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古代爱情>登云天> 第227章

第227章

  
  他抬眸,看向太后的目光带着恳切的保证,
  “母后放心。儿子知道慧莲姑姑伺候母后多年,劳苦功高,此番也必不会让人对她用刑。她此去只为与丽欣当面对质,理清事实,堵住悠悠众口。
  若再为了儿子后宫的风波,令母后蒙受不白之冤,那才更是儿子的罪过了。”
  沈晏辞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太后的意料之外。
  他句句都在为太后思虑周全,反倒是僵了太后满腹的机锋无处施展。
  如此,太后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得柔缓了声,顺着他的话说下去,
  “你我母子之间,说这些可就生分了。哀家如何不知你心中所想?连夜赶来见你,也只是怕宜妃闹出这样的事,你会郁结难舒。”
  她轻拍沈晏辞的手背,沉声道:
  “后宫这些事,自有哀家与皇后替你担着。若论失察之责,那哀家这个做太后的,岂非过错更大?你切莫如此苛责自己,徒伤龙体。”
  沈晏辞动容道:“母后伤病才愈,如此为着儿子的事思虑难眠,还要深夜赶来宽慰儿子,儿子实在感动。”
  说话间,侯院判奉了煎好的汤药入内。
  沈晏辞并不喝,丢在一旁晾着温度,目光随即关切地转向太后,温声问道:
  “母后胸口的刺伤可好了?”
  太后颔首道:“已然痊愈。”
  沈晏辞不放心道:“您在仙寿宫清修礼佛,总道医者身上沾染血腥,不洁不净,只愿用您用老了的太医,少有许侯院判替您诊治的时候。
  但侯院判到底是太医院之首,医术自是精湛。母后今日既来了......”
  他转向侍立一旁的侯院判,语气不容置喙道:
  “你去即刻为太后请了平安,也好让朕安心。”
  闻言,太后心口猛地一沉,
  她压根就没有受伤,待侯院判查过,谎言岂非不攻自破?
  太后指尖在袖底骤然掐紧,面上却波澜不惊,
  “伤在胸口处,如今既已痊愈,外男也是不宜查看了。”
  “母后所言极是,是儿子关心则乱,糊涂了。”沈晏辞想了想,又说:“朕记得西域进贡的玉容生肌膏,正是促愈除疤的好东西。”
  说着转头对宫女道:“去把药取来,即刻为太后涂上。”
  “不必麻烦。”太后推诿道:“皇帝头疼着,不好再为了这些琐事而费心。还是听太医的,用了药早些安置吧,”
  她起身欲走,却听沈晏辞失落道:
  “母后这是连这点让儿子尽孝的心意,都不愿成全吗?”
  他垂下眼睫,声音低下去,
  “儿子到底比不上五弟,能事事与母后贴心。若五弟在此,母后定是欢喜的。”
  太后道:“皇帝这便是浑话了。哀家潜心礼佛,自有佛祖保佑,百害不侵。那些愈合疤痕的伤药,多半用生灵骨血做引,沾满杀孽秽气,哀家轻易用不得。”
  沈晏辞定定看着她,这才笑了,
  “也对。母后修得是大乘佛法,得佛祖庇佑,那样重的伤,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痊愈,实在是神迹。
  儿子原本存了私心,不愿让母后奔波为国祈福,想让母后留在宫中,儿子也好日日请安,略尽孝道,弥补这些年天伦疏离的憾事。”
  他顿一顿,忽而握住太后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太后骤然紧缩的瞳孔,笑意更甚道:
  “可如今看来,五台山灵气充沛,佛法庄严,最是养人。为着母后凤体安康,您还是得尽早去五台山清修静养,聆听佛音才是。”
  第323章 母慈子孝3
  殿内极静。
  太后定定望着沈晏辞。
  他笑着,温润关切的眼波之下,分明蛰伏着锐利的锋芒。
  他是在明晃晃的威胁太后。
  过问太后罪责是假,实则是要激得太后按捺不住,主动踏入朝阳宫来兴师问罪。
  自上回太后借着雨燕行刺之事,太后便以养伤为由,一直幽居仙寿宫半步不出。
  且她又以寻常太医为人看诊多见血腥为由,不许旁人替她诊治。
  故而只要她不离开仙寿宫,就没人能戳破她假伤一事。
  所以今夜......
  沈晏辞根本就不在乎丽欣的供词是真是假,
  他唯一的目的,只是要将太后从仙寿宫‘逼’出来,然后给她两条路选:
  要么,就受了他的孝心,挪去五台山继续清修静养,远离权力中心。
  要么,便要戳破她假伤一事。紧接着雨燕的死,与畅音阁那把火的真相为何,也注定是瞒不住了。
  可太后有得选吗?
  烛影摇红下,太后静静打量着沈晏辞这张熟悉的面孔,心底不觉一嗤。
  原来他们母子之间,披挂演戏的从来都不只是她一人。
  片刻后,
  太后唇角弯起体面的弧度,回握住沈晏辞的手,
  “好。难为皇帝有这份‘孝心’。”
  沈晏辞笑道:“母后待儿子以诚,儿子自然报之以真。这人心冷暖,从来都是相互的。”
  他悠然抽回手,端起案上药碗,垂眸轻吹着氤氲而起的热气,
  “夜深露重,母后回宫路上慢些。明日一早,朕自会命人将慧莲送回仙寿宫。”
  太后颔首起身,轻拍沈晏辞肩头,道:
  “皇帝也早些歇息。这头疼一症,多是因着思虑繁多引起。有时少理些闲事,人也活得轻松自在些。皇帝说是不是?”
  “母后所言甚是。”沈晏辞微微一笑,旋而摇头无奈道:
  “朕是皇帝,每日为臣民计,为天下计,自是诸事繁多。
  有时许多事本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会袖手做闲人。奈何总有人要将事摆在明面上,惹朕烦心。”
  太后轻笑一声,并不接这话,兀自去了。
  李德全送她上了轿,折返回来后向沈晏辞问道:
  “皇上,三更鼓都敲过了,可还要传轿接瑾嫔娘娘过来?”
  沈晏辞摇头,“她孕中睡得浅,别去扰她清梦。至于降位宜妃,让瑾嫔抚养常睿一事,待明日六宫觐见皇后时,你再一并去凤鸾宫宣了旨意。”
  “奴才遵旨。”
  李德全利落应下,近身伺候沈晏辞更衣时,又说:
  “太后娘娘此刻怕还在琢磨着,她那些撒遍六宫的眼线,怎么今日却齐齐成了哑巴聋子?”
  他眼角褶子堆起得意的笑,声音压得谄媚,
  “她老人家哪儿能知道,他那些‘忠心耿耿’的耳目,早就弃暗投明,忠于皇上了。”
  殿内烛火“噼啪”爆开一朵灯花,映出沈晏辞唇角那抹不屑的冷笑。
  太后盘踞深宫数十载,撒下的眼线如同蛛网般隐秘难寻。
  可纵使她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想要驱使人心,也离不得真金白银。
  自沈晏辞登基后,每月内务府发放给仙寿宫的例银,皆已被浸入无色无味的特制药汁。
  此物别无二用,却对青腰虫有足够的吸引。
  太后宫中常年焚烧着特制的辟虫檀香,自不会招惹来此虫,
  可一旦这些沾了药的银子流出去,到了各宫各院当值的奴才手里,青腰虫便会循味而至。
  便只是从裸露的皮肤上爬过,也会留下红斑,惹人刺痛。
  若再下意识拍打此虫,致其体液流出,更会灼烧皮肤,生出水泡,溃烂流脓,非得十天半月才能勉强结痂消退,遗留疤痕更是数月难消。
  如此一来,这宫里头哪些人身上会反复出现这些来历不明的痕迹,那便是私下里与仙寿宫过从甚密,做了太后的耳目。
  而今沈晏辞登基三年,太后引以为傲的耳报网,早已在不知不觉间织进了帝王的掌心。
  太后能否手眼通天,端看沈晏辞此刻,愿意让她听见什么、看到什么罢了。
  *
  翌日拂晓。
  慧莲入慎刑司与丽欣对峙了一夜,自然是没个结果。
  丽欣一口咬死所有事都是太后指使,又因为受了酷刑,身上的伤势实在太重,熬不住咽了气。
  沈晏辞得知此事后,也没再为难她,只叫她回去伺候着太后,收拾好行囊,早日准备着成行五台山一事。
  这一夜,太后近乎无眠。
  她枯坐榻前,死死盯着殿门方向。
  直至天光微熹,才见慧莲拖着虚浮的步子而入。
  太后目光目光急切地将慧莲从头到脚扫视一遍,
  “他们可有为难你?”
  慧莲瞧着太后憔悴面色,心疼地摇头道:
  “皇上到底念着您,不会叫人为难奴婢什么。”
  “哼。”太后冷笑,“这些年来,哀家当真是小瞧了他。”
  她转眸看着窗外天际泛起的鱼肚白,摇头道:
  “咱们安插在六宫的那些耳目,只怕早已被皇帝洞悉。否则哀家今日,也就不会被他摆了这么一道。”
  慧莲宽慰道:“太后多虑了,皇上其实还是很念着您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