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夸赞和无伤大雅的责备都比不被看到要好。
但在永芷宫的这些时日,几位公主皇子见皇帝的次数有很多。
多见君面,总有几分恩情在,这话不只在宫嫔身上适用,儿女、朝臣也一样。
这个月温修容住处都点了两回宫灯,若这里面没有三公主的功劳,谁信。
怯懦的三公主能在皇帝面前露脸,还不是因为她经常去永芷宫陪萧宴宁说话之故。
至于五皇子六皇子,最近都被皇帝当众夸有耐心,要不然真当柳贤妃和康淑妃是软柿子,天天看着自己的儿子往永芷宫跑,还不是因为有好处。
所以,有些事不能光看表面,凡事有得有失。
不过既然萧宴宁已经开口,这种情况想必也持续不了多久了。
***
皇帝和秦贵妃忧心萧宴宁不会说话的时候,张御医就曾说过,孩子很奇怪,不说话的时候一声不吭,一旦开口就会喋喋不休。
当时两人半信半疑,现在张御医的话在萧宴宁身上得到了验证。
萧宴宁那嘴皮子是一天比一天利索,就好像突然间能说一箩筐话了。
活泼好动能说。
皇帝看到这样的七皇子很满意,便下旨说柳贤妃、康淑妃、文昭仪、温修容教导子女有功,赏赐了不少东西。这里面三公主萧安玥最高兴,五皇子和六皇子最生气,两人一想到这赏赐是因为萧宴宁而来,他们就觉得东西丑死了。
柳贤妃摸了摸五皇子的脑袋:“有气性是好事,你要记住,你也是皇子,想要凭自己的能力皇上的赏赐,你就得多努力。”
康淑妃则是默默把书放在六皇子面前,未曾多言一句却已表明心思。
永芷宫很快就冷清下来了,一开始是三公主感染了风寒不能前来陪伴萧宴宁,而后其他人也断断续续出现了各种不舒服。
几个宫嫔趁机向皇帝请罪,让萧宴宁开口说话的目的已经到达,皇帝便让他们好好养身体,皇帝还赏了两位公主两位皇子每人十个金元宝。
皇帝的思想完全被萧宴宁带偏了,以为人人都喜欢金元宝。
大家的确喜欢金元宝,但在五皇子六皇子眼里,金元宝是俗物,这些东西远远比不上其他有代表性的东西。
好比一群人坐在一起炫耀的时候,别人拿出来的是皇帝赏的玉,赏的字画,赏的书,赏的弓和箭,大家还可以一起围在一起讨论些什么。
他们呢,总不能掏出金元宝让别人讨论吧。
萧宴宁若是知道他们心中所想,肯定会吐槽他们不懂。
金元宝多好,多值得讨论,多实在的东西。
拿到手的金子是真的,其他都是虚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
一年一度的南郊祭祀,到了钦天监所给的吉日,恰逢圣躬不豫。
皇帝便命英国公秦展代祭南郊,这英国公不是别人,正是秦贵妃的父亲,萧宴宁的外祖父。
皇帝下旨后,各宫都很热闹,就跟水沸腾了一样。
皇帝南郊祭祀,可是一件大事,需要提前三天焚香沐浴不说,声势还非常浩大。
毕竟是告知天地自己是皇帝之事,皇帝怎么可能不重视。
皇帝圣躬不豫,自然可以找人代替,只是朝堂国公有三,皇帝为何偏偏要选有个皇子当外孙的英国公呢。
一时间朝堂内外议论纷纷。
不过这种事有迹可循,有例可依,讨论也讨论不出个花来。
秦贵妃听闻此事后第一反应是下令永芷宫的人不要讨论此事,不要给别人抓住把柄,而后她失神地坐在软榻上。
萧宴宁在心底叹了口气,正所谓烈火烹油,火候到位,自是花团锦绣,火候过猛,油爆火烧。
秦贵妃倒也不傻,平日里高高在上对皇后都不拿眼多瞧,这时候一反常态对皇后恭敬起来。
就连太后听闻都说秦贵妃会用脑子思考事情了。
秦贵妃呢,秦贵妃请安回宫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暗自叹息,真是有了孩子就有了软肋。以前没孩子的时候,她何曾委屈过自己,皇帝让她父亲去祭祀那就去呗,她用得着想这想那么。
现在凡事都要为萧宴宁考虑。
她要是把皇后和太子得罪太死,那萧宴宁以后怎么办。
毕竟太子正得皇帝信任,太子光芒之下,其他皇子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好在朝堂内外每天都有新鲜事儿,随着皇帝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英国公代皇帝祭祀的事很快也成了过去。
这天皇帝考问太子功课,问到祭祖之事时,太子对答如流。
皇帝欣喜笑道:“如此,今年除夕便由太子替朕祭祖吧。”
除夕祭祖又是一件大事,皇帝身体无碍,太子自然拒绝,皇帝笑问:“太子是要抗旨还是担心自己做不好?”
太子沉默片刻,应下差事。
太子替皇帝祭祖之事很快成了宫内外讨论的热点。
秦贵妃一看宫里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立刻松了口气,这些时日差点没把她憋出病。
秦贵妃一高兴,萧宴宁都跟着活泼了不少。
皇帝来永芷宫时,萧宴宁跟个小炮弹一样冲了出去,嘴里还嚷嚷着父皇二字。
他已经快半个月没见过皇帝了,金大腿不抱紧就要跑了。
皇帝被萧宴宁这动作吓了一跳,眼瞅着快撞到自己腿上了,忙弯腰伸手拦住了他。
被抱起来的萧宴宁咯吱咯吱笑了起来,皇帝看他那没心没肺的样子也乐了。
“过两天就是除夕,小七今年终于可以见见人了。”皇帝一边抬手让行礼的秦贵妃起身,一边笑道。
前两年萧宴宁不是太小身体太弱就是病着,除夕宴都没参加过,今年他身体强壮,总算可以参加了。
秦贵妃有点愁:“七皇子年幼、好动、坐不住,到时怕是要惹人笑话。”
皇帝:“胡说,谁敢笑话他。”
秦贵妃莞尔一笑。
当然,谁也没想到,除夕宴会那天,众目睽睽之下,萧宴宁不见了。
第20章
除夕夜宴在乾安宫举行,乾安宫,天清地安之所,在这样的地方举行家宴寓意自然极好。
前些日子京城下了一场大雪,此时乾安宫琉璃瓦上残雪还未曾完全融化,檐角铜铃在寒风中轻颤,殿内烛光轻摇。八十一盏赤金宫灯高悬,将整个大殿照得如同白昼。
御案一角的鎏金白鹤衔梅香炉中沉香袅袅,烛火之下,一室华光轻摇浮动。
喜庆之日,内监都换了往日所穿的衣裳,免得冲撞贵人。
而各宫妃嫔都会花大心思打扮自己,站在那里都跟花朵一样漂亮,皇子公主们谈笑间尽显和睦友爱,就连一向不怎么出宫的太后都盛装出席。
今日由太子替皇帝祭祖,太子的身份形象似乎都陡然高大了起来,站在那里人也更加沉稳矜贵起来。
其他公主、皇子和他说话都不由带着几分恭敬之意。
太子并未流露出倨傲之色,反而比往日更加温润和善。
太后、皇帝出现后,众人行礼,宫宴正式开始。
萧宴宁被宫人抱着行礼,六皇子看到这一幕轻轻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想当初他三岁时,都能自己稳稳妥妥地行礼了,萧宴宁真是够笨,还要人抱着。
萧宴宁察觉到众人的目光,他一阵无语。
他们以为自己愿意吗?他也不愿意,只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秦贵妃担心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场合,万一失礼了会被人抓住把柄。再者,新年都讲究一个寓意,秦贵妃觉得萧宴宁毛手毛脚万一打碎个什么东西,寓意不好,所以强令宫人看紧他。
萧宴宁极力表示自己会老老实实,秦贵妃根本不听。
秦贵妃强硬起来,萧宴宁太小很无奈,只能被人抱着。他怕自己再拧巴起来,秦贵妃会限制他更多行动。
皇帝坐在上位,看着萧宴宁嘟着脸的样子只觉得好笑,他弯了弯眼角随即在无人察觉时收敛起来,皇帝抬手让众人平身。
剩下的流程就和做内部年度总结一样,皇帝先是回忆以往,然后展望未来,最后鼓励大家和睦相处争创未来收尾。
众人高呼万岁。
三杯淡酒,丝竹管弦之声从低到高弥漫殿上,数名教坊司乐伎抱着乐器坐殿角,乐器流淌出《万年欢》。穿着红衣舞姬甩着水袖旋转进殿心,裙摆随着舞步绽开,衣服上金线勾成的莲花仿佛正在盛开。
众人脸上都挂着喜庆的笑,宴会自此开始。
萧宴宁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他有着现代的灵魂,如今处在这古代,书本上描绘的场景一一和眼前的场景重合了。
丹陛之上左右各安设一座“万寿灯”,丹陛下则放置“天灯”,灯火辉煌,后妃侍宴。
皇帝太后含笑举杯相祝,四周人声鼎沸,言笑晏晏,一派祥和之气。
一时间,萧宴宁呆住了。
御案前的皇帝无意中看到傻呆呆的萧宴宁,眼底浮起浅浅笑意,他朝秦贵妃喊了声,本意是想让她看看萧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