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逗逗把钻石对着顶灯,奶声奶气地给少东家讲她听来的知识,“看到没?红橙黄绿蓝靛紫,那叫火彩,好钻石火彩特别亮。”
  陆可乐跟所有男孩一样,对大宝剑比大钻石感兴趣多了,撇撇嘴,“还不是颗石头,不能吃不能穿,买了干啥?”
  大逗逗顶着包包头,跪在珠宝柜台的椅子上,教育好朋友的表情活灵活现,“有钱人需要大奔装点门面,有情人需要钻石装点爱情。”
  本来想把钻石戒指夺回来的售货员被俩小家伙的对话逗得不行,不愧是谭城小孩,小嗑一套一套的。
  “都是虚的。”少东家继续不屑一顾。
  大逗逗态度转变得那叫一个快,点点丰满小下巴,“你说得对。”
  她转头问女售货员,“阿姨,你们这里卖不卖假钻石?”
  要不是有膀大腰圆的小马在场,大逗逗得被扔出中兴大楼,“假一赔十,我们从不卖假钻,从不!”
  真是的,又没说你们卖假钻,干嘛那么凶?
  老祖带好朋友和保镖穿过步行街,去音像店找记忆特别好的扫地僧,“爷爷,过年好!”
  没出正月都得问好。
  老头喜欢又聪明又漂亮的小孩,冲他们眨眨眼,“干得漂亮!”
  年前的连环杀人案,折腾了几天最终偃旗息鼓,虽然没出最终通报,聪明的扫地僧稍一联想就猜出案子解决了,没准真跟这俩小孩有关,大概也许他也跟着做了点贡献。
  事后回想,他震惊良久,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俩小家伙不得了啊。
  老祖假惺惺道:“还行吧。”
  赶紧说出来店里的目的,“爷爷,你们这里有珠宝鉴定的录影带吗?”
  老头扶了扶眼镜,摇头:“我们的纪录片录影带都是翻刻央视的,央视放的最多的就是《动物世界》,还有我们国家人文地理类的,顶多再有介绍点各地吃喝的纪录片,珠宝鉴赏太专业,也太冷门,我们没有翻刻过。”
  扫地僧一脸兴味地问小孩,“怎么?咱们谭城出珠宝大盗了?”
  但愿不是这样。大逗逗好不容易控制好哭包表情,“不是啦爷爷,我就想学习点新知识。”
  “那你别来我这里找,你去新华书店,三楼楼梯口左转,工具书第四排书架,上数第二层都是讲这方面知识的。”
  老头档案管理的才华无处安放,已经扩展到附近的新华书店了。
  家住商圈附近就是好,算上陆可乐的家,老祖一上午跑了六个地方,买了本珠宝鉴赏工具书,小马带俩小孩去吃中山路上的农家院。
  过年吃的太油腻,需要吃点蘸酱菜清清口,没忘给老祖点了一盘烀猪心,弥补她有可能将要受伤的小心灵。
  虽然心里有事,老祖绝不会让烦心事耽误吃饭,造了两个玉米面酸菜馅大蒸饺,又吃了五片猪心,把自己喂得饱饱的,才吩咐小马念书。
  马保镖身兼数职,此刻的职业是念书先生。
  “小马叔叔,你帮我读一下,怎么鉴别真假钻石。”
  “最专业的就是测量它
  的物理特性,折射率、硬度和色散率。钻石是最硬的矿石,摩氏硬度是10,折射率为2.417,普通玻璃没法比。”
  什么乱七八糟的?大侦探听不懂,“换个不用上机器的方法。”
  “这个可以有。”小马往后翻了一页,告诉小孩,“一共有五种简单的检测方法,哈气法,滴水法,墨点法,报纸法,还有手摸法。钻石导热性高,你朝钻石哈气,如果表面的水汽能快速散去,就是真钻石,不是就是假钻石。滴水法,利用真钻石亲油疏水的特性……”
  小马把几种简单的检测方法,一一道来,神童全都记在脑子里。
  “咱们国家有人造钻石吗?”
  “有,咱们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人造钻石,到现在技术还挺成熟的,那玩意还有个名字叫金刚石,因为硬度大,做切割工具应用很广泛。”小马快速翻阅完工具书,总结道。
  至于怎么做假钻石,就没让保镖念。老祖猴精,不让一个人掌握全部信息,就算这个人是小马也不行,就算她现在对整件事还处于怀疑阶段也不行。
  压倒老祖的最后一棵稻草,不是五种检测方法。
  她用陆可乐的大哥大给出马仙小白打了个电话,“小白,你年前给我算命说我摸奖永远都不会中,但我过年运气好,打麻将都赢四个一等奖了。”
  大仙说话还是那么慢条斯理,轻轻柔柔,“中奖是横财,你发不了横财,打麻将不是凭运气,靠你自身本事,是不一样的。”
  “你的意思是别的横财我也发不了?”老祖的天都塌了。
  “是的。”出马仙的回答快速且干脆。
  完啦!
  “非洲小孩”陆可乐顶着一头小卷毛,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戴逗逗,你在干吗呀?真出珠宝大盗啦?”
  逗逗老祖放下电话哭唧唧,“陆可乐,我心好痛,我当不了五百万啦。”
  “啥玩应?你啥时候拥有过五百万?”
  京城
  一大早,老同学陈建就给了戴豫戚家在美国的联系方式。戚家只是有意向在国内投资,跟政府部门做了初步接触,并没有派人来国内考查。外贸部门也只有一个电话。
  有时差,大洋彼岸正是深夜,不方便打扰。好不容易等到午休,戴豫跑到电话局,拨通号码给戚家打了电话。
  很顺利,电话很快被接听。接电话的是戚家的一位孙子,专门负责家族的海外拓展,他叫戚正威。
  戚正威的父亲在同辈中排行老二,本名叫戚素同的戚老师排行老四,是他的亲四叔。
  戴豫问起戚素同,戚正威语带遗憾,“抱歉,我的四叔已经去世了,就在去年,长眠于纽约。”
  死了?戴豫目光一顿。
  “他是什么时候回到美国的?”
  戴豫解释了身份,听到他母亲叫王春妮,电话另一头的声音突然热切起来。
  “62年。当年四叔在西北差点饿死,是他的一位女学生用他交给她的解剖知识,先让他假死,再把他缝进羊肚子,偷运出劳改营地,四叔才得以逃出生天,捡了一条命。
  那位女学生找关系帮他安排了一个假身份,西北地广人稀,有幸没被发现,六十年代初政策相对宽松,我四叔想办法逃到了中亚边境,穿过国界,在国外联系上家人,辗转回到美国。
  如果你母亲是王春妮,就是我四叔的恩人,救她的女学生就叫这个名字。”
  他的推理得到了验证,母亲确实为爱奔赴西北。
  “你四叔有给我母亲报酬或者说报答吗?”戴豫接着问道。
  对面停顿了一瞬,才回答说,“有。”
  第91章 不以物喜,要以己悲
  “我四叔当年离开时,曾想带你母亲一起走,被拒绝了。你母亲给出的理由是冒着掉脑袋和危及家人的风险把他救出来,她自己无所谓,但对家人来说足够自私。
  因为实在不想见英才陨落,不得不做,人一辈子只能自私一次,不能不管不顾离开,让家人受连带伤害。
  她没有能力拯救更多人,救下老师是为了圆一份难舍的师生情,愿他余生代那些不甘离世的难友活出值得书写的精彩。”
  戚正威带着一丝怀念回忆道,“我四叔并没有辜负救命恩人的期待,他没有继续从事学术事业,回到美国后一直在纽约州法医办公室工作。
  他常说人命轻贱,愿他的工作能为那些枉死冤死的灵魂谋得一丝公道。他是遭遇车祸离世的,三十年时间他参与了数千件命案的侦破,我想他并没有辜负你母亲的期待。”
  没想到回到大洋彼岸的戚老师跟自己成了同行,戴豫有太多感念,也有太多问题,好在戚正威是个很好的沟通者,因为母亲的关系对他存有一丝好感。机会难得,他抓紧问出最想问的。
  “你四叔许诺带我母亲离开算是一种报答,还有没有物质方面的补偿?”
  “当年没有。”
  什么叫当年没有?
  “我四叔50年回国,遭到全家的反对,不顾劝阻孑然一身离开的,就算想报答,也没有能力报答。”
  “你们家族在国内的姻亲故旧,有没有可能赠予他财物?”戴警官还在寻找钻石的线索,四十克拉,只有过去曾经辉煌过的家族,才有可能存有如此硬货。
  殊不知,此刻正在吃烀猪心的大宝贝已经对钻石的真假产生了怀疑。
  戚正威是个精明的商人,听出电话另一头年轻人话中有话,没急于否定。
  “戴先生,我四叔跟你母亲当年发乎情止乎礼,并没有确定过对彼此的感情。你母亲把他救出来,在西北逗留的那几年,为了不被发现,他们彼此很少联系。回国后,他结过一次婚,因为感情不合,很快就离婚了。四叔再没结婚,一直单身,也没有孩子。
  家族的下一代在美国出生长大,生活西化,只有我对故土文化感兴趣,跟四叔特别投缘,他也把我当儿子看,我们之间关系很亲密。你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