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蓦回鸾> 第111章

第111章

  
  孙微深吸一口气,好一会,睁开眼睛。
  殿外,天空湛蓝,万里无云。
  “都起来吧。”她稍稍平静下来,道,“总管既然决意说出此事,可见也是想着再不可拖了。事到如今,还请二位再不可隐瞒丝毫。”
  二人皆应下。
  孙微看向邓廉:“邓司马上回收到世子的消息,究竟是何时?”
  邓廉低头道:“世子回京的前一夜,曾叮嘱臣若事情有变,务必保护好王妃,不得离开寻阳。而后,便杳无音信。臣也放心不下,于是写信给褚将军,托其打探世子的下落。褚将军说,世子没有性命之虞,只不过太后对他十分不满,令他禁足思过。”
  竟然已经过去了二十余日。
  司马隽手下的人,果然个个对他忠心耿耿。
  “如此说来,世子如今仍被禁足?”
  “想必是。”邓廉道,“若世子出来了,定然会给这边递消息。”
  孙微其实并不忧心司马隽的安危。太后再糊涂,也不会真动这个亲孙子。且还有太子作保,王磡暂时还动不了他。
  她忧心的是会稽的战事。
  司马隽在三吴地区布了那么大的一张网,北府、江州、荆州,朝中大半的兵力都在里头。他若不在,就连调度都成了麻烦,整个局面都成死棋。
  当务之急,还是要弄清如今建康城里的情形。
  孙微想到了周昶。
  只是周昶在郡主府,她不宜径直给周昶送信。
  她对邓廉道:“我书信一封,烦请司马务必派人火速替我送到会稽,交给阮回。”
  邓廉连忙应下。
  在信中,孙微向阮回问了两件事。
  一是请阮回通过周昶去打探司马隽的情形和太后的意思,二是询问会稽的备战。
  她的信很快会送出去。
  邓廉回来复命时,孙微道:“邓司马这些日子辛苦了。”
  邓廉颇有些诧异,而后又低头道:“臣职责所在,并无辛苦一说。臣不过忧心世子。世子有一番雄心壮志,要根除三吴之乱,却在紧要关头被困在建康。臣深知他的苦闷,却什么也帮不上。”
  孙微知道邓廉也不过是听命行事。
  这是个对司马隽忠心不二的人。
  上辈子,他死在了寻阳城的守城之战里。司马隽令他把守北城门,他直至城破也不肯退,最终被涌入城中的乱军所杀。
  “世子亦有世子的考虑。”孙微道,“可世子身陷囹圄,有如何能谋划许多?这等时候,只有我等同心协力,方可助他拜托困境。”
  邓廉应下,又道:“世子也不过是想保护王妃。”
  孙微看着他,正色道:“你可觉得,世子保护了我,我便该感激涕零?”
  邓廉讪讪:“臣并非此意。”
  孙微看着他,又看看殿外。
  上辈子,她最后一次看到邓廉,以及这座宫殿的时候,已经是万分危急。天空被火光染透,一切都在摇摇欲坠。而她万万没想到,那个宁死也要保护她的人,是司马隽。
  “邓司马,”孙微轻声道,“若想保全别人,须得先保护好自己。否则,那个被你保护的人,也会留下无尽的痛苦。”
  第163章 信使
  寻阳城降下了开春的第一场春雨时,阮回的信使披着蓑衣,骑着黝黑的骏马,疾驰入宫。
  来人让孙微颇为惊喜,竟是谢霄。
  他拭干脸上的雨珠,高兴地做礼:“在下拜见王妃!”
  孙微忙让他起身。
  半年不见,谢霄竟是看着与从前不一样了,足足比她高出了大半个头。
  孙微不禁笑道:“少将军别来无恙。”
  谢霄腼腆地挠挠头,道:“在下跟王妃说过,不必唤在下将军。在下如今身无官职,受不得这名号。”
  孙微道:“到了今年底,少将军孝期就满了,走马上任是必然的。妾称将军,并非生分,而是盼着将军勿忘本心。”
  谢霄忙道:“王妃放心,在下不会忘。”
  孙微笑了笑。
  “上回见了褚将军,才问了少将军的近况。褚将军说,少将军近来辅佐阮主簿,似乎颇有进益?”落座之后,孙微问道。
  “正是,”谢霄颇是兴奋,“阮兄学识渊博,处事圆融。在下跟着他,学到不少道理。”
  孙微颔首:“此番阮主簿特地托少将军前来,想必有要紧的话?”
  说到正事,谢霄敛起神色。
  他将一封信递给孙微:“这是阮兄的回信,王妃若有不解之处,可径直问在下,好省去书信来回的脚程。”
  孙微接过信,扫一眼,目光旋即定住。
  开篇的消息便让她震惊不已。
  “周太傅病倒了?”
  谢霄点点头:“太傅自从回到建康,万寿郡主就寻来天下名医替太傅诊病。起初似乎是有了起色,而后来因着世子被软禁之事,太傅四处奔走,还与万寿郡主争执一场。他气急攻心,晕厥过去,从此卧病不起。”
  孙微听罢,不禁沉吟。
  周昶这老叟,的确有几分风骨。平日看起来不正经,但遇到正事,也不惜豁出命去争取。
  只是如此一来,这事更麻烦了。
  信上说,周昶虽然清醒了,但身体孱弱。加之万寿郡主看管得严,他与阮回的书信已经断了。
  不过依着阮回打探来的消息,太后因着司马隽阻挠王氏伐荆州,这回彻底站在王磡一边,甚至一度有让王治接任江州都督的想法。幸亏司马隽及时服了软,加之太子求情,太后才暂时按下。
  可太后决意让司马隽长长记性,将他软禁在宫里,令他思过。
  这是不祥之事。
  太后向来一碗水端平,对待司马氏和王氏要好一般好,要坏一般坏,不偏不倚。
  可是让王治接任江州都督,就等于把五万江州军交给了王氏。孙微知道她的意图是让王治有兵可用,以取桓氏。可这五万兵马一旦喂到王氏嘴里,岂还有吐出来的一天?
  太后并不愚蠢,不会想不到这一出。
  可她既然动了这念头,说明司马隽的言行确实触怒了她。
  “太后那头可说了,何时将世子放出来?”
  “并未明说,只道是让世子心无旁骛地守孝,故而把他禁足在宫里头。”谢霄道,“不过阮兄觉得,这只不过是表象,太后其实有另一层用意。”
  “什么用意?”
  “王妃可知,如今王治何在?”
  “不知。”
  “在吴郡。如今王治是吴郡兵马使。而江州军就有八千精锐驻守在吴郡。”
  孙微想了想,道:“阮主簿之意,太后仍旧想把江州军交给王治?”
  “正是。”谢霄道,“阮兄以为,太后并非对世子心软,而是对王治并无十足的把握。她知道王治不曾领兵,并不十分放心将江州军交给他。所以太后先按住了世子,让王治领一部分江州军,一来看他是否能收服江州的军心;二来,等战事一旦打响,但他是否有领兵打仗的才能。”
  孙微闻之震惊。
  她曾与司马隽说过,三吴之中会稽和吴郡最为紧要,日后将发生惨烈的战事,不容有失,所以司马隽才会江州的精锐放在吴郡。
  可这反倒成了太后给王治的历练之地。
  她蹙眉道:“战场事关人命,岂容儿戏?王治是个庸才,八千江州军的性命交到他的手上,岂不白白葬送?”
  “正是,”谢霄道,“可是阮兄只是小小主簿,许多话,便是说了也无用。若又因此遭人忌恨,丢了这主簿之职,会稽将更无人主事,可谓得不偿失。阮兄打算着将这想法告诉褚兄,请褚兄设法周旋,让太后打消念头。”
  褚越?
  “不妥。”孙微道,“褚将军这北府都督之位才刚刚坐稳,同样不能去触这霉头。”
  “那……”
  孙微思量片刻,道:“请将军回去转告阮主簿,既然事关江州军的存亡,就由妾来想办法。”
  谢霄诧异地问:“王妃待要如何?”
  孙微道:“妾自有主张。不知会稽那边的战事如何?孔岐近来可有什么动向?”
  “目前尚算得平静。”谢霄道,“孔岐在他盘踞的一众海岛上囤积了大量物料。细作回报说,船坞及兵器作坊随处可见。王妃曾卜算他们四月攻三吴,想来并无差池。”
  “哦?”孙微问道,“阮主簿可有什么对策?”
  “世子曾对阮兄说,海岛物产贫瘠,而孔岐能得到源源不断的钱粮和物料支持,可见是与陆上豪强勾结。阮兄这些日子明察暗访,已经摸清了与孔岐背后的支持之人,时机一到,便可清除。”
  孙微颔首。司马隽这事做得颇有章法,阮回也得力,让她的心稍稍安下了些。
  会稽事务繁忙,谢霄用了膳,便又匆匆上路。
  谢霄上马,回头看孙微,道:“请王妃切莫太过忧心世子,阮兄说太后到底顾念祖孙之情,不会对世子动手。世子足智多谋,定会设法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