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嗯呐。”
  第82章 奶奶
  北方传统,腊月二十九封门,走油。
  城里过年没那么麻烦,逗逗和爸爸回家后,把吴馆长送的春联贴到入户门上,就算完成了封门仪式。封了门,家里的东西一概不外借。
  小孩给爸爸递浆糊,不忘埋汰好朋友,“陆可乐去年帮他爸爸贴对联,挑了六畜兴旺的横批,要贴在他太爷爷家老房子的正门上,二百万气得要揍他,他是个大文盲。”
  戴豫指着对联上喜气盈门的盈,问闺女,“这个字怎么念?”
  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小家伙眼神发飘,突然团起胖手提前给爸爸拜了个年,“Wishyougreatfortune.”
  有敞篷跑车的洋气老祖,恭喜发财都是用英文说的。
  “爸爸,我英语说得这么好,有没有可能我是条大不列颠的神龙呢?”她收回发飘的小眼神,冲爸爸伸小手,“你给我发红包可不可以发我故乡的钱……英镑?”
  小家伙昨天哭够了,陪咯咯哒叔叔去领套袖子,听银行的工作人员说,一英镑约等于十块钱人民币。
  记不住汉字不要紧,记住外国钱比人民币值钱就好了。
  戴警官把钻进钱眼里的大不列颠神龙提溜回家,白老师在阳台炸地瓜丸子,满屋都是炸货的香气,他让小孩去问妈妈,“你妈在美国待过,英国人和美国人是表兄弟,互相了解,你问她你故乡英国人每天吃什么?”
  小孩跑去问,没过一会儿厨房炸出惊讶的小奶音,“什么?他们吃逗逗!他们为什么要吃我?我要吞了英国人!”
  敢吃祖龙,让你知
  道什么叫反咬一口。
  白婉被小孩逗得哈哈笑,“人家吃的是黄豆,用番茄,也就是洋柿子煮的,装在罐头里,没东西吃就吃豆豆。”
  戴豫倚在阳台门框上问小孩,“顿顿吃豆豆,你还想不想当英国龙了?”
  “No.”小孩使劲摇头,顺了一粒刚炸好的地瓜丸子塞嘴里,“老吃豆豆,我就成豆豆龙啦。”
  可挣英镑跟吃豆豆没关系呀,老祖才不会被坏爸爸声东击西,转移注意力。
  小孩的两百块钱奖金已经变成两百块钱国库券,想要当钱花,得等上10年。
  痛定思痛,她想到了压岁钱。今年她要变着方地说吉祥话,打破收压岁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晚饭吃了一肚子炸货,小孩拍了拍装满了炸萝卜丝丸子,炸鱿鱼圈,炸花生米,炸套扣的圆鼓鼓小肚皮,十分不甘心地问妈妈,“为什么压岁钱得明晚才给?为什么压岁钱过了正月就不给啦?”
  “你想让我们大人破产吗?”
  “嗯呐。”老祖确实想把大人的钱包都搜刮干净。
  谭城的除夕年俗是小家庭自己过年,除夕的年夜饭也放在中午,该叫年中饭才对。
  老祖支离破碎的小家年中饭跟别人不一样。戴豫今天休白班,晚上还要回单位值班,一早起床,他就跟白婉在厨房忙碌。
  骨汤是一早就熬好的,酥肉,狮子头是昨晚炸的,找了个大砂锅出来,把皮渣,猪肉等耐煮的食物放在砂锅底层,酥肉,狮子头,黄花菜,木耳,红薯粉,炸豆腐等食材依次码在上面。
  过年吃点好的,又在砂锅里放了海参,对虾,鱿鱼,白菜不耐煮,后放。先不倒骨汤烹制,找了个密封的瓶子把骨汤装进去。戴豫还收拾了酒精炉和一早做好的鱼和排骨,又装了好些炸货,所有食材都用一个超大的纸壳箱子收了,搬到楼下的警车里。
  回到楼上见白婉要给孩子穿衣服,他有些犹豫,“还是别带她去了,让她跟二姨夫待着,咱们吃完中饭就回来了。”
  “我要去孤家子,我要去看奶奶。”虽然父母不跟她说,但是家里有个大漏勺二姨奶,逗逗老祖已经知道了亲奶奶的状况,人在精神病院,目前是精神分裂状态。
  二姨奶还说,她的孤独症没好之前,爸爸和妈妈一度担心这是家族遗传,他们家有精神病基因。
  她才不是精神病呢,她是天才病。小天才今天高低要去看一眼这个长辈们骂人时经常提及的孤家子精神病院到底长什么样。
  不光他们一家三口,王春花也去陪姐姐吃年夜饭。
  在车里,小孩问二姨奶,“为什么给奶奶做砂锅菜,她喜欢吃烫嘴的东西吗?”
  王春花告诉大孙女,“我们姐妹俩的老家在安阳,那里历史老悠久了,咱谭城还是荒草甸子时,安阳就开朝立代了,地底下有甲骨文。”
  “我知道甲骨文,比汉字好认。”聪明的小娃娃又得意上了。
  开车的戴豫和坐副驾驶的白婉都笑了,甲骨文好认?认字这块你也是够奇葩的。
  “我大宝孙儿真厉害,还听不听二姨奶讲古啦?”
  “听!”
  “赶上荒年日子难过,我们一大家子出来闯关东了,刚开始辗转了几个地方,最后才在谭城落脚。出来得早,我和你奶奶都是在谭城出生的,说的是东北话,吃喝这块,还是受家里老人影响,爱吃面,爱吃烩菜。
  砂锅菜跟咱谭城的大乱炖看着差不多,但在我们安阳老家可有讲究了,正宗的安阳烩菜要用熬了七个小时的骨头汤来烩,里面放了酥肉,丸子这种精品肉的叫上烩菜,放海参的少,那是招待贵客才有的档次,叫海烩菜。平时家里吃,顶多放点猪肉,海带啥的,叫行烩菜。”
  小孩撇撇小嘴,评价:“你们人类平均活七八十年,是不是有一半时间都用来研究吃喝啦?”一个大乱炖,还给起了三个名字。
  挨了二姨奶一个脑瓜崩,“小龙人儿不许瞧不起俺们人类。家里数你奶奶烩菜做的好,她那人从小就聪明,干啥都像样,连难考的医学院都能考上。二姨奶就不行,笨笨呼啦,面条都下不好。”
  这是事实,过年最好别说谎,老祖转移话题,“我奶奶是治什么病的大夫?是开刀大夫吗?”
  大人们都说医院里的开刀大夫最牛气。
  “呃,你奶奶偶尔也开刀,开小刀。”过年最好别说谎,王春花如是道。
  小孩眉头挑起,“开小刀?”
  白婉听不下去了,告诉闺女,“你奶奶以前是咱们谭城第五人民医院泌尿科主任。”
  搁一般小孩听到泌尿科绝对对不上号,大逗逗能是一般小孩吗,在二姨奶怀里一个鲤鱼打挺,猫瞳因为惊喜瞪圆了,“我奶奶是给小鸡鸡瞧病的,哎呀,还怪有趣的。”
  戴豫,白婉:“……”
  王春花抹撒一把脸,跟聪明小孩说哈真累挺,忙着补救:“有时候也给女的瞧尿路感染,给男的治肾结石。”
  “舍利子。”
  “啥玩应?”
  开车的戴豫弯唇。平时他尽量抽出时间去看母亲,基本保证半个月一次,这条去孤家子的路走过无数次,每次去心情都不轻松,尤其去年春节,白婉不在,孩子的病还没恢复,父亲的案子也没有眉目,二姨边吃饭边哭,问母亲,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苦日子到头了。有小朋友古灵精怪的插科打诨,这条通往孤家子的路从未如此平坦过。
  精神病院在浑江的南侧,背倚大江,风景还算不错。因为坐落在城边,土地便宜,医院一口气盖了四栋大楼,收治了来自全省的精神病人。
  现在是冬天,院子里植物凋敝,看起来有些荒凉,戴豫告诉闺女,等夏天过来,满院子的芙蓉花绽放,矮灌木也被修剪成朴拙的外形,这里有谭城最好的园林风景。
  风景再美,它也是精神病院啊。小孩本来想叹气的,想起妈妈的叮嘱,过年要精神昂扬,不要叹气,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挤到喉咙的叹息又被她咽了回去。
  医院的管理不错,住院楼充裕,病人按照病情的轻重,隔离在不同的大楼。
  奶奶王春妮因为没有攻击行为,被分在轻症病人居多的一号楼。虽然是轻症楼,一条走廊也布置了两层隔离门,上了好几道锁。
  王春花无论来多少次都不适应这里的氛围,走廊里阴森森的,两侧的病房永远关着门,偶尔传出来的嘶吼声令人毛骨悚然,
  嘶吼透露的情绪她形容不出来,像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求救,听了之后刻在脑子里,久久都忘不掉。要不是亲姐在这里住院,打死她都不想来。
  戴豫没让闺女去病房,让二姨陪小孩待在饭厅。
  赶上春节,饭厅做了些布置,多彩的拉花还有各色剪纸让偌大的空间多了一丝节日的喜庆。
  不光他们一家,今天这样特殊的日子,也有好多家属带了吃食来看望住院的亲人。
  小孩也曾跟精神
  病人接触过。比如因为儿子牺牲,得了抽动症的幼儿园蒋校长,虽然她的病装的成分居多。还有才死没多久的杀人魔头,段昀。这两个人眼中的情绪都带着一股偏执。
  思想走了极端的人容易成为精神病人。
  还有一次在站前过马路,她跟妈妈见过一个腰上绑着粉气球,沿着马路快速步行的大姨,妈妈说这个大姨有躁郁症,不让她活动,她会更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