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生小太子后疯批暴君找麻了 第61节
小麦则是四文一斤,约一百二十文一石。
这个价格,相当于是原价的十分之一,的确很便宜了。
许是有赵大人在此,李鸿也想快点出掉这个烫手的山芋,便低价卖给了他。
阮锦闻言也没再说别的,只是点了点头道:“好,那便依李大人所言,不知道仓库里有多少石黄豆和小麦?”
李鸿捏着胡胡叫文书,文书手上拿着支毛笔,在账薄上写写画画,片刻后抬头道:“回大人的话,黄豆三百余石,小麦五百余石。”
也就是说,小麦一千多斤,小麦差不多两千斤。
也还好,不是很多,阮锦便大手一挥:“也好,那我全要了,劳烦李大人给我送到桃花县官道奇货巷,蛮锦食记后面的那条巷子。”
李鸿生怕阮锦返回似的,当即吩咐手下:“好好好,那你们也别等着了,现在赶快把那些泡水的黄豆和小黄全部拿去给这位……郎君!”
手下应了一声,招呼着一帮衙役去运粮了。
阮锦则心满意足的盘算着自己的生意经,只是这些生意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完工,不然这些粮食怕是也要留不住。
但问题也不大,阮锦明日开奇货巷,把油盐糖全摆出来,连带着其余稀罕玩意儿也一起卖,还能给自己的新生意拉点噱头。
赵大人倒是十分好奇,悄悄把阮锦拉到一边打听道:“阮老板是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还是想买这些粮食去喂牲口?”
阮锦神秘一笑,说道:“大人,小时候我老家的豆啊麦的也经常被雨淋。我知道这些粮食被雨淋了以后能做什么,可以发挥出和正常粮食一样的价值。大人信吗?”
这倒是让赵大人好奇了,他问道:“哦?我知道阮老板肯定能做到,只是我着实是想不出,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呢?”
阮锦当然不可能把商业机秘随便告诉别人,只是对他卖了个关子道:“到时候大人就知道了,明天,我奇货巷会开始营业,大人可以去逛逛,看看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没。”
说着阮锦便转身离开了流民营,朝奇货巷的方向走去。
待到阮锦回到奇货巷时已是正午时代,四儿拿了十几把扇子正在门口等他,一见他来了,当即高兴的上前说道:“少爷你看,这就是篾匠和手巧的婶婶们一起做的。竟然还有不少姑娘会刺绣,这宫扇上的戏蝶正是一位手巧的姑娘绣的,简直比三儿绣的还要好呢。”
阮锦接过扇子,只见一个梅花形的团扇上绣着两只漂亮的彩蝶,惟妙惟肖,仿佛振翅欲飞。
看着那精美的宫扇,阮锦也忍不住赞了一声:“好看,真的好看!想不到这么快就做好了,那我们今天就可以做宣发了。”
四儿还是不解,问道:“什么宣发?”
阮锦轻笑,说道:“你先别管,去把仙儿叫过来!”
仙儿那边的摊子越做越大,已经有六个姐妹来帮忙了,蛮锦食记的馄饨销量是最大的,每个月入账几百两银,如今算是阮锦最赚钱的项目。
主要还是客流量大,食客多,有不少食客专门空出肚子来到桃花县来落脚,为的就是尝一碗蛮锦食记美味的馄饨。
当然了,也有不少人是想看一眼馄饨西施的美貌,以及馄饨摊子上的各色美人。
仙儿显然正在和面,围裙都没来得及摘就被四儿给叫了过来,一见到阮锦便问道:“东家,是出什么事儿了吗?”
阮锦摆了摆手,问道:“三儿把扇子给你没有?”
之前阮锦给仙儿做了一把牡丹团扇,三儿昨天说带给仙儿,想必仙儿今日已经收到了。
如阮锦所料,仙儿掀开围裙,把团扇往手上一拿,便摆了一个婀娜多姿的舞蹈造型,当即笑道:“收到了,谢谢东家,我非常喜欢,真的太漂亮了。”
阮锦点头:“你喜欢便好,东西可不能白拿,东家我今天可要做一回周扒皮。你如今……嗯……和醉仙楼,可还有联络?”
阮锦问的有些不好意思,仙儿答的倒是大大方方的,她嗨了一声道:“有!那必须是有的。因为新一代的花魁是我的徒弟,那小丫头灵气很足,学东西也快,比我当年混的好。说是誓要清白着身子离开青楼,一定要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嫁了。这丫头啊,还是太天真。嗨,我话多了,少爷问这个是有什么事情吗?”
第75章
阮锦心想,仙儿确实了不起,不光自己是花魁,还培养出了新一代的花魁。
如果能请来花魁,那无疑对他的宣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阮锦道:“是这样的仙儿,我这里有十几把扇子,想找几名姑娘帮我巡一下街。我找人做个花车,让姑娘们站在花车上,拿着扇子跳舞啊什么的。”
没等仙儿说话,四儿反倒是兴奋起来了,他一脸喜色的说道:“啊!少爷,我明白了!你是想让姑娘们拿着咱们的扇子做宣传,好吸引客商来购买,是吗?”
阮锦敲了敲四儿的脑袋,说道:“不错不错,四儿越来越聪明了。”
四儿捂了后脑袋,嘿嘿一笑道:“哎呀,跟着少爷时间长了,当然也能学到一星半点儿啦!”
阮锦看向仙儿,问道:“仙儿姐姐,这件事情好办吗?”
仙儿想了想,点了点头道:“好办,我去找凌姑,如果可以的话,让我那小徒弟也出来走一走,让桃花县的百姓们也见识一下花魁的风彩。”
阮锦一见能办,心情也好了些,说道:“那真是太好了,费用上不成问题,一切都好商量。”
仙儿却神秘一笑,说道:“费用什么的先不说,凌姑这个人我最了解了,她虽然唯利是图,却也不是不能说服的。东家你等着,我这就去把这件事情办了!”
说完仙儿把围裙一摘,便朝着醉仙楼的方向走去。
仙儿刚离开,李县令那边的衙役便把那些泡了水的黄豆和小麦送了过来。
满满当当好几车的货,让四儿忍不住产生了疑惑,他问道:“少爷,这些粮……都是泡过雨水的呀!虽然洗洗还能吃,但是放不住。您买这么多,哪怕咱们一百多个人,一时半会儿也是吃不完的。”
阮锦道:“不吃不吃,我自有用处。来,四儿,点过数后给他们把账结了。你再去找几个石碾过来,我们做点儿稀罕的。”
一听少爷口中说出稀罕的两个词,四儿便知道这事情不简单。
每次少爷说稀罕的,都会弄出些与众不同的花样吃食,而且基本都会风靡整个桃花县。
就拿蛮锦阁来讲,如今的蛮锦阁,可是桃花县贵人们的常去之处。
不论是谈生意还是谈公事,在蛮锦阁开上一个雅间,一坐便是一天,很少有谈不成的事儿。
要么说中国人的生意基本上都是在餐桌上促成的,美食配美酒,哪有谈不成的事儿。
四儿很快清点了粮食的数量,阮锦给差役结了账,又叫了几名流民过来。
这几名流民都是身强体壮的,因为要推磨,必须得有一把子力气。
看着那几个膀大腰圆的大哥,阮锦便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我这里还有一个营生,但可能会比较辛苦,不过可以养家糊口,几位大哥可愿意学?”
那几名大哥纷纷点头,其中一名大哥道:“辛苦算得了什么,我从前是撑船的,就是不怕辛苦。一家老小等着我养活呢,累点苦点都不怕。”
其他人也是这个意思,自从他们村子里遭遇了山洪,老人孩子就开始饿肚子,能有一份养家糊口的生计已经非常可贵了。
阮锦勾唇点了点头,说道:“好,好,不怕辛苦便好。”
俗话说,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即使这么苦,还是有不少人抢着干,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三个生计都能养家糊口。
阮锦指挥着众人把泡了水的黄豆清洗干净,又把坏豆捡出来,继续泡到水里。
四儿不解的问:“少爷,这黄豆已经泡发了,为什么还要泡?”
阮锦轻笑:“这泡发的还不够,至少还要再泡上一个时辰。来来来,大家多叫些人过来,把这些黄豆全泡上。”
四儿把能找来的盆全找来了,但也只泡了不到三分之一。
剩下的阮锦让大家摊在屋子里的空地上,以免连阴雨之下发霉发臭。
还有那些泡了水的小麦,也找到了空地晾着。
但其中有两袋已经发芽了,四儿看了忍不住骂:“这李县令也真是坑人,怎么都发这么长的芽了还要给我们送过来?”
阮锦却十分不在意,说道:“发芽啊?那更好!来来来,找两个木盆,把它们养起来!麦芽呀!可是个好东西。”
四儿也是觉得奇了,在少爷这里,就没有不是好东西的。
于是他赶紧配合阮锦,找来两个大木盆,把这些麦芽养在了里面。
忙完这些,黄豆也泡个差不多了,足足十个大盆,泡发完几百斤的黄豆。
阮锦招呼道:“大家先放放手上的活儿,来来来,现在我来教大家做豆腐。”
大哥们连同几个过来帮忙捡黄豆泡黄豆的流民都好奇的围了过来,纷纷交头接耳的询问:“豆腐?那是什么?”
“没听说过啊!”
“是用豆子做的吗?”
“泡了这么多的豆子,十有八九是吧?”
阮锦的手边是一台小石碾,他指着石碾道:“首先我们要用石碾把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在磨之前呢,我们得先把石碾洗干净,这样磨出来的豆浆才会白嫩嫩的。”
石碾是四儿洗好的,所以这一步便省略了。
阮锦又抓了一把黄豆,把它们投进了石碾中,接着说道:“一边磨,一边加水。我这水是咱们桃花山溪里的山泉水,当然了,如果嫌麻烦,打咱们桃花县城里的井水也是可以的。不过最好用山泉水,这样做出来的豆腐才更加鲜甜。”
说话间,随着他手上的动作,白白的豆浆便从石磨上缓缓流入木桶中。
木桶里套了一个纱布袋,那是用来过滤豆渣的,阮锦磨满一桶的豆浆后,便将豆渣过滤了出来。
阮锦拎着那些豆渣嘿嘿笑道:“这个也是好东西,不要扔,用来烙饼蒸馒头,香着呢!”
说完他又吩咐四儿:“四儿,点火!”
四儿应道:“哎,来了!”
四儿利落的洗锅点火,阮锦又让一旁的大哥帮忙把豆浆倒进了锅里。
不一会儿,这一大锅的豆浆便煮开了,大约滚个两三分钟,便能将豆腥味儿去除,此时便能撤火。
撤火后晾凉,豆浆的表面便结了一层油皮,阮锦拿了筷子挑起那层油皮晾到了竹杆上,又道:“这个也不要扔,同样是好东西。”
一旁的流民们被他诙谐的表情逗得直笑,心想这位东家还真是有意思,什么都是好东西。
不过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原来泡过的黄豆竟然还能磨成浆。
趁着豆浆晾凉的时间,阮锦又让四儿去找了几个木箱子过来,那是工场那边用来装香油罐子的,今天也刚好派上了用场。
眼下就到了关键一步,阮锦招呼大家围过来,说道:“接下来咱们就要点豆腐了!这个是石膏,小半勺就可以。再盛半碗凉水,把石膏粉化开。一定要充分的化开,化到完全没有颗粒才行。再趁着豆浆热乎……”
说着他便将石膏水倒进木盆里,再把热豆浆一瓢一瓢的冲进装石膏水的盆里。
“装完后直接盖上锅盖,接下来就是表演戏法的时候了!”
说着他起身走到一旁,把沙漏翻转过来,冲着众人神秘一笑道:“你们猜猜,一会儿这里面会出现什么有趣的东西?”
众人又被逗笑了,四儿也在一旁哈哈的笑,心想如果先生都像少爷这般讲课,那五儿上课的时候肯定不会睡觉。
有一名大哥开玩笑道:“里面该不会能变出美人儿吧!”
一阵哈哈哈声传来,外面经过的路人都觉得奇怪,心想这里不是刚来了一帮流民吗?怎么一个个高兴成这样?
阮锦也跟着哈哈哈,逗那位大哥道:“大哥你该不会是光棍儿打久了,天天晚上想美人儿吧?”
那大哥老脸一红,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两声,说道:“东家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