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沉默了一会儿,作物科学部的部长才说:“算了,农场的这项专利不涉及根本,以后研发部继续破解,别的议题暂时搁置。”
讨厌的有钱石油佬,他们拼财力实在拼不过,可恶!
……
有钱的“石油佬”楚芃麦在挂断与阿格雷的电话后,和他的导师刘院士,以及他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坐上了飞往新省的飞机。
第一次坐商务舱,楚芃麦好奇地调节座椅让椅子躺平又坐起,不断地仰卧起坐。
小师弟真可爱!坐在刘院士旁边的冯师姐对着楚芃麦露出姨母笑:“师弟,第一次坐商务舱吧?有没有什么想吃的,等会可以点餐哦。”
“谢谢师姐。”多动的楚芃麦也冲师姐甜甜地笑了笑,终于老实下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一旁的秦冠英看着这一幕,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表情。是啊,小师弟确实是第一次坐商务舱,因为他以前都坐私人飞机,呵呵。
他拍拍楚芃麦的肩膀:“师弟,现在好好享受,接下来的日子苦着呢!”
“是吗?”楚芃麦不明所以。
不过,享受肯定是要享受的。从首都到新省阿克苏全程6个小时,他先戴上眼罩、盖着毯子躺着睡了一觉,醒来后美美吃了一顿飞机餐,便开始欣赏窗外的风景。
不知何时,飞机来到新省的领空。湛蓝的天空澄澈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天际线则呈灰蓝灰白色犹如覆盖着浓郁的雾气,不知是细密的云,还是云雾间的雪山。
他再往下看,一条条金色的线像蚯蚓一样在地上爬行,那是层层叠叠的沙堆,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等来到沙漠边缘地带,沙地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也有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雪白。他在车厘子国的阿塔卡玛沙漠可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
楚芃麦“咦”了一声,直勾勾地盯着窗外说:“那是什么?雪吗?这边这么早就下雪了吗?”
躺尸状态的秦冠英摘下眼罩坐起身,走到楚芃麦身边一看,心酸地说:“那不是雪,是我们的项目。”
楚芃麦:???
可恶,天才师兄今天总说他听不懂的话。
没多久,乘务员小姐姐温柔的声音响起:“飞机即将抵达目的地,请大家做好安全下落的准备。”
下了飞机后,他们一行人转乘汽车前往二百多公里外的实验室。
车辆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大荒原之上,楚芃麦注视着窗外忽然意识到他在飞机上看到的东西是什么了,那不是雪,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
他吃惊地说:“新省怎么会有那么多盐碱地?水土流失不至于这样吧。”
前座的刘院士嫌弃地看了他一眼,解释说:“新省的盐碱地占了全国盐碱地的近三分之一,足足有11万平方公里,因为这里远古时期是海洋!水汽蒸发后,盐就留了下来。”
“国家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种粮食、种牧草……”
“还有养海鲜。”楚芃麦张大嘴巴,目瞪口呆地望着前方钢筋水泥建造的现代化实验室,种植着不同抗盐碱作物的试验田,和一块块养海鲜的蓝色水池。
“难怪在这片地上挖上池子兑上水,就能养海鲜了。”他一脸向往,“我也想去沙漠里养海鲜!”
在这地方养海鲜看上去比种地有趣多了。
听到这话,刘院士黑脸:“少看点别人的项目!我们是来这儿研发抗盐碱水稻的!!!”
“嗯嗯,我种水稻。”楚芃麦嘴上这么说,眼睛依然眼巴巴地望着海鲜池。
刘院士:…………
怎么办?只能看紧一点了。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华国农科院牵头,各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国家拨款的国家级实验室。
他们现在所在的是条件最艰苦的新和试验站。
到达终点,楚芃麦下了车就拖着行李跟着熟门熟路的师兄们去宿舍安顿好,又和导师一起在食堂吃了一顿饭。
酒足饭饱,刘院士交代说:“你们谁等会儿领着小楚去实验室和试验田看看。”
免得这小混蛋说自己不认识路,主动加入养海鲜的队伍了。
和楚芃麦关系最好的秦冠英举手,主动请缨:“我带师弟去。”
已经吃过两次亏的刘院士,看向旁边的冯师姐:“你带着他们两个一起去认路。”
哼,哈士奇遛比格,可别比格带着哈士奇一起养海鲜了。
秦冠英:???
他认路啊!为什么还要带他一起去???
离开食堂,冯师姐按照导师指示带着楚芃麦和秦冠英先去实验室认门,又到他们的试验田去看了看。
十几亩地被划分成多块,含盐量各不相同,长着或密密麻麻,或稀稀拉拉形似芦苇格外高大的植物,结着青白色的稻穗。其中有实验组,有对照组。
楚芃麦仔细打量,发现这稻穗里结的是红色的谷粒,语气带着几分意外:“这真的是水稻吗?我还没见过这样的水稻。”
“是水稻。”冯师姐继而说起红色水稻背后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一名农学生随教授在海边红树林考察时,在海中发现一株高约1.6米、形似芦苇的野生植物,结有青白色穗粒,剥开后为红色谷粒。
他分辨不出品种,便让自己的老师来看。教授看完之后一眼断定这是一株野生水稻,非常珍贵,一定要保存下来。
农学生取下这株野生水稻的稻种,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不断选育,终于培育出珍贵的海水稻。
“能够生长在海里的水稻,你想想就能知道它的抗盐碱能力有多强了。如果这样的水稻能够大规模推广……”冯师姐话止于此。
楚芃麦却随着她的话陷入畅想之中,热血沸腾起来。
华国地大物博,却从来都是一个缺少耕地的国家。
山地多,平原少,能够机械化作业的土地少,于是平原地带的耕地红线不可动摇。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这些优质土地只能种粮食。
而像大豆这样对养殖业极为重要的作物严重依赖进口,被国外卡着脖子。毕竟危急时刻,人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吃饭。
华国有15亿亩的盐碱地,这些盐碱地里大把大把是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如果能够利用起来种上粮食,平原地带的优质土地就能种上经济作物。
对于国家,对于人民,都是一件能改变命运的大好的事!!!
“嗯,我爱种水稻,我要种水稻!”楚芃麦顿时放弃养海鲜的念头,想种水稻了,“师姐,这么好的水稻,怎么没有推广开呢?”
冯师姐拍拍楚芃麦的肩膀:“因为这海水稻也有它难以避免的劣势,投入高,产量低,口感差。”
“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提高它的产量,改善它的口感,让它走进老百姓的餐桌。一起努力啊,师弟。”
楚芃麦握住拳头:“我努力!!!”
嗯,他第二天就开始努力了,努力得腰酸背痛。
楚芃麦刚考上研究生,是团队里的新人,实验室里重要的活不可能交给他做,所以他只能下地干活了。
沙漠早晚温差大,大清早风还带着阵阵寒意,他吃完早饭就得去还没开荒的试验田清理盐渠,放水排盐碱,让重度盐碱地逐渐变成可以种水稻的轻度盐碱地。
剩下来的时间,他的工作就是当农民,在试验田里照顾水稻,灌水施肥,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这份活计累是累了点,但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种地种习惯了也能适应。何况还有人陪着他,他不孤单。
实验杀手——秦冠英因为实验失败率过高,在实验室莫名其妙搞砸好几件事,也被刘院士赶出来种地了。
“师弟,你不累吗?”秦冠英累得像条狗一样,一手拿着水管,一手扶着腰喘气。
活力十足的楚芃麦背着打药瓶走在田野间,给水稻施叶肥:“我还好,这些海水稻比起普通水稻好照顾多了。”
起码不用手动除草,也不用喷除草剂,毕竟盐碱地里连草都长不出来。
“师弟,你强。”秦冠英甘拜下风,双手合十行了一礼,“对了,你的研究课题想好了没有?导师下午开会可能会问你。”
已经忘记这件事的楚芃麦愣在原地:“唔,我现在想。”
反正他别的不多,就是想法多。
中午休息时间,他想念家乡的味道,找附近老乡借了个泡菜坛子,在宿舍里面腌咸菜。腌着,腌着,他果然有了想法。
下午开组会,刘院士果然问起这个问题:“小楚,你有确定的研究方向了吗?研究课题有没有思路?”
楚芃麦胸有成竹地说:“有了,我要培育能在盐碱地里种植的青菜,这样菜种出来自带咸味儿,不用放盐就能做咸菜了。”
刘院士:……
这只小比,不是,这个学生有种没有学过化学的清澈与愚蠢。盐和盐性物质能是一种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