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他是如何知晓的?
孙微不由得看了一眼王治身侧的李陌。
他眼眸低垂,安静地站着,像个局外人。
王治在吴郡的一举一动,都有杨荃的眼线盯着。这样新鲜的消息,当是李陌等人带来的。
孙微从容道:“战场瞬息万变,妾不能窥尽,亦是常情。监军身世显贵,三仙教纵然莽撞,却也知冒犯监军的后果。世间万事,人心最是难测,一时惧怕退缩以致局面大变,乃屡见不鲜。妾卜算的是战事,至于来人多少,确不能笃定,请监军明鉴。”
王治仍不相信。
“王妃可知,世子竟将原本要攻打吴郡的三仙教众,引到了临海?”
“是么?”孙微诧异道,“妾却不知道。战场上的事,世子从不告诉妾,妾也从不过问。不过世子此举,岂非大善?三仙教都去了临海,吴郡安矣。只要吴郡安好,建康就安好,监军难道不高兴么?”
王治的脸上,一丝喜色也没有。
他给建康的捷报上写着歼敌五千,却不知被谁将实情捅到了御史那里。幸而那御史与王磡交好,给王磡透了风。王磡赶紧将捷报按下,这才避免了一场被满朝文武嗤笑的闹剧。
因得此事,王磡大怒,派李陌带着亲笔信,随宫中使节一道来了吴郡。那信中,他将王治骂得狗血淋头,也让王治知道了其中利害。
他还警告王治,这监军必须有所作为,否则不必回家。
王治心里苦,思来想去,不得不将这一切怪罪道司马隽和豫章王妃头上。
他想写信向父亲申辩,说若三仙教果真来了上万人,以他的能耐,歼敌五千不在话下。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一等功劳。若非这豫章王府二人搅局,他何至于被闲杂人抓住了把柄,险些被人耻笑。
可他也知道,自己若这么干了,父亲只会骂得更厉害。
临到了这个关头,自己做什么都是错,一腔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头咽。
“监军,在下以为,王妃所言极是。”一直沉默不语的李陌忽而道道,“世子所为,定然有世子的道理。不若等日后见面再与世子当面讨教?时辰不早了,监军不如拣了紧要事与王妃商议?”
这话提醒了王治,他只得收起心思,强行按下一口气。
“世子临时起意,要在临海大展手脚,在下身为监军,自当也亲自去一趟。王妃不若与在下同往,如何?”
“去临海?”孙微心中一动,面上却旋即露出惊骇之色。
“万万不可!妾不过一介妇人,手无缚鸡之力,去了也只怕要添乱……”
“在下定然会多加护卫,这不劳王妃费心。”王治打断道,“太后说过,让王妃务必跟在左右,王妃忘了”
不等孙微答话,王治已经起身,道:“此事,那就这么定了。明日一早动身,还请王妃回去准备。”
孙微欲言又止,却只得应下,心事重重地送他离开。
待王治的身影不见,阿茹上前来看孙微,却发现她双目放光。
“王妃果真要跟着他去临海?”阿茹问。
“他是监军,他叫我去,我如何推拒得了。”孙微转头对阿茹道,“你跟殷闻说一声,让他去军营传个话,请杨荃将军即刻来见我。”
——
孙微找杨荃来,是为了叮嘱他守好吴郡。
如今王治走了,吴郡郡守又是个软柿子,他手握兵权,就能在吴郡说的上话。
“虽说如今战场在会稽和临海,但吴郡是建康屏藩,万不可掉以轻心。”孙微道。
“王妃说的话,在下都明白。”杨荃的神色颇是忿忿,“可王治着实欺人太甚!王妃乃朝廷命妇,又不是他王治的随扈,哪里有要王妃跟着的道理!就算是要倚仗王妃,也着实无礼了些!在下看,王妃不必去!吴郡上上下下都是江州军的人,王治及就算不服,能奈我等如何?”
孙微笑了笑。
今日以前,若说王治倚仗她,孙微还有六成相信。如今再谈倚仗,孙微全然不信了。王治带着她,恐怕是为了牵制司马隽。
可她不得不去。
王治带着她,对她也有好处。至少她能监视王治,防着他乱来。
“妾知将军忠义。”孙微道,“只是,太后早有懿旨,令妾跟随王监军左右,实不可违。”
杨荃自知阻挠不了,只得作罢。
“邓司马已经去会稽打探消息,若他正巧擦肩而过,回了吴郡,还请杨将军请他立马动身去临海,与我等会合。”孙微道。
“记下了。”
“另外,再派快马赶往会稽,将这里的消息告诉阮回,请他设法传信到临海,告诉世子。”
杨荃当即应下,转而问:“在下是否派些人手随王妃同去?”
“不必了。军中之人,王治不会允我带。”孙微道,“邓廉给我留下了殷闻和十二府卫,足够了。”
她说罢,意味深长地看着杨荃,道:“杨将军。这吴郡,就交给将军了。”
杨荃抱拳一礼:“在下定不忘王妃的嘱托,尽力为之!”
第183章 李陌
王治此行,显然早有准备。
启程时,孙微才出府,便见得王治已经领着大队的护卫等候在外面。
“贵府上的邓司马已经多日不见踪影,不知去了何处?”见礼之后,王治忽然问道。
“邓司马既然是王府司马,自然听令于世子,妾从不过问。”
王治皮笑肉不笑地应一声,坐到车上去。
王治带来的这些护卫,都是尚书府的私兵。
而这些人,皆听令于王治身边的李陌。
孙微看向前方,李陌仍穿着一身布衣,腰上配着剑,骑在马上。
如此看来,这李陌竟深得王磡父子的信任,举足轻重。
孙微不由得对他越发好奇。
只是这一路上,孙微不曾找到与他说话的时机。
李陌要么在船庐中与王治议事,要么回屋,房门紧闭,从不见他出门走动。
“这人真怪!”连阿茹也忍不住道,“他分明已经在尚书府立足,钱财必是不少的。可他这装扮,好似乡塾中的教书先生,连尚书府的豪奴也比不上。”
孙微在记忆中不断搜寻。
上辈子,她因着与长公主亲近,对尚书府的人还算了解,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有李陌这号人物。
“王妃莫不是想与此人谈一谈,探他底细?”阿茹道。
孙微心想,阿茹当真越来越能看穿自己了。
她不否认,道:“可此人着实难说得上话。”
“这有何难。”阿茹轻松地笑了笑,“包在我身上。”
——
果然,没多久,李陌来见孙微了。
他手里,端着一碗莲子羹。
“在下鲁莽,碰翻了王妃汤羹。”他说,“特来向王妃赔罪。”
孙微看一眼跟在李陌身后的阿茹,只见她冲自己眨眨眼睛,高深莫测。
“区区汤羹,李先生客气了。”孙微让侍从接过碗,又道,“请李先生坐下,阿茹,为李先生上茶。”
阿茹一口应下。
李陌似乎没料到孙微会留他,顿了顿,终究坐下来。
孙微看了看他,微笑道:“看先生年纪轻轻,不知年方几何?”
李陌道:“在下今年二十有五,”
“竟然二十五了?”孙微诧异道,“看李先生模样,妾还以为与我家世子同岁。”
“在下惭愧。”
“不知李先生何方人氏?”
李陌拱手道:“在下祖籍宁州,从小随母亲到了建康,在建康长大。后来偶然得了尚书仆射的赏识,入府成了个幕僚。不过,在下从小随母亲皈依佛门,是个俗家弟子,一年中又一半时候在会稽的若耶山修行。在下在京中算是个生面孔。”
“原来如此。”孙微沉吟,“不过,这两年会稽纷乱不止,若耶山也并不平静吧?”
“这世上本就没有真正平静之所。在下去若耶山,不过喜欢那里的景致罢了。”
孙微点点头:“若耶山仔会稽。想来,先生知道三仙教之事。”
“在下知道。”
“此战,朝廷若是不能得胜,只怕先生也再去不得若耶山了。”
李陌笑了笑:“此言甚是。监军正是为了世子能打胜仗,才到临海去的。”
“如此说来,监军和先生是为了世子好?”
“正是。”
“那妾就不明白了,监军逼着妾同行,也是为世子好么?先生恐怕对世子不熟悉,世子可是最恼被人要挟的。”
“在下可向王妃保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王妃受一丝委屈。”李陌道,“再者,王妃果真被逼同行么?若王妃不愿,谁能逼着王妃?毕竟城里城外都是江州军,而监军只一百护卫,无力抗衡。更何况,王妃对杨将军有恩,只要王妃一声令下,杨将军岂有不出手的道理?”
孙微打量着他,道:“先生虽在山中修行,看似不问世事,但知道的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