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皇后应道:“是。”
  孟柳知道自己被舍弃了,她磕着头哭着:“皇上,太后娘娘,奴婢对公主过于严格,奴婢知错,奴婢以后会改……”她不敢说苛刻,又想为自己辩解,用了过于严格这样的词儿。
  “拉下去。”皇帝垂眸冷声道:“朕面前都这般没规矩,在公主府岂不是要翻天。”
  很快有宫人上前捂着孟柳的嘴把人强行拉了下去,韩氏看到皇家翻脸无情的一幕,浑身是汗。
  “母亲,今日这赏宝宴都因那些蠢奴才的错才赏得不够称心,以后再举办一场。”皇帝看向蒋太后笑道:“举办大一点,到时朕也出一份东西,大家坐在一起品鉴。”
  皇帝开口,金口玉言,赏宝宴败兴都是孟柳和韩氏的错,蒋太后也不能说是萧宴宁搅黄了赏宝宴,她甚至只能压着火气笑道:“都听皇帝的。”
  母子气氛融洽,妃嫔含笑,一派和睦大家庭之色。
  跪在地上的三公主悄悄松了口气。
  她用余光看了萧宴宁一眼,心下满是感激。
  萧宴宁倒用不着她说感谢的话,说到底最终还是她自己做出了选择。
  如果皇帝开口时,她还选择息事宁人,那以后她日子过成什么样,会受什么样的委屈,都和旁人无关。
  赏宝宴结束,众人散去。
  蒋太后宫里那座白玉佛像掉在地上碎了,蒋太后说赏宝宴果然没赏出来真正的宝贝,白玉佛没能留下,是老天爷看不下去的缘故。
  刘家也没想到入一趟宫还入出了事端,韩氏回去就病了。
  后来驸马刘奇英携礼亲自到公主府赔罪,至于三公主是真原谅他还是假原谅,那是三公主的家事。
  ***
  这天萧宴宁在宫外看到了杨善。
  杨善就是太子表弟,多年前在京城当街纵马被御史弹劾,以秦追为首的内阁官员上折子要求皇帝严惩的就是他。
  皇帝后来给皇后面子没处置杨善,但秦贵妃因此得了协理六宫之权。
  这些年杨家的势力慢慢从通州移了些入京,有两个杨家本家的年轻人在科举之中还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其中一人入了翰林。
  杨善身为太子的表弟,也会出现在皇家举办的一些宴会上。
  所以萧宴宁认识他。
  比起杨家其他人,杨善实在算不上低调,做事也比较容易被人寻到漏洞。这些年一直被太子摁在通州地界不曾入京,近两年据说性子沉稳了不少,才回京。
  不知道做了什么事,杨善满面笑容,很是得意的模样。
  身边的围着的人似乎都在吹捧他,杨善摇着扇子笑了。一群人浩浩荡荡离开,看样子是一起玩乐去了。
  看到这一幕萧宴宁皱了下眉头,据说这杨家一直在为太子寻名医,难不成有消息了,要不然杨善也笑不出来吧。
  近一年宫里一直在传太子有头疾之症,是当年在南疆被追杀滚落山崖留下的后遗症。
  这个秘密被隐瞒了这些年,也就最近才爆出来。
  主要是太子的头疾之症这两年越发严重了。
  两个月前,太子头疾发作,据说疼晕过去了。
  皇帝发火,太医们束手无策,只能尽量用针灸让太子好受一些。
  后来皇帝虽然严令东宫众人传此事,但真要有人用心打听,根本瞒不住。
  最近宫里有动荡也是因为此事,万一太子头疾不愈,短了寿命……
  以前皇子间有太子在上面压着,大家都能和平共处。
  如今太子有病症且不可治,人心难免浮动起来。
  除了萧宴宁,所有皇子都已成人,都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长大成人,有了亲事,亲事背后便是新的势力。总有一些新势力看不惯老势力,想取而代之。
  想到这里,萧宴宁垂下眼,他倒希望杨善真能为太子寻来名医,解决掉头疾问题。
  “宴宁哥哥,你在看什么?”梁靖用胳膊肘戳了戳萧宴宁问,他顺着萧宴宁的目光看去,什么都没有。
  萧宴宁回过神,他道:“没什么。”
  宫中起风云,宫外风平浪静。
  作者有话说:
  温修容是三公主养母~
  第79章
  这天,萧宴宁回宫给秦贵妃请安时,皇帝也在永芷宫。
  看到他手上拎着乱七八糟的东西,皇帝拧眉,明知故问:“你又出宫了?”
  萧宴宁啊了一声:“这个月才第一次。”并没有超过皇帝说的一月一次呢。
  皇帝冷哼一声:“你母妃身体不适,你还有心情往宫外跑?不知道在宫里陪陪你母妃吗?”
  萧宴宁:“……”秦贵妃不舒服这事他还真不知道,毕竟他出宫的时候秦贵妃一点不适的样子都没有。
  于是萧宴宁忙把东西放在桌子上,走到秦贵妃面前一脸忧心地询问:“母妃,你怎么了?可有召御医把脉?”
  秦贵妃心底无奈,皇帝就是故意的,明显是没事找事。
  她笑道:“就是有些头疼,已经让御医看过了。说是吹了风引发的,没什么大碍,喝了药已经没事了。”
  听到这话,萧宴宁才松了口气。身体不适,喝药就如同受刑,秦贵妃没事就好。
  看他这样,皇帝心情好上了那么点,不管萧宴宁这性格怎么样,至少他真情流露,对父母的关心不做假。
  看皇帝和秦贵妃似乎有悄悄话要说,萧宴宁也不想当个没眼力劲儿的人,于是他提着自己从宫外带回来的各种小吃食和小玩意嘿嘿一笑道:“母妃安康,孩儿就放心了。父皇,儿臣刚从外面回来,一身汗,儿臣去换身衣服。”
  看着他手里的东西,皇帝神色复杂,悻悻地点了点头。
  等人走后,皇帝起身站在窗户前,秦贵妃跟了过去,两人就那么看着萧宴宁一手拿着糖葫芦吃一手举着大风车让它随风转,背影似乎都充斥着莫名的兴奋之情。
  砚喜提着其他东西在萧宴宁身后规劝着:“七殿下,您走慢一点,小心噎着。”
  宫里对能进嘴的食物有着严格规定,从食材选购到烹饪过程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按照规矩像宫外的吃食根本入不了宫。
  也就萧宴宁特殊,甚得偏爱,从宫外回来,手里从来不空。
  没办法,皇帝对萧宴宁就是明明白白的偏爱。想当年萧宴宁还是个几岁孩童时,第一次出宫找梁靖玩,半夜被太子给提拎回宫时还不忘皇帝等人带了糖葫芦,说是礼物。
  虽然当时没拿入宫,皇帝等人也没吃到,但那都是心意。能被一个几岁孩子惦记着,皇帝嘴上不说,心里也美滋滋的。
  后来估计是被秦贵妃给教育了一顿,萧宴宁再从宫外回来就不给皇帝带礼物了。
  毕竟当时萧宴宁太小,万一出了事,说不清。
  萧宴宁自己倒是吃的起兴玩的也开心,好在就算是在宫外,那些东西也会被他身边跟着的人细细检验,不至于出岔子。
  等萧宴宁的背影彻底离开视线,秦贵妃好看的眉眼间染上了一抹愁绪。
  萧宴宁小时候特别活泼可爱,后来受了刺激,身上多了抹戾气和阴沉,不过偶尔还会因为一些举动显得很活泼。只是现在萧宴宁都十好几岁的人了,再过两年就要成年,可以考虑成家的事了。
  可如今,萧宴宁还在因吃糖葫芦而满足,为玩乐举着个大风车,那模样那姿态就跟个孩子一样。
  十四岁的年龄,这行为多多少少有点幼稚了。
  这样幼稚的人,怎么成家立业,怎么承担责任。甚至萧宴宁可能连成家立业是怎么回事都不懂。
  皇帝这些天为什么常来永芷宫,多多少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一般男孩子到了萧宴宁这个年龄,早就知晓人事了,宫里的皇子因为面临太多诱惑甚至还要早熟一些,然而萧宴宁在这方面根本就没开窍。
  萧宴宁从小睡觉时就不喜欢有宫人在身边服侍,现在长大了更是如此。皇子刚懂人事时,被宫女服侍着穿衣时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好意思,总要适应些时日才能做到和以前一样。
  萧宴宁倒好,谁在他跟前都一个样,从来没有对谁特殊过。
  前些日子秦贵妃和皇帝私下里说起这件事,皇帝也很愁,皇子太成熟,他愁,皇子不开窍,他还愁。
  借着给秦贵妃请脉时,皇帝还特意让张御医给萧宴宁细细把脉,看他有没有什么毛病。
  听到吩咐,张御医都快吓死了,还以为皇帝和秦贵妃发现萧宴宁有毛病了。
  当时张御医想,要真把出毛病,他的头还能长在脖子上么。
  颤颤巍巍把脉,幸好得出的结论是七皇子身体正常,火气也足,之所以不怎么知晓人事,大概是心智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
  张御医这话让皇帝脑袋都懵了,萧宴宁平日里看起来挺聪明,怎么就心智不成熟了。
  张御医忙解释,和聪不聪明没关系,萧宴宁在人事上就是单纯的晚熟。用更直白些的话来说就是萧宴宁心性单纯,根本没有往那方面想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