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宋时玥不疑有他,先行离开。
  直到子时,顾玉宸才出了地下密室,来到前院的书房。
  刘伍已等在那里。
  可有查到什么?
  回少爷,这个秦家是淮州的富商。半年前,宅子的前主人,因为经营不善,变卖了家产,正好卖给了秦家。
  而骆巍是淮州梁县人,家中独子,本是书香门第,却因为父母患病,久治不愈,还用尽了家财。
  在他走投无路之际,幸运的被秦家嫡女看上,结为夫妻,得以给父母善终。
  二人育有二子一女,此番入京,是因为长子参加会试,很有可能会名列三甲,他们一家提前来准备庆贺,便住到了秦府。
  第397章 选才原则
  他果真是叫骆巍?
  是的,他们成婚二十载,长子十九,独女十七,次子九岁。
  顾玉宸沉默,没想到他们成亲二十年了,还有三个孩子。
  难道真的只是长得像,而不是宋尧本人吗?
  少爷,如果骆巍是宋尧,他这些年为何不回京?现在入了京,为什么不回广平侯府?
  顾玉宸想了想道:或许他失忆了。
  按照曹安尘的交代,他当年伤到了脑子。
  那要试探一番了。
  顾玉宸点头,必须的,但先不急,应该去淮州一趟。
  刘伍说道,属下已派人前往梁县细查,要等些时日才能知道那边的消息。
  顾玉宸赞许的点头,在没有确切的消息前,别让少夫人和宋家知道。
  是!
  刘伍心道,都在京城,还能碰不到吗?就算女子很少出门儿,可是广平侯呢?
  更何况,少夫人也不是普通女子,她很忙的,外出的时候,一点儿不比每天上朝办差的少爷少。
  只是,他没想到,骆巍几乎不出门,这也让他们得以隐瞒了很久。
  顾玉宸拍拍刘伍的肩,你办事就是稳妥,刘肆怎么就不够机灵呢?
  还在前往江州府半路上的刘肆,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少爷啊,你好狠的心。
  
  这一日,会试成绩公布,会元是位姓骆的考生。
  宋时玥没有过多关心,只是让大小梅帮她记着日子,殿试后要陪娘亲去金阁寺。
  即便她再不喜欢那个地方,但为了娘亲的安全,她也要跟着。
  等候早朝的队列中,顾玉宸在得知会试第一名,是骆姓考生的时候,特意向宋正宜打听了一下全名。
  第一名叫骆和裕,是淮州梁县人。
  宋正宜向疑惑的看他,干嘛这么着急的关心第一名是谁?他即便得了会试第一,也未必是殿试第一。
  宋正宜暗自猜测,这个骆和裕该不会是他挑选的人手吧。
  想到这里,他直接问了出来。
  难道骆和裕和李幂一样,都是你的人?
  怎么可能?
  顾玉宸立刻反驳,我只不过是关心一下,这次会试能出了个什么人才?再说了,李幂也不是我的人,是皇上的人,是朝廷的人。
  哼!我不管你在谋划什么。不许牵累到我妹妹。
  宋正宜早就猜测顾玉宸身份不一般,但见妹妹好似知道些什么,处处对他维护,也就没有细究。
  毕竟谁还没有点儿秘密呢?
  只要妹妹不是完全的蒙在鼓里,而且清楚他在做什么就好。
  大舅兄,我对夫人全心全意的爱护,绝不会让他受半点儿委屈。
  宋正宜白他一眼,希望你说到做到。
  那是必须的。
  宫门开启,宋正宜转过身随着队伍前行。
  顾玉宸却是心里一沉,这么巧,那姓骆的儿子居然得了个第一。
  看来,他得去会会这个可能是状元的人。
  你又在算计什么?
  突然回头的宋正宜看到他一脸沉思,不禁调侃。
  你可是我大舅兄,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什么叫算计了?被有心人听去,岂不是落了话柄?
  顾玉宸朝周围看了看,不满的抱怨。
  宋正宜自知玩笑说的不是时侯,遂自转回头,不再说话。
  哪知,身后的顾玉宸却继续问,你觉得那个骆和裕怎么样?会是状元吗?
  他会试的表现很出色。外祖很看好他。
  顾玉宸挑眉,赵老爷子欣赏的人,应该不差。
  可是在想到那日的小男孩儿和那个恶仆,顾玉宸不由得说道:这次的三甲进士,会被直接派任官职。届时要多劝谏皇上慎重考虑。
  怎么?
  一个人的品行好坏,不能光看表面,不能只看他个人,还要看他的家族,家风家训家教。
  宋正宜回头狐疑的看了他一眼。
  你到底想说什么?
  此时还在宫道上,距金銮殿还有一段路。
  顾玉宸干跪将那日,秦府小男孩和恶仆的事,讲给宋正宜听。
  他没提到骆巍,只说是秦姓人家。
  宋正宜没有多想,只道:虽然个人心性不同,但管中窥豹,有这样的弟弟和仆人,可见家中必有纵容之人,那个考生的品行,的确有待考验。
  两人商量,待会儿就向皇上建议,殿试内容,多加一项品行考核。
  金銮殿。
  赵迁赵老爷子将会试上榜的名单交给景仁帝。
  丞相,这前几名,文采怎样?
  回禀皇上,出乎意料。
  原本以为仓促之下,加开恩科会让许多学子,因准备不足,成绩不理想。
  巨恭喜皇上!不久的将来会得到一批干才。
  干才?
  正是。
  赵老爷子心情很愉悦,臣,从他们书写的文章看出,今年的贡生,不仅文采出众,还有不少处事能力强的人。
  哦,丞相很看好这年的贡生。
  是,臣以为,这些贡生中,有不少人可以直接胜任空虚的职位。
  哈哈哈,如此甚好。
  朝堂正愁没人呢。
  景仁帝心情愉悦之时,顾玉宸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个建议。
  顾卿有何建议?
  臣以为,用人为本,挑选合适的人才,一定要有原则。
  景仁帝很感兴趣的问道:什么原则?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顾爱卿所言极是,但一个人的德行,可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就能看得出的。
  顾玉宸作揖,臣以为,可以在殿试之前,殿试之时设置一些考核内容,以便皇上对他们的品德有初步的认知。
  好啊!朕准了,但要怎么考核呢?
  这
  顾玉宸被问住了,他也只是临时想了这么一出。
  宋正宜上前一步,皇上不如让诸位大臣,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赵老爷子不知外孙女婿,为何会有此提议,但这个提议真的不错,可以初步涮掉一批心思不正的人。
  大楚朝现在岌岌可危,需要忠心的人效力。
  赵丞相赞同道:皇上,臣附议,让所有人都想想,怎么样能够在短时间内考验出一个人的德行。
  很多人都表示同意,纷纷开始议论。
  就在这时,有人大声道:
  皇上,臣以为不妥,不能以简单的行为,判断一个人的德行。
  众人看向提出异议的人,顾玉宸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第398章 分派
  提出反驳的是与赵迁年龄、资历都相同的内阁辅臣,李博义李大人。
  李博义与赵迁同为景仁帝肱骨大臣,德高望重。
  他提出异议,差不多会有一半人会附和他。
  而让顾玉宸意外的是,李博义一向与赵迁政见相同,几乎没有相左的时候。
  今日这是
  顾玉宸看向赵老爷子和景仁帝,他们脸上也有明显的惊讶,不过瞬间,便隐在深眸中。
  赵青松走出队列,李大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前面这手工的靠。
  不错,透过微小的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能推断出结论或见证结果。
  顾玉宸实在想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作为大学士、皇帝府城的李大人怎么会反对?
  李博义不理会赵青松和顾玉宸的说辞,只是倔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皇上,臣还是反对。
  呼啦,跪倒一片,纷纷附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