厂面前。”
  “爸,买新的渔船吧,动员所有群众。”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大胆而超前的决定,最初来源于一个五年级的小姑娘,而也是从这个决定开始,红帆大队后来居上,一路向上,成为能够直接与家属工厂对话的领头大队之一。
  不说以后,只看现在,如今,全岛生产队都开始给家属工厂供货,岛上真正实现了自产自销,再也不用运到舟市码头,陪着笑脸,点头哈腰,让别人挑挑拣拣,挣那几个辛苦钱。
  四方岛生产队人人欢喜,而以前依靠码头压榨各个生产队赚利润的东来厂,自然是欢喜不起来的。
  打从四方岛过来的生产队开始减少,钱良才心里就有些慌,后来,他眼睁睁看着家属工厂一步步做大,而码头上四方岛生产队,一家家减少到零。
  那种感觉其实是令人恐惧的,明明两个工厂没有多少交集,如果他们东来厂不生产烤鱿鱼丝,那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钱良才依旧有种一点点被瓦解瓜分的感觉。
  码头上再也没有四
  方岛生产队的那天,钱良才叫来付德平,心里那句话脱口而出,“家属工厂会超过我们东来厂吧。”
  要说整个工厂最能和钱良才感同身受的,非付德平莫属,从最开始没把人家看在眼里,到后来自己生产的烤鱿鱼丝卖不出去,他眼睁睁看着家属工厂海量的烤鱿鱼丝卖出去,卖到舟市,卖到榆市,卖到全国。
  付德平心里知道,他们东来厂的东西,一样是按照计划朝着全国卖,可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厂是国字开头,从最开始就注定,他们生产的东西要朝着全国卖。
  可家属工厂呢,它不是,它最开始,就是个小作坊,就像大树旁边不起眼的小草,它就在大家眼皮子底下,一步一个脚印,长成能够和他们东来厂齐平对视的大工厂。
  家属工厂会超过东来厂吗,付德平心里有答案,可他不敢说,他用工厂最后的倚仗来安慰自己和钱良才,“厂长,它超不超的,就是说破大天,那也是个集体工厂,可咱们呢,那是国字开头,国营工厂,只看这点,谁也越不过咱们去!”
  钱良才听得点头,“对,对,咱们是国营工厂,还是老马说的对,咱们还是安安稳稳,按照国家计划搞生产吧,安安稳稳的,比啥都强。”
  如今,他已经开始理解当初马求稳说的那些话,服从计划,搞好生产是最重要的。
  说到马求稳,付德平又想起来,“厂长,马主任前几天不是给你来了信,你看了吗。”
  钱良才摆手,“别提了,他啊,现在走上咱们的老路,说也开始带着他那边的工厂搞什么自主研究,也是仿着家属工厂,做什么碳烤刀鱼,你知道他来信说什么,说既然有了初步成果,让咱们继续搞那烤鱿鱼丝,还说以后指定有市场,你说他这脑子,也不知道咋想的。”
  付德平心有戚戚,“继续搞那就是继续赔钱,厂长,咱可别听他的。”
  钱良才狠狠点头,“让他搞去吧,还有市场?市场在国家手里呢,还能给咱们啊,以后,咱们也别折腾,就安稳搞鱼虾干的生产。”
  如果田园能听到这番话,指定是能一针见血指出来,东来厂真正有眼光的人,是曾经的生产主任马求稳。
  而在接下来的改革大浪潮中,能够屹立不倒的国营企业,靠的也是这样一群有眼光有魄力的人。
  对东来厂,如今家属工厂已经无人理会。
  因为接下来的时局变动,让人目不暇接。
  一九七六年秋,十年内乱结束,在普天同庆中,第二年,一个新的消息更是让所有人振奋起来。
  高考恢复了。
  第72章 约定
  高考恢复消息真正从报纸上传来的时候,是新一年的金秋十月,此时,陈向兵和田向军兄弟两个刚刚升入三年级。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UF.html" title="七月田" target="_blank">七月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