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朱瞻基此人看着玩世不恭,实则这些年他内心充满恐惧。
他眼看着自己的爹活的窝囊,唯唯诺诺。
他不理解的同时,又有那么一点清楚他爹为什么会这样。
以往他对死亡总是充满恐惧,可现在他渐渐不怕了。
有善祥在,无论去哪他身边总是有她的,他不孤独了。
朱瞻基寸步不离陪着善祥,连这段时间发生的所有事都跟她一一说了。
当说到爷爷又把他爹给圈禁了,还抓了许多东宫的属官,并让二叔监国时,朱瞻基语气中都是不满。
善祥闻言拍了拍他的头:
“放心吧,皇上不会废太子的。”
朱瞻基不解的问她:
“你怎么知道?”
善祥告诉他:
“因为太子爷仁义,皇上固然偏爱汉王不假,可汉王太强势了。
他始终看不懂皇上内心最恐惧的事。
那就是他怕自己的儿子们会重复自己年轻时做的事,骨肉相残。
太子爷仁义,只有把皇位传给太子爷,皇上才有把握保住三个儿子。
他一次一次的试探太子爷,并不是不满太子爷,也不是真的嫌太子爷窝囊。
而是皇上害怕,太子爷的这份仁义是伪装的。
这件事太子爷看得明白,你爹比你想的聪明多了。”
善祥的话仿佛拨开了朱瞻基眼前的一层轻雾。
善祥说的这些朱瞻基不是想不到,只是他始终看不惯自己爹的仁义。
他骨子里是更像朱棣和汉王的。
所以总是不信,其实爷爷内心深处是满意爹的仁义。
朱瞻基反问善祥:
“如果爷爷就是嫌弃我爹窝囊,看不惯我爹的唯唯诺诺。
害怕他死后,我爹会将他所有的政策全部停掉,毁了他毕生的心血,从而想废了他呢?”
善祥闻言微微一笑:
“那也没关系,皇上废不掉太子爷的。”
朱瞻基对善祥话语中的自信十分不解:
“我爷爷若真的想废了我爹,谁能阻止?”
善祥却道:
“你太爷爷!”
朱瞻基闻言更不明白了:
“我太爷爷会阻止我爷爷废了我爹?”
朱瞻基险些忍不住失笑:
“将来到了地下,我太爷爷见了我爷爷,不打死他就不错了,又怎么会阻止我爷爷废了我爹。
就算退一万步来说,我太爷爷真的支持我爹,那也是死后的事了,现在说有什么用?”
善祥反问朱瞻基:
“你是不是忘了,你爹没做太子的时候,也是世子。
我问你,你爹的世子之位是谁封的?”
此言一出,朱瞻基眼睛一亮:
“我太爷爷封的。”
善祥累了,让朱瞻基支撑住她的身体,然后道:
“那不就得了,让你爹接你爷爷的班,是你太爷爷做的决定。
你爷爷造反,已经忤逆了你太爷爷的心意。
难道他还要再忤逆你太爷爷一次,偏要废了你太爷爷为他指定的接班人吗?”
朱瞻基闻言有些叹为观止,还能这么说。
他双眼放光的看着善祥,不知道善祥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善祥双眼却直视着远方,接着道:
“当然了,这些事太过久远了,远到你爷爷可能都快忘了。
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变了心意,自然要有人去提醒他一下。
当年是你太爷爷亲口说,朱家的子孙就该是你爹这样。
是你太爷爷亲自选了你爹为燕王世子,让他接燕王的位置。”
朱瞻基将善祥搂到怀中,然后在她额头上狠狠亲了一口:
“你说得对!不愧是我媳妇,这脑子就是好使。”
第637章 胡善祥19
朱瞻基十分兴奋,对于爷爷对建文帝以及太爷爷的愧疚,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这几乎是爷爷的心病,他多少次做噩梦都梦到太爷爷不原谅他。
若将来爷爷真对他爹的太子之位有了看法,把太爷爷抬出来还真是个办法。
但是朱瞻基到底对太爷爷没有印象,他出生没多久,朱元璋就去世了。
也只是听说过太爷爷很喜欢他爹,还曾亲自指示过他爹阅读奏章,并对他爹的回答十分满意。
只是这些善祥是如何得知的?
朱瞻基询问善祥:
“你怎么知道我爹的燕王世子之位,是我太爷爷满意主动册封的?”
善祥在朱瞻基怀中找了个舒适的地方躺下:
“我姑姑爱喝酒,喝完酒后问什么答什么。
我听她说太祖爷十分喜欢当今的太子爷。
还说太子爷天性仁孝纯良,善于治民,是个守天下的奇才。
如果太子爷是懿文太子的儿子,你爷爷造反一定不会成功的。”
朱瞻基闻言连忙捂住善祥的嘴,又向外看了一眼。
待确定四周没什么人后,这才道:
“怎么什么都往外说,也不怕隔墙有耳。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是我爹是懿文太子的儿子,他也不会削藩,我爷爷也不会要造反。”
善祥依靠在朱瞻基怀中,朝他翻了个白眼:
“削藩是迟早的事,不过是手腕强硬或软和罢了,你就敢肯定你将来不会削藩吗?”
朱瞻基抓住善祥的手把玩不说话,唯有嘴角边若有似无的笑意,透露了他的心中所想。
将来他若登基坐上了龙椅,不把他二叔宰了都是全看他爷爷的面子。
汉王还想舒舒服服的做藩王,那不是做梦吗。
善祥又问朱瞻基:
“将来如果你登基做了皇帝,会赦免三万靖难遗孤吗?”
朱瞻基抓住善祥的手放在自己唇边轻轻吻了一下:
“放心吧,此事轮不到我,我爹就会做的。”
甚至如果顺利的话,他爷爷能想通,说不定都等不到他爹来做此事。
朱瞻基想到了还在被锦衣卫看守的孙若薇等人。
如果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建文帝的消息,解了爷爷的心结,也许就能劝得爷爷赦免靖难遗孤。
朱瞻基抱着善祥的手渐渐缩紧,总有一天他会还善祥一个清白的身世。
与此同时,朱棣再次去了鸡鸣寺找老和尚说话。
殿中檀香袅袅,听着老和尚一声一声的敲着木鱼,朱棣只觉得内心都平静了不少。
他问老和尚,如此自己的心才能安定下来,再也不受噩梦侵袭。
老和尚告诉他赦免靖难遗孤,朱棣闻言立即道:
“那不行,若是赦免了他们岂不是告诉天下人,当初是我做错了,我没有错,我不能认错!”
老和尚叹了口气,这种对话不知已经发生了多少次。
他突然想起那天太孙带来的那个姑娘跟他说的话,于是询问朱棣:
“如果我说赦免了靖难遗孤,后人会认可你是个很好的皇帝呢?”
听到这话朱棣当即支楞起来了,本来斜靠在榻上的朱棣瞬间坐直道:
“我本就是个很好的皇帝,为了大明我兢兢业业,一天都不敢歇息。
为了开疆扩土,我打了多少仗,受了多少伤,我自己都数不清。
自从我登基后,我没有一天是为自己活,后人当然要认可我是个好皇帝。”
姚广孝知道他劝不动皇上了,也不再多言,继续敲起了木鱼。
接着朱棣又让人偷偷将朱瞻基喊了过来,朱瞻基听到朱棣宣他立刻飞奔而去。
一见到朱棣他就下跪替自己爹求情,说他爹绝没有要刺杀皇上。
朱棣却走到朱瞻基身边一把将他拉起,然后问他:
“伤都好了吗?”
朱瞻基点了点头,他没有伤在要害,所以很快就活蹦乱跳了。
朱棣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道:
“不错,是我朱家子孙,这次爷爷要多谢你了。”
朱瞻基立刻道:
“爷爷,这都是孙儿应该做的。”
朱棣这才向朱瞻基解释:
“我知道你爹没有反心,但你让他好好歇歇不行吗?你也不看看他都累成什么样了。”
听到这话朱瞻基一愣,没想到爷爷真的不是因为疑心他爹才圈禁他。
朱瞻基想起善祥的话,太子爷仁义,爷爷表面不满爹的窝囊,实则更怕爹这份仁义是伪装的。
朱瞻基当即狠狠松了一口气,朱棣又问道:
“那个救你的女孩呢?她怎么样了?”
朱瞻基道:
“已经醒了,太医说她熬过来了。”
朱棣点了点头:
“不错,你小子有福气,你知道爷爷一看到她就想起谁了吗?”
朱瞻基好奇:
“谁?”
朱棣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怀念:
“你太奶奶,她那身气质和你太奶奶真是如出一辙。”
朱棣从小养在嫡母身前,由马皇后教养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