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俊美年轻人楚芃麦斩钉截铁地说:“就这个,我的要求只有一个,连片的平整土地,面积越大越好?你和我们先介绍,一会儿我们就去看地。”
湛蓝的阿克苏河流淌在沙漠戈壁间就像一条蓝丝带。国土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带着楚芃麦一行人行走在了无生机,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的荒原之上。
举目四望,土地上白茫茫一片就像覆了一层薄雪,但脚踩在上面却不是松软的,而是凹凸不平硬得像石头一般。
楚芃麦走路东张西望,一时没注意脚下被绊了个狗吃屎,手被划破不说,还吃了一嘴盐土。
“呸呸呸。”他爬起来吐着舌头嚷嚷,“给我点水,给我点水,我嘴里现在又咸又苦!”
“水?谁带水了?”众人手忙脚乱,但找半天都没人找到水。
最后楚芃麦只得拿纸擦了擦舌头,又厚着脸皮往地上吐了几口口水,了结这个小意外。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所以真不建议你们租这些重度盐碱地,离河流太远,滴灌用水得打井。浅层水一样又咸又苦,必须打得很深很深的深井,用深层地下水。”
楚芃麦摆摆手:“没关系,我们不打井,植物自生自灭。”
他计划好了,水资源充沛的地方种水稻,有合适水源但略微干旱的地方种小麦,土壤贫瘠还干旱的地方就种冰草让它自生自灭。
工作人员:…………
“反正这一大片盐碱地就是这个样子,临近阿克苏河的绿洲的地方主要是轻度盐碱地,越往远的地方走,盐度越重。最严重的地方,地上都是厚厚的白色盐石,盐度可以达到10%。”
“就这片地了!”楚芃麦对它非常满意,因为足够平坦,平得让他心动不已。
他在纳西州哪儿见过这么辽阔的平原?这样平的土地完全可以大型农机开荒、播种、收割,滴灌系统浇水,无人机施肥,全程机械化作业,十几个人管理上万亩土地!真是棒呆了!!!
好吧,土豪不计较成本。工作人员问:“先生,您准备承包多少亩地?”
上个任务楚芃麦又从系统那里薅到两亿多的羊毛,现在手上的现金说不定比很多富豪榜前列的人还要多。
作为不差钱的土豪,他眼睛亮闪闪地说:“二十万亩,二十年!”
二十年,足够他从这些土地上大赚特赚,也足够让他归还国家良田万亩。
工作人员:!!!!!!
多少?二十万亩!就算盐碱地便宜,一年也要两千万,二十年就是好几亿!!!
唔,不过也只能是盐碱地了,正常田地想租二十万亩,恐怕只能在梦里想一想,国家根本不允许。
……
20万亩土地,13,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首都市四分之一的面积,如果它不是盐碱地而是普通农田,一年的粮食产出可满足百万人口生活所需。
现在,它即将转变为普通农田。
远处雅丹地貌若隐若现,楚芃麦放着音乐和农场调过来的员工开着拖拉机在田地上奔驰。现在正值新省南疆丰水期,正是适合开荒播种的好时候。
拖拉机行驶过的地方,坚硬的盐渍土被锋利的深耕犁翻起打碎,形成一种白灰色的土壤。别说,这样的土地还挺费犁的。
另一辆拖拉机上的阿罕大叔摇着头,大喊说:“这地方荒无人烟的,要是一个人干活还真有些吓人,生怕远处的沙漠里跑出只狼来。”
“没关系,这里以后种冰草,种子撒完就不用管了,收割的时候我们再来。”
同样在拖拉机上的楚芃麦随着音乐晃动身躯,大声喊回去:“而且咱们这地方现在贫瘠的连狼都不愿意来,不用担心那么多。”
忽然,阿罕大叔声音有些打颤:“卧槽!香香你快看,那些影子是什么?狼群吗?还是别的什么动物?”
什么?狼?楚芃麦也被吓得一个哆嗦,但他用自己5.2的视力定睛一看,远处是几个穿着灰衣服的小孩,无语地说:“狼什么狼,那是小孩!”
几个小孩和楚芃麦一对视,迅速转身跑开了。又过去半个多小时,五六个年纪较大,做牧民打扮的老乡又出现在楚芃麦的视野里。
他们戴着黑色的羊皮帽,穿着长袖袷袢和长筒皮靴,抓住一个农场员工叽里咕噜不知说些什么:“你们是来做盐碱地改造的吗?”
农场员工向楚芃麦投来求救的眼神,唔,他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只懂水衣族语啊。
本地话学了个半吊子的楚芃麦跳下拖拉机,走过去连比带划地说:“大叔大婶,你们有什么事?”
老乡看懂了,热情地边说边比划回去:“哎呀,你们是来改造盐碱地的吗?有什么要帮忙的?要是有需要,咱们也能帮帮忙。”
他们最欢迎这种政府和企业开展的改造工程,高科技搞上四五年,荒地直接变田地和草场,可造福他们这些周边的牧民了!
哇,这边的老乡真是热情纯朴善良好客,竟然愿意主动帮忙唉!楚芃麦摆摆手说:“是啊,我们承包改造盐碱地。不过不用帮忙,谢谢你们。我们没多少活,很快就干完了。”
经历过声势浩大的盐碱地改造工程,老乡们以为他在客套:“不用客气,都是应该的,有什么我们帮得忙上的,我们一定帮。”
楚芃麦:“谢谢,谢谢,但真不用。”
老乡们:“你们才是不用客气……”
楚芃麦:“谢谢,真不用。”
老乡们:“别客气!”
一段无用的对话后,阿罕大叔转头对楚芃麦喊道:“香香,地耕好了,要撒种了。”
闻言,楚芃麦大声回应:“好,让小刀和小柳操作。”
说话间,几名农场员工将一袋袋冰草种子倒进两架无人机的种子桶里。小刀和小柳每人操作一台无人机飞上天空,匀速向前飞行,播撒下极为细小的种子。
见此,几个老乡也不再多说什么,而是退到旁边观望。果然是高科技工程,这个环节他们插不上手。
无人机工作效率极高,两三分钟便可播种完一亩地,眼前的二十亩地一个小时就播完了。楚芃麦等着即将转移阵地,到更远的地方开垦播种。
离开时,他挥手向老乡告别:“再见,我们要去别的地方了。”
老乡们也笑着挥手:“下次来我们家里做客啊!”
他们过两天杀只羊招待客人。
拖拉机渐行渐远,楚芃麦哈哈一笑,声音从风中传来:“那恐怕是几个月后了。”
老乡们:??????
不是,就这么走了吗?不会吧,这改良工程难道不是才刚开始吗,怎么就结束了???
然而等了几天,荒芜的盐碱地再也没有人出现……
众老乡顿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这群人根本不是做什么盐碱地改造工作的,是来瞎胡闹吧!
又等了几天,盐碱地在丰沛的雨水滋润下稀稀拉拉长出绿色的嫩芽。几名老乡仔细看了看,发现是他们熟悉的冰草,顿时有些无语。
这种植物确实耐盐碱,不怎么需要人管理,但它匍匐生长根系浅,刮起沙尘暴立马就死绝了,
下一次再遇到那个年轻人,他们一定好好劝诫对方,像这样种地是什么都种不出来的!!!
……
改良后的冰草更加适应华国的环境,变得如同在老家非洲一般像杂草般生命力顽强,不需人工管理,自己就能长得很好。
但小麦田和水稻田要想高产,还是需要精耕细作的。
有了上一次和牧民沟通不便的经历,再加上二十万亩地管理起来也确实缺人手,楚芃麦便在当地又招了一百多个员工,并让阿罕大叔全权负责猫猫头农场在新省的开荒工作。
至于他自己……呜呜呜,假期怎么过得那么快,他又要开学了,呜呜呜……
带着骆驼、小红和两条珍贵的不孕不育的中华鲟,楚芃麦又住进了国家盐碱地技术创新中心的小破宿舍里。
想到导师布置的功课,他紧张地拿着自己暑假的学习成果——郑云崖格外嫌弃的论文敲响了刘院士办公室的大门。
写字桌前,刘院士冷着脸说:“这个假期,分子生物学学得怎么样了?”
“还行吧。”楚芃麦把论文塞到刘院士手里,“我假期新写的论文。”
咳,在男朋友的谆谆教导和修改下,他艰难产出的对方不是很满意的成果。
有点不想看了呢,怎么破?刘院士头都大了,接过对方手里不算厚的论文一看……
《基于GWAS分析挖掘水稻低产变高产的关键基因——GNP3Hap-T》
刘院士:!!!!!!
这是楚芃麦能写出来的论文吗!他深吸一口气:“你回纳西州种了你的八宝水稻?其中有高产个体?”
楚芃麦像小学生背书一样背着手,乖巧点点头:“是的,我给师兄的无籽水稻、我的八宝水稻,以及它们和雄性不育的高变母本回交产生的或新品种水稻做了GWAS(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