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选人生系统 第82节
众人吵吵闹闹为鸡场的事,闹了几个月都没确定是如何分,正当这个时候,突然李书记某天说了一句话,鸡可以分给你们,但是鸡饲料可得你们自己想办法了。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傻眼了,是呀,鸡场可以分,但是鸡饲料秘方是秦河个人的,他不提供这个秘方,自己要了鸡有毛用。
当然,也有人要求秦河主动上交秘方,公开秘方,但是这种人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人家自己研究出来的秘方,凭什么公开?
自然而然也有人把主意打到顺子身上,要求顺子公开秘方,但是顺子是秦河的绝对死忠,根本没办法。
最后秦河站了出来,说了一句话,大家顿时沉默了。
秦河说道。
“如果我公开秘方,要不了一年,小李庄的鸡蛋就不值钱了,到时小李庄只会比以前更加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公开秘方,那百分之百会把秘方传到其他地方,那以我们小李庄的条件,凭什么和别人竞争?”
秦河的话,让众人全都陷入沉思,随即就出现秦河被投票选举当选小李庄村长一事。
大家也不是傻子,要想继续发家致富,那必须靠秦河。
而且秦河做人做事,也还算公平,加上他的武力值,也没人敢欺负小李庄。
终于在十二月底,元旦前夕,秦河正式担任小李庄村长一职,开始走马上任。
秦河上任就准备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分红,从九月底到年底,已经好几个月了,鸡场余额已经越来越多,到底是分红,还是继续建设第三期鸡场,前面因为分产到户问题,还有村领导班子选举问题耽搁了。
第二件事,自然是关于鸡场第三期建设问题,这次第三期鸡场建设,得做很多前期工作,不但要扩建,而且还要联合大李庄一起。
关于前期工作就是秦河必须得去市里一趟,把蛋托的事搞定,第二个准备就是蛋托准备好了,如何把小李庄的鸡蛋打进外地市场,并且从外地拉到更多经销商。
只有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计划第三期鸡场建设问题,因为秦河已经打算,既然要拉大李庄入伙,那必须得把盘子做大,只有蛋糕足够大了,大家才能赚到钱。
目前靠这点鸡,光小李庄的村民就不算真正的发家致富。
真正的鸡场是鸡蛋和鸡肉一起产出,某肯鸡,后世四十天的速成鸡,那小李庄也可以生产出来,而且肉质和口感比你还好。
关于养鸡场,这里可是一个大市场,足够让小李庄和大李庄的村民发家致富。
八零年的年底农历十八这天,小李庄村召开村民大会,这次开会的主要目的就是鸡场分红。
离上次分红已经差不多四个月时间了,鸡场账上现金余额已经差不多一万四千,这是纯利润,除了饲料成本的,而饭店这三个多月利润结余三千左右,目前账上余额为一万七千元左右。
这次分红是真的大场面,这次经过村集体开会决定,每股分红十五元,总股本一千零三十二股,这次分红金额为一万五千四百八,剩下余额一千五左右。
剩下的一千五百元村里决定,全部用于购买年货,平均分发给所有小李庄村民,让大家过一个好年,这个提议当然也有人或许在背后议论,毕竟如果这一千五全部拿来分红,每股还可以多分一块多。
但是既然是集体赚到钱,再回馈村民,也是应该的。
一千五百块钱,在八零年年底,已经可以买很多东西了,当然今年村里大部分家庭都有钱了,所以村里决定办点实际的年货。
那就是买了十头大肥猪,现在市场上猪肉七毛八,但是一般人可买不到太多肉,连供销社每年过年都没几头猪,而小李庄想买十头猪可不是什么轻松事。
但是现在的小李庄,可不是从前的小李庄,你猪肉是紧俏货,我小李庄的鸡蛋也是呀,所以秦河根本没费多少口舌,就从县肉联厂花市场价搞到十头大肥猪。
代价是以一块五毛钱一斤,卖五百斤小李庄鸡蛋给肉联厂,人家过年也要发福利,小李庄鸡蛋那可是南湖县最有名的营养品,谁不稀罕呀!
这种互利互好的事情,大家都高兴,唯一不高兴的就是那些收鸡蛋小贩们了,本来过年小李庄鸡蛋就是紧俏货,这突然少了五百斤,他们自然就少赚了,但是谁管那么多呢?
现在每天守在小李庄收鸡蛋的小贩都出现二道贩子了,一块五收,转手就能卖二块,甚至连村都不用出,为此,很多村民都偷偷摸摸做起这样的勾当了。
但是秦河早就发现这个情况了,早九月底第一次分红的时候,秦河就开始进行限购,每人每天最多购买五斤。
而小李庄每天鸡蛋也就一百二三十斤,除了供销社外,剩下一百斤鸡蛋,二十个小贩就能买走,但是实际上每天守在小李庄的小贩却有四五十人。
这么多人总得吃饭吧?有些人为了不赶来赶去,干脆在村民家住,多少也得给点钱吧?
反正就是靠这种限购,小李庄今年的人气始终没有少过,也让饭店每天都能维持几十块钱利润,每个月饭店收入就有一千块钱左右,这个收入大家赚得不是美滋滋。
这次分红,秦河家一共分到三百三十块钱,刚好补了上次给大李庄年轻人的亏空。
除了钱,秦河还提了几斤猪肉回家,亲自下厨做了一道红烧肉,和淑英两人吃得满嘴是油。
这次分红,是真的改变了小李庄的生活,大部分家庭都分到一百块钱以上,甚至二百多,李书记几兄弟家,差不多四百块钱一户,这可是一笔大钱,这次分红彻底刺激了对面的大李庄。
第二天大李庄村委班子,几个领导,提着烟酒到秦河家,对此,秦河欣然收下,并且和几人说了明年过后,准备建设第三期鸡场的事,而且这次准备拉大李庄入伙。
大李庄一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差一点磕头了,一群人留在秦河家里准备吃个中饭,淑英忙前忙后,很快端上来大鱼大肉,小酒上起。
可秦河却是没注意到,淑英今天脸色很差,只顾陪着大李庄几个干部喝得天昏地暗。
(今天依然六章,还是那句话,求订阅,看盗版的朋友来起点支持一下,现在起点广告可以拿币,基本不用花什么钱,今天看到老魔童太监了,原因是三千均订太少了,看盗版的太多,他受不了所以太监了,我不求多少,只求上架三个月后,订阅达到五百,我就坚持写下去,我知道自己成绩差,所以每天尽量多更求支持,对了,我全靠手机打字写作的,每天一万多字,大家可想而知。)
(后面不会出现这种话了,这是最后一次求了,后面只会猛干三个月看成绩,感谢一直支持的朋友。)
第122章 36:大喜事
大李庄的生活水平,明显比小李庄差一个档次,几个村干部如同几辈子没吃过饭似的,几碗大鱼大肉吃得一干二净,就连米饭,每人都干了三四碗,小酒也喝了两瓶,秦河都怀疑大李庄真实的生活水平了。
就着,往年还在小李庄面前,吹嘘自己多牛逼!
送走满嘴是油,红光满面的几人,秦河也有点微醉,回到家,见淑英默不作声在收拾桌子,也不知道是眼花还是怎么的,秦河感觉淑英这段时间身材越来越圆润了,从背后看,都让他蠢蠢欲动。
俗话说得好,“饱食思淫欲。”
此时秦河脑子里,那种事开始上脑,神情有些猥琐地,上前开始准备动手动脚,可淑英却是很冷淡地,把他手打开,秦河有些懵逼,连忙上前认错。
反正他也不知道错在哪里,先认错就对了。
“淑英宝贝,怎么了?我错了,是不舒服吗?”
淑英神情有点伤心,背着秦河不说话,秦河知道这时候,必须加大认错力度,连忙抱住她的腰,轻声细语地,宝贝宝贝叫个不停。
终于淑英还是耳根子软,有些难过的转身,就扑在秦河怀里,唉声叹气道。
“老公,你越来越不关心我了,你就没发现我这段时间的变化吗?
“变化?当然发现了呀!屁股大了呗!”
“我怀孕了,你晓得不?”
“等下!”
“怀孕?”
“大喜事呀!”
秦河大脑懵逼两秒后,瞬间惊喜得差一点跳起来,抱着淑英的差一点转圈圈,很快就担心压到宝宝,连忙放下,低着头,贴在淑英肚子上,很温柔地道。
“宝宝,宝宝,爸爸呼叫你,听到没?听到没?收到回答,收到回答!”
“噗嗤!”
淑英终于笑出声,她温柔地摸着秦河的头,刚刚的不愉快早已经烟消云散,此刻,她觉得很幸福。”
从秦河和淑英结婚,两人就基本没有发生过争吵,秦河有些大男子主义的思想,淑英也很习惯地接受,这点随她妈。
老丈人在家也是啥事不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过了大半辈子,秦河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秦河每天回家一趟,第二天起床穿的衣服,都是早已经干净整洁的准备好了。
秦河比李书记有一个优点,虽然他也是大男子主义,但是一旦某些问题和淑英发生争吵,他会第一时间认错,这点不同于老丈人,老丈人这辈子都没开口认过错,也只有丈母娘才能受得了他那脾气。
过年最后几天,小李庄的村民家家户户都贴上对联,年货那是一箩筐一箩筐买,今年分红彻底让小李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欢声笑语和去年完全两个世界一样。
这段时间,村里来了不少媒婆,开始打听小李庄那家年轻人还没嫁,不管是未婚小伙,还是黄花闺女,家家户户都挤满了其他村媒婆。
就连李书记家的淑晴,那更是抢手货,虽然才十七岁的年纪,但是那张小脸,是几姐妹中,最俊俏的丫头,农村十七岁也不算小了,媒婆上门也是应该的。
能娶到李书记家的姑娘,那好处简直是一箭三雕的好事。
第一个好处是,李书记家没儿子,以后家产肯定是女婿女儿的,第二点好处,一旦娶了淑晴,先不说自己老丈人是小李庄村支书,而自己连襟,那可是能带领小李庄致富的第一人,这种家庭关系,稍微处理好,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好事,想想就美滋滋。
第三点好处,自然是这丫头长得标志呀,那水灵灵的大眼睛,那白皙的皮肤,李书记家庭条件,几个女儿从小没干什么重活,小妹子那长得带劲,自己以后肯定能生十个八个娃。
可惜他们忘记计划生育今年已经实行,关于计划生育的问题,秦河也询问过老丈人,目前国家的确开始实施了,一人只准生一个,当然,在农村,如果有关系,有钱,多生几个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秦河也想过,虽然姜百里的任务是生十个八个,但是秦河当然不会生那么多,生三四个肯定要,到时大不了自己不当这个村长。
过年这几天,秦河是忙坏了,倒不是忙公事,而是这几天村里年轻人,结婚的有好几对,秦河是必须邀请的人之一,还有些邀请他担任证婚人,等等,甚至连对面大李庄年轻人结婚也邀请秦河过去参加,这种好意,秦河连推辞都不好推辞,只能一天跑几场。
每天晚上深夜才醉醺醺回家,秦河担心影响淑英,提议,先分房睡几个月,淑英顿时生气了,无奈,秦河只能每天尽量少喝酒,回家马上洗澡,尽量别影响淑英和肚子里的宝宝。
这段时间,村里大饭店生意越来越火爆,现在不止外村人来吃饭,就算村里年轻人,有时候也偶尔过来下馆子。
在家吃饭,父母舍不得放油放调味料,偶尔进饭店吃一顿,那真是一种享受,目前小饭店有两个招牌菜。
外村人必点小李庄炒鸡蛋,而村里年轻人,必点油泼水煮鱼片,这道菜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最爱,香香辣辣麻麻,那鱼片润滑爽口,百吃不厌。这天,村口出现几个打扮有些不一样的外地人,其中三个年轻一点的陪着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头,几人明显就和南湖县本地人有些不一样,因为看打扮就不像本地人。
本地人衣服大多都是蓝黄绿色为主,就连干部也大多中山装和旧军装,而这几人除了老头穿着中山装外,另外两个妇女打扮都是整洁的蓝色和红色妮子大衣,那个年轻男子还穿着一件皮袄,这时尚的打扮反而有点像城里人,一行四人风扑尘尘踏上小李庄的地界。
四人中,有两个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还有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几人手上提着几个袋子,各自神情有些疲惫,这和那些收鸡蛋的小贩们有明显的不同。
几人刚进村,就看到大樟树下的饭店,此时临近中午,饭店里已经是人声鼎沸了,今天已经是农历二十八了,还有两天过年了,大家也懒得回家做饭,手上有点闲钱,不吃吃喝喝干什么?
最近一些村里老人孩子小孩过生日,也一家人花几块钱来饭店改善一下生活,秦河早已经没掌厨了,目前饭店大师傅是他两个徒弟,而这两个十七岁的大师傅,也收了徒弟,而且每人还收了三四个,饭店里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除了饭店,进进出出小李庄村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小贩们推着二八自行车匆匆忙忙吃完饭回城卖鸡蛋,这几天可是赚钱的好时机,小李庄的超级鸡蛋现在是真正的供不应求,这种情况下,鸡蛋价格甚至还有上涨的可能,目前零售七毛八毛一个,已经成了市场价了。
一行四人显然对小李庄不熟悉,刚进村就两眼摸黑。
“爸,我们要不先吃了饭再去找老五吧!”
老头沉吟片刻,想了想还是道。
“行,那就先吃饭,你们看好包袱,农村人穷,起坏心思的人不少!”
几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这桌客人刚走,还没来得几收拾,几人有些嫌弃地把椅子拉远一点。
跑堂的小师傅见客人上门,连忙拿出菜单,小跑过来。
小师傅见这几人,顿时有些好奇,虽然小李庄今年外村人每天都好几十人进进出出,干部领导们也来了不少,但是真正大城市里的人,目前在小李庄还真没见过。
小李庄鸡蛋虽然出名,那也是南湖县知名品牌,小地方而已,一天几百个鸡蛋,出名能到哪里去。
看这几人的打扮显然不是本地人,不是从衣服上看,而是几人嘴里说的话,明显都不是本地话,不过不管哪里人,既然人家辛辛苦苦来小李庄,肯定要接待的。
小师傅连忙热情地招呼道。
“几位,这是我们的菜单,您们看看要点什么?”
年轻男子接过菜单,有些好奇这小地方,竟然还有饭店,菜单这种东西,打开一看,好家伙,价格还不算太便宜。
年轻人随便点了三个菜,想了想又朝老人问道。
“爸,要不要您点一个?”
老头摆了摆手,示意年轻人点就行了,年轻人点头答应,又加了一个菜,四个人点了四道菜,菜单递给小师傅,小师傅一看,顿时有些皱了皱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