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559节
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赵青叶真的能够想通,从此不再做蠢事,那的确真的是好事一桩了。
有了这一层考虑在,闵王的语气也放的轻柔了许多:“你知道就好。”
他们两人之间难得没有剑拔弩张,这一天闵王终于留在了她的内室,这让赵嬷嬷这些伺候的人都松了口气,总算是不那么提心吊胆了。
两人的关系突飞猛进,等到去赵家辞行的时候,俨然已经跟普通的任何一对新婚夫妻都差不多了。
赵夫人原本担心的要命,女儿跟闵王成亲半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每次回来都板着一张脸,活像是谁欠了她几百万两银子,让人看着就心里不舒服。
就连赵老爷都过问了一遍,问是不是闵王不喜欢她,她在闵王府受了委屈。
赵夫人有些后悔自己没有坚持去辞了婚事,总觉得是自己害了女儿,最近一直都不怎么舒服。
这一次看到女儿变了样子,好像是跟闵王和好了,她总算是放下了心里的心事,等到闵王去了前面跟赵老爷说话,她便将女儿拉到自己身边,轻声问她:“你跟王爷是怎么回事?现在你们和好了?”
赵青叶春风得意,脸上一扫从前的阴霾和痛苦,温柔的笑了:“是啊,我听娘的,跟王爷好好的,王爷现在也很喜欢我。”
不知道为什么,赵夫人总觉得这个话听着怪怪的,但是女儿既然都这么说了,做母亲的,总不可能一直追问女儿的房中事,她点了点头,叮嘱女儿:“自己知道就好,以后别再跟王爷闹别扭,这世上,夫妻两人才是能最后携手走完一生的,子女朋友,谁能靠得住?你得明白这一点,跟王爷互相宽容,日子才能过的好。”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现在赵青叶听的有些烦躁了。
她敷衍了过去。
等到回府之后,闵王便直接往书房去了。
现在赵青叶跟之前对闵王不冷不热的态度截然相反,见闵王一直到半夜都还没回来,专门还让底下的人做了夜宵,亲自跟赵嬷嬷一起往书房去送。
走到院门口,赵青叶便看见廊下走下来一个人,那个人看着有些眼熟,她皱了皱眉,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些诧异的张大了嘴。
与此同时,那人也看见了她,马上便低垂了眼睛,忽然重新回书房去了。
她忽然站住了。
赵嬷嬷有些不解:“王妃,怎么不走了?”
赵青叶嘴唇动了动,最终回过神来怔怔的点了点头,但是她还是没进去,只是让赵嬷嬷将夜宵送进去了。
赵嬷嬷回来,还跟赵青叶说:“王爷说有劳王妃了,他用着很好,等会儿便回来了。”
赵青叶低声嗯了一声,半响才道:“吩咐底下准备准备,热水准备好。”
赵嬷嬷都答应了。
赵青叶完全睡不着,一个人坐在南窗底下皱着眉头。
没过一会儿,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闵王含着笑意的声音传了进来:“还没睡呢?”
赵青叶吓了一跳,下意识的起身了,轻声道:“王爷传话说会回来睡,我横竖睡不着,便干脆等着您。”
现在连说话都有模有样了,闵王对此很满意,觉得她是孺子可教,见她低眉顺眼的,深觉她懂事,便道:“让丫头打水进来,安置了吧。”
时间也不早了。
赵青叶急忙答应。
过了一会儿,夫妻俩便收拾好了。
深夜,闵王有一下没一下的抚着赵青叶光滑的背,似乎是无意识的问:“你今天来我院子里,又走了,是碰见了熟人吗?”
来了!
赵青叶心里一紧,马上抬头,正好撞见闵王幽深的目光。
她没有回避,坦诚的说:“是,我碰见了孔大人,我认识他,他从前也在蓟州,是蓟州的教谕。”
孔大人,如今东宫詹事府詹事,算得上是东宫的重臣了。
他出现在闵王府邸,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浮想联翩的。
第1272章 七十一婚事又成了
听见赵青叶这么直接的就承认了,闵王的脸色更柔和了一些,他的手转而去缠绕着赵青叶的头发,带着点温柔的啧了一声:“你果然说的是大实话,你这么说,我有点儿相信你是真心开始把心思移到本王身上了。”
他是在说笑,赵青叶看过去,见他连下巴的线条都不那么紧绷了,知道他是大抵没有灭口的心思的,话便说的更顺畅了:“我以后的荣辱都是跟王爷一体的,我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从前年纪小,做梦做的都不切实际,如今不同了,我已经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王爷请放心,我都知道。”
闵王哦了一声,似笑非笑的撑着一只手看着她:“你知道什么?”
“我知道王爷的抱负。”赵青叶已经有些摸清楚了闵王的心思,再说出来的话就十分的好听:“王爷成了最尊贵的人,我也跟着沾光,我要把从前看不起我的人都踩在脚底,包括萧恒也是一样!”
这是因爱生恨了。
也好,总比还惦记着的好。
闵王的脸色更好看了些:“你既然什么都知道,本王也就懒得多费唇舌了,最近更机灵些。”
赵青叶立即应是。
而后他们便开始走动亲戚辞行,等到走动的差不多了,也已经到了清明。
清明前后,有无数的人出城踏青,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传统,赵青叶也去了城外,他们在城外是有产业的,自然不必跟其他人挤在一起,早早的便进了自己的庄子。
而后,她便听说,太孙陪着太孙妃也出来了。
很多夫人都十分的纳闷:“也不知道太孙跟太孙妃感情怎么能那么好?”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萧恒对苏邀的好摆在明面上,他时时刻刻都不曾遮掩。
只要他没有公事,必然就是陪在苏邀身边的。
他们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
而他也丝毫没有纳侧妃的意思,跟苏邀恩爱的很,元宵节的时候听说他陪着苏邀过的,还给苏邀放了一场盛大的烟花,如今清明踏青,分明是女眷们的事,他竟然也陪着苏邀一道出来。
赵青叶心里的刺痛是一瞬的,一瞬过后,她就恢复如常了。
她点了点头:“既然太孙妃也出城了,那该去拜见。”
她去苏邀那边走动了一下。
苏邀是为了出城来看看沈嘉言的,苏家跟沈家一道踏青,两家都在庄子上,沈嘉言马上便要下场了,她来看看,顺带处置一些产业上的事。
听说六王妃来了,她专程抽空见了赵青叶,很周到的行礼喊六婶。
她印象里,这位六婶很针对她,对她敌意很重。
但是这一次,赵青叶出乎意料的和顺,又或许是看出了苏邀的诧异,她有些尴尬的跟苏邀说:“从前诸多不好之处,还望太孙妃担待,我们去了封地,以后要多劳您照顾。”
态度放的很谦卑。
可也是这谦卑让苏邀觉得不大正常。
一个那么傲气的人,在她成婚当夜就出言讥讽,现在忽然变了模样,实在是有些不同寻常。
但是她也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客套的笑着摇头:“六婶是长辈,您这么说,让我倒是有些不知如何自处了,千万不必如此。”
寒暄了一会儿,等到送走了闵王妃,沈嘉言就忍不住皱眉:“姐姐,你也太累了。”
他看的出来,姐姐跟那个闵王妃关系不怎么好的。
若是苏邀还只是县主,那么爱应酬就应酬,不爱应酬就不应酬。
但是现在苏邀是太孙妃了,当太孙妃跟当县主是完全不同的。
他有些替苏邀觉得憋屈。
苏邀却笑了,看着自己的弟弟笑着道:“你还小,不知道这些,成了亲就是大人了,是大人了,便不大好随心所欲了。再说,我也没什么可委屈的,因为极少人需要我这样费心去应付。”
人不能什么都想要。
她有丈夫的知心体贴,有田太后的偏爱,也有元丰帝的信任,日子已经过的算是十分舒心了。
再说,带多大的帽子就要担多大的责任,这一点她一直清楚的很,当初决定要嫁给萧恒的这一天,她就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了。
沈嘉言懵懵懂懂,但是姐姐说的话却是明白的。
她既然都完全不当回事,他就也不再多说了,心里好受的多,嗯了一声转而跟苏邀说起了自己的事:“师傅说,原本想让我再历练几年的,但是我心思太过浮躁了,让我下场,多半是不会中的,但是磨炼磨炼心性也好。”
范大儒是大儒,他既然会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
苏邀略想了一下便点头:“这也好,凡事三思而后行,若是做了决定便去做。你年纪还小,哪怕是不中,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下次再努力就是了。”
道理从姐姐嘴里说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就更好接受一些,沈嘉言精神百倍,大声答应了。
苏邀便又去跟苏老太太她们说话。
苏老太太跟苏邀说:“你外祖母还没来,说是染了点风寒,但是听说你会出来,她是必定要赶来的。”
听说贺太太生病了,苏邀顿时有些担心。
好在没过一会儿贺太太便由贺二奶奶搀扶着来了。
贺二奶奶这一次比之前看起来可就要春风得意的多了,她满脸笑容,见了苏邀更是笑的十分真诚,一副如获重释的样子。
贺太太拉着苏邀的手坐了,笑着说:“你表姐的婚事定下了。”
怪不得贺二奶奶这样高兴。
苏邀轻声问:“定了哪家?”
“你恐怕是想不到。”贺太太脸上也有笑意,虽然有些鼻塞,但是还是精神的很,道:“是永宁长公主的嫡长孙。”
苏邀吃了一惊,的确是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唐青枫的儿子。
但是这门亲事,对于贺家来说,的确算得上是十分煊赫了。
她倏然想到了其中的关节。
永宁长公主一家本来就跟太孙亲厚,如今这门亲事,肯定也有亲上做亲的意思。
姻亲关系自来就是最紧密的。
她跟贺太太对视了一眼。
第1273章 七十二把我们都比下去了
贺太太知道苏邀担心什么,等到无人了,只剩下她们祖孙俩自己,她便跟苏邀说:“永宁长公主本来就与你亲厚,我们更别提了,两家结成姻亲,在外人看来也只是巩固关系,倒是不算扎眼。至于孩子们,仙衣她是喜欢唐家那个小伙子的,我也看过了,那个小伙子很不错,不是纨绔,这样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