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重生>蓦回鸾> 第60章

第60章

  
  “太后恕罪。”万寿郡主道,“他身体有疾,不堪颠簸。妾让他回府歇息去了,回头再让他来给太后请罪。”
  太后点点头,正要继续数落周昶,却听长公主道:“母后莫光顾着与姨母叙旧,豫章王府的继妃还在候着呢。”
  第92章 责问
  孙微已等候良久,却也不着急。最好二人一直叙旧,把她忘了才好。
  她进来之后就发现这里人少得很,长公主所说的内外命妇,并不见一个。显然,太后要见的不过是万寿郡主和孙微。
  听了长公主的话,太后的目光终于看向一直立在后头的孙微。
  她没有立刻与孙微说话,只看向万寿郡主,温声道:“我见着了你,也就安心了。你舟车劳顿,恐怕也累了,且回去歇着吧。我这头还要家务事要收拾。”
  万寿郡主扫了孙微一眼,笑道:“妾是累了,却也乐得看热闹。太后且收拾自己的,妾就在边上坐着,不妨事。”
  太后倒是想来不避着万寿郡主,也由她去了。
  她转而对孙微,正色道:“鲁氏,你可知罪?”
  孙微伏地,向太后一拜。
  “妾不知,请太后明示。”
  太后使了个眼神,有个内侍将一张字条递给孙微。
  “这字条,是你写的么?”
  孙微定睛一看,字条上写了个“险”字,正是她当初为了见太子,通过瞿氏送去的那张。
  她不由得一怔。
  她以为这字条早就毁了,却不知为何在太后的手上。
  “不说话么?”太后问,“你不说话就能瞒天过海么?”
  太后说罢,便有个内侍被押了进来。
  孙微看了那内侍一眼,对他有点印象,似乎是郭顺的手下,那日在静院确实见过。
  她面上虽然镇定,内心却深知大事不妙。
  “说吧,”太后对那内侍道,“在静院里发生了什么?”
  “是,是!”那内侍回,“王妃不是用什么手段,向太子传了这字条。太子因着早前东宫失火一事,对王妃的占卜之术颇为信赖,于是见了这字条,惶恐不安,于是让王妃到静院来见面。”
  那内侍瞥了一眼孙微,继续说:“王妃见了太子,只道她占卜过,太子此行去东海,危险重重。太子上了心,问王妃是否不宜前往,王妃却依旧劝太子东行,说是只须带着她,便可以保平安。而后……”
  “而后什么?”太后寒声问。
  “而后太子赞王妃足智多谋,问她是否要当东宫谋士,还要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王妃。”
  “啪”地一声,太后砸碎了手中的茶杯。
  “东宫谋士……还要将性命托付?”太后气得颤抖,“你对太子下了什么蛊,竟教他说出这等不知天高地厚的话!”
  太后震怒,宫里头跪了一地。
  万寿郡主抿了一口茶,垂眸看着不远处的鲁氏。此人倒还是一如既往地镇定,仿佛见过不少大世面。可纵使再镇定,她乍听此事,仍觉不祥。她倒是乐意看看鲁氏如何应对。
  孙微平静地答道:“妾不记得太子说过这话。”
  “不记得?”太后冷笑,“你是说,这内侍凭空编造了这些话?”
  “妾的话于太后不过片面之词。太后何不召见太子?太子与妾一道,应当能将其中误会解释清楚。”
  “其中还有什么误会?”长公主在一旁道,“东宫失火,你侥幸言中,便以功臣自居,取信于太子。太子已然中计,听信你的话,不惜以身涉险前往京口,而后遭遇了兵变。母后,这里头的关联恐怕不只这一星半点。钦天监为何在兵变之时,请太子前往京口;而鲁氏又为何偏要同行,甚至利用了为太后祈福的名号,这里头,恐怕大有学问。往好的说是巧合,往坏的说,恐怕鲁氏还是兵变的同谋。”
  孙微心想,好一副颠倒是非,血口喷人的口齿。
  上辈子,她与长公主关系甚好,倒是不曾见识过这等本事。
  不过观之太后的神色,孙微知道,这些话,她都听进去了。
  孙微道:“若长公主怀疑妾是同谋,何不将妾交于廷尉审问?”
  太后的耳朵里没有廷尉,只有同谋二字。
  她心头划过千万般心酸,怒道:“你已经害死了我儿,如今又要来祸害太子,我岂能容你!来人,先打二十杖杀威!”
  眼看内侍们来势汹汹,孙微大声道:“太后不是想知道真相么?是谁人指使了钦天监,是谁谋划了兵变!”
  太后面色一变,孙微正要继续说,忽而听到一个声音道:“够了。”
  看去,竟是万寿郡主。
  她知道孙微就要指认北府兵变的幕后黑手,她也知道太后恐怕不会立马信,可她仍旧不能让孙微说出口。
  长公主是身在其中,看不清现实。但太后比她以为的要聪明。
  而太后一旦起疑,王磡就有大麻烦。
  万寿郡主行至太后身边,劝道:“太后先消消气,听妾说两句。”
  太后气道:“你要说什么?人证物证俱在,难道你要为这毒妇说话?你也被她蛊惑了?”
  万寿郡主笑一声:“太后瞧妾的模样,像是被蛊惑了么?妾问一句,太后抓了太子跟前的内侍,太子知道了么?”
  太后的目光定了定,看向长公主。
  长公主冷着脸,不说话。
  她没想到,万寿郡主竟会帮鲁氏说话。
  而那鲁氏,跪在那里,脸上却毫无惧色。
  她厌恶这样的人。
  自诩有几分傲骨,在她面前不懂低头,也不会谄媚。这种人不会活得长久。
  万寿郡主继续道:“太子要是还不知道,只能说这人并非太子跟前的紧要人物。既是如此,他说的话,能信么?”
  太后道:“你是说,我等冤枉了她?”
  “冤枉不好说,妾就怕屈打成招,人要是打没了,反倒没了着落。她毕竟是豫章王府的王妃,不明不白死在宫中,到底要伤了脸面。便是世子不问,落在外人眼中,伤的却是太后仁厚之名,又是何必?妾以为,此事牵扯甚大,确实该召太子来问个清楚。两相对质,一辩就明。到时若真坐实了罪名,也可让太子当场醒悟,世人也夸太后明断,岂非处处有益?”
  “这大可不必。”长公主随即道,“北府事发之后,太子忙得不见人影。这继妃是内命妇,她犯了错,本就该有太后处置。等事后跟太子说一声就是。”
  正说着,外头却又内侍来禀报:“回太后,太子、豫章王世子及太子太傅周昶正在宫外求见!”
  第93章 回护
  孙微听见司马隽的名字,心中倏而动了一下。
  这倔牛,不是让他别来么?
  可不知为何,她心里头却有隐隐的庆幸,仿佛有什么拧紧的东西一下松开了。
  他没有放弃她。
  人既然到了宫外,其中又有周昶,太后不得不传进宫来。
  孙微听见脚步声,其中一个,她从上辈子记到了这辈子,是司马隽的。
  她没有回头看,可她知道,司马隽正走进来,在看她。
  司马隽看到跪在地上的鲁氏,身后还立着执杖的内侍,便知情势凶险。一团火从心头蹿起,直贯头顶,但周昶的话语仍在脑海。
  ——“世子若非要去,我无话可说。可世子切记,只能远远看着。世子只要不动,就是对继妃最大的帮助。”
  这天下竟有如何可笑之事。只远远瞧着就算帮了?
  他想去将那内侍推开,然后……
  然后,是什么呢?
  他紧了紧拳头。
  太子进门之时,就看见地上的纸条和跪在地上的东宫内侍,心里头也大概有了底。
  行礼之后,沉默弥漫着宫殿。
  还是周昶笑着打破了沉默:“多年不见,太后的精神不减当年啊。”
  太后看他一眼,冷笑道:“多年不见,太傅已经远不及当年了。”
  周昶赔笑着说:“臣还惦记着太子太傅的名头,于是一回来就找太子去了。而后太子说,既然进了宫,怎能不拜会太后?臣一下也是,便琢磨着顺道来看望太后。没曾想是这般局面,这是怎么了?这不是豫章王继妃么?怎么跪着,犯事了?”
  太后也不与他胡诌,淡淡道:“鲁氏蛊惑太子,我预备着要先杖责二十,略施薄惩。可万寿郡主求情,说要找太子来说清楚,以免其中有冤屈。如今太子既然来了,便说说看,这里头究竟有没有冤屈。”
  说罢,她让身边内侍将方才情形说了一遍。
  太子听罢,又向太后行一礼,“这里头确有冤屈。孙儿确实在静院见过继妃。只因继妃曾预言中了东宫天火,孙儿想当面与她道谢,仅此而已。其余之事,全是捏造,望皇祖母明断。”
  “荒唐!”太后道,“这字条,还有这继妃做谋士之事,以及去东海之事,莫非也全是阉人编造?他能凭空编造出这些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