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大院恶婆婆 第86节
“啊?要杨桃干什么?又不好吃。”
光明路路口有一棵杨桃树,应该有二十多年将近三十年的树龄了。
这棵杨桃树的果实每年都会结很多,还是在过年前后的时候结得硕果累累。
但这棵杨桃树现在基本上没人去摘果实了。
实在是因为这个杨桃树是酸的,并不是甜的品种的。
每年那满枝头的杨桃,基本上就只有一些怀孕的口味比较嗜酸的人才会去摘了吃。
周存宗实在是想不明白,那个杨桃酸溜溜的又不好吃,他妈让他去摘回来干嘛?
陈素问拍了他一下,“快点去。”
“一会儿赶不上年夜饭,看我怎么收拾你。”陈素问又重重地拍了他一下。
粤省这边,尤其是羊城这边的杨桃基本上是11月-12月的时候开始成熟。
而杨桃的果期比较长,而且杨桃是一种产量特别高的果树,结果的时候那简直就是满树的果子。
陈素问曾经就跟她的同学回她老家那边看过杨桃树,那满满一树的杨桃让她觉得非常惊奇。
她的那个同学还说,那杨桃树并没有怎么打理,种在家里的院子里就单纯是绿化的时候有个水果吃。
但那一树的杨桃却长得特别好,她同学家还有她们邻居家都吃腻杨桃了,让满树的果子全都自然熟透掉下来烂掉。
她同学家门口还有一条路,来来往往的车子都把杨桃给碾烂了不少。
光明路的这棵杨桃也很多年了,虽然不是经过各种改良的品种,但结果也很多。
只是很可惜,这种杨桃比较酸,大家都不爱吃。
如果是甜的杨桃,在这个很少吃到糖的年代大家可能会喜欢,但酸的大家就不喜欢了。
基本上都是摘了拿来当调味料,代替醋、柠檬、金桔来调味。
当然陈素问是比较喜欢拿来凉拌吃。
“妈,我过去的时候姚阿姨让我多摘一点,我就摘的有点多了。”
空着手出去,原本只打算摘几个杨桃回来当调味料的周存宗回来时,带着满满一个篮子的杨桃。
陈素问看着里面的杨桃,抬头瞪了他一眼。
“嘿嘿,妈,您说这个杨桃怎么吃?”
“先拿去洗了。”
陈素问指挥他把杨桃洗了,洗干净后将杨桃五个边边稍微削一下,这个位子有点苦涩味,削掉会好吃一点。
削了边边后,将杨桃切片,一个个可爱的五角星就这样在刀下诞生了。
陈素问将杨桃拿来做了白切鸡的蘸料。
当然最经典的沙姜蘸料她肯定是准备的,但她也有些怀念其他口味的蘸料,就用杨桃、蒜末、小米椒、酱油和香菜调了一个蘸料。
另外的杨桃她也放了辣椒、盐和酱油凉拌,这种是直接用辣椒圈的。
另一种是用辣椒面混合盐做成辣椒盐,再跟杨桃拌在一起腌制。
另外一种,陈素问将杨桃切好,将杨桃籽剔除干净后,碾碎了杨桃。
把生姜和盐一起跟杨桃一起碾碎,最后稍微搅拌一下就可以吃了。
这种酸酸微辣的口感很下饭,陈素问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跟着大孩子们去河边采火炭母的嫩芽,回来后放盐和生姜碾碎了吃饭。
小时候她们是很喜欢这种吃法的。
火炭母嫩芽是酸的,蘸着盐吃就是一道让她们回味无穷的零食。
加上生姜碾碎,碾成末,那就是一道简单的下饭菜了。
可以跟嫩生姜蘸盐、油炒盐,并称小时候她们吃过的三大“美食”。
“妈,大过年的,我们就吃凉拌杨桃吗?”周存宗看着他妈准备了那么多的杨桃菜,苦着脸问她。
他只想吃肉啊,这么多的杨桃菜,他不太喜欢。
陈素问瞥了他一眼,“今天的肉有点多,不得准备点其他的清清肠胃,下下火啊?”
火炭母的功效是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可惜她这会儿没有找到火炭母。
那就只能用杨桃来稍微解腻。
杨桃起码也有促进消化吸收、消除疲劳的功效,就算不能像火炭母那样也不错了。
周存宗听了这话忍不住嘀咕——
“一年到头就过年这天吃的最好,还要吃这么多素。”
“你在说什么?”陈素问看向他,表情平静语气也平静,但周存宗连忙摇头表示自己设呢你都没说。
他爱吃杨桃,爱吃妈妈做的杨桃。
第94章 过年(2)
傍晚六点,陈素问家的餐桌上摆着白切鸡、烤鸭、烤猪排、东坡肘子、凉拌杨桃、清炒豆角、清蒸鱼、蒜香烤茄子、炸茄盒、南瓜金汤。
南瓜金汤,就是陈素问用煮白切鸡的鸡汤,放上蒸熟的南瓜碾碎后加入做成的,味道鲜甜可口。
当然凉拌杨桃名字虽然只有这么一个,但有好几盘,毕竟有不同的做法。
“过年了,新年快乐。”陈素问举着杯子,里面是杨桃气泡水。
杨桃实在是太多,陈素问就让周存宗再去摘一点回来榨汁,再加一点凉白开做成气泡水。
味道还很不错。
陈素问不太喜欢喝酒,周青云也因为她不喜欢酒味就不喝,因此今天这顿年夜饭并没有人喝酒。
周存志和周存宗兄弟俩倒是想喝,但看他妈他爸都没喝,就只能一起喝气泡水,没喝酒了。
“新年快乐!”
大家都举杯碰到一起,赵乐心和周现、周玫几个也都很开心。
过年的时候并没有放鞭炮,陈素问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放不放,反正羊城这边没有放鞭炮。
虽然年味并没有放鞭炮那么足,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
小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年夜饭也吃到了肉。
“妈,感谢您教我做面包,这是我和存宗给您准备的新年礼物。”
沈文秀在饭桌上就拿出了自己和老公准备的礼物递给陈素问,感谢她对自己的照顾。
主要还是因为陈素问做那个面包窑,又教她怎么做面包,还帮她找到了销路。
让她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赚到了钱,她就跟老公商量给陈素问买了礼物。
陈素问接过她的礼物看了一下,倒也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这个年代可没有人卖这种东西。
陈素问看了一下,里面竟然是一件新衣服,春秋都可以穿的款式。
“其实这也是我跟大嫂一起合作的,我们买的布料,大嫂亲手做的。”
“我们想着妈您应该不缺蛤蜊油、雪花膏这些东西,就给您做衣服了。”
沈文秀解释了一下。
是的,陈素问不怎么缺保养皮肤的东西。
自从她去买药材回来给家里人泡药浴之后,她就抽空做了养颜霜和护手霜。
她现在皮肤状态好了很多,她这个养颜膏具有除皱、祛斑的功效。
护手霜也差不多。
看着婆婆有了护肤的东西,她们就没有买雪花膏这些东西,而是给她做了衣服。
陈素问不会做衣服,连缝纫机她都不会用。
前世的她小时候在孤儿院并没有用过缝纫机,长大以后衣服破了不能穿了就买新的,基本上不会自己缝补。
就算是缝补,那也是自己拿着绣花针缝补,并不会用缝纫机。
而她缝补衣服的时候,针脚也不怎么密实不怎么好看,因此她不会做衣服。
现在穿到了70年代,成衣很贵,大家都买布料自己做衣服。
原主倒是会做衣服,但针脚跟陈素问差不多,都是不怎么好看,自己做的衣服不好看。
现在收到徐慧雪亲手做的衣服,她拿出来看了一下,款式的确是很不错,针脚非常密实。
而且上面竟然还有刺绣。
“这上面的绣花,是你绣的?”陈素问看着红色的上衣胸口处有漂亮的绣花。
上面绣着一丛荷花,一朵盛开的荷花和一个半开的荷花,两朵花骨朵。
还有三片大小不一的荷叶。
这刺绣就很好看,荷叶也不是用翠绿、嫩绿的颜色绣的,是墨绿色。
墨绿色跟红色倒是还好,结合起来并不会有太俗气的搭配。
粉白色的荷花,看起来也非常好看。
陈素问伸手摸了摸,“你这个绣花的手艺还不错。”
徐慧雪谦虚地笑了笑,“其实这绣花是我用缝纫机绣的,没有手绣的那么有灵气那么好看。”
“主要是时间有点紧,要赶在今天之前做好,就只能用缝纫机绣了。”
“下次时间宽裕,我给妈您绣一件更好的绣花衣裳怎么样?”
讨好婆婆很重要。
婆婆高兴了,她们的日子才能更好过。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今年家里赚了一点钱,她才有底气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