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499节
对于这些人,任何的仁慈都是对自己的残忍。
她轻轻挑了挑眉:“没事,我们已经将这一批拔出来了,至于以后,看看他们有没有那个命吧!”
廖经续那头已经赶到了匠作司,因为匠作司如今外围都有官兵把守,所以附近的小摊贩们都不再来了,街道上都冷情的很,他们的马车顺利的驶入了胡同到了匠作司侧门,苏嵘下来亮了身份和腰牌,便领着廖经续进去。
白豹那边听见消息赶过来,刚要行礼便被廖经续制止了,廖经续知道这次的事白豹出了力,语气很是温和的道:“这次的事,还要多亏了你们白家帮忙。”
白豹笑着摇头说不敢,知道他们是来看那批火铳的,便领着他们去了仓库。
当那一排排的箱子打开,便是连廖经续都不由得止住了呼吸,站在原地半响才大喊了一声:“好!”
随即便拿起了一把火铳,小心翼翼的查看起来。
他简直难以抑制心里的高兴,这批火铳就已经是难得的了,送上去,朝廷都要震动,谁知苏嵘竟然还如此绝的把刘员外给留住了,让刘员外说服那些人赶工,继续做火铳。
那些工人都是云南的人!
他廖经续是云南的总督!
想必朝廷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云南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也能给朝廷贡献赋税,甚至还能献出这样的技艺和火器。
他都能想到内阁的阁老们的震惊!
这些实打实的,都是他的政绩!
廖经续激动得当着白豹的面拍了拍苏嵘的肩膀:“伯爷,你立即动身,将这批火铳运送去前线,跟殿下会和。另外,留出二十把,我令人快马送回京城!”
说起来,圣上的万寿可要到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万寿节礼呢?!
苏嵘已经震惊过了,所以现在看廖经续这么激动也已经表现的非常平淡:“我也正想跟您说这件事,本来如今殿下也十分需要这批东西,只是若是我送过去,那……”廖经续知道他是担心大理府的城防,便笑道:“伯爷放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还是你之前告诉我的。杨斌杨鑫他们都是十分得用的,再加上你对他们恩重如山,如今他们都对朝廷忠心耿耿,我信得过他们。再加上,如今也还有杨家白家可用,这些你不必担心,本官自有安排。”
廖经续的确是十分稳妥的人。
当时昆明城那么肃杀的气氛,他都能撑过来。
苏嵘也不再迟疑,跟廖经续一道回了木府,便先去找苏邀说明此事。
苏邀也是早知道苏嵘要去运送火铳的,这件事换做旁人来做,他们也都不会放心,因此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苏嵘要多带些人手,而后就道:“出了这么大的篓子,我怕那些人贼心不死,你要出城……”
第1142章 一百四十一袒露
苏嵘出城的前一天,廖经续派出了前往京城送万寿节礼的护卫队。
这些护卫一共六百多人,人多势众,还带着几十口大箱子,预备押送这些东西先走陆路,而后赶水路回京。
因为动静太大,城中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连刘员外也有所耳闻,忍不住道:“大约是送那批东西回京了。”
也是,换做是他,这种大事,肯定也得跟朝廷上报啊,朝廷那边还不知道如何欢喜呢。
事实上,这么想的不只是刘员外一人。
苏嵘出城的事儿在这样大的动静里,反而并没有掀起多少波澜。
而随着苏嵘出城,廖经续开始了对城内治安的严打严抓,巡检司换了一大批人,杨鑫杨斌他们从昆明过来之后,原本一直在军营中练兵,这回再被调回城里,铆足了劲儿的巡城,一时之间,端了不少的花楼和酒楼客栈银号。
原本城中的商贾因此人人自危,但是廖夫人此时站出来了,她接见了几个城中有名的大商贾和士绅,听见他们来打探消息,态度温和的解释:“也不是什么大事,诸位不必惊慌,说到底,其实是这些人本身便不是正经商人,做的自然也不是正经生意,因此容不得他们。你们我都是知道的,也信得过,大人自然也是如此这般。”
有了廖夫人出来安定人心,士绅们以纪太太为首,又都拿出了十分的魄力,不仅继续开店,而且还亲自坐镇,城中原本掀起的恐慌自然而然的便如同一阵风吹过去了,并没有留下多少涟漪。
除了木府的水牢里又多出了不少人之外,没有任何区别。
泼水节还是如往年一般举行,这一次,廖总督和廖夫人跟木四夫人一道出席了泼水节过后的烟花大会,看着无数的烟花在天空中炸开,廖总督跟廖夫人相视一笑。
苏邀跟袁夫人也站在高楼上看着烟火,妞妞人小,一开始对满天的烟花怕的厉害,搂着苏邀的脖子不肯抬头,等到看了一会儿,适应了之后,便欢快的拍起手来。
苏邀摸了摸她的头,等到烟花结束,便抱着她下了楼。
正要进轿子,阮小九快步走过来,轻声道:“姑娘,才刚白大人送消息过来,说是匠作司那个老师傅,他说想见伯爷,但是伯爷现在……”苏嵘现在都已经出城了,肯定是不能去见那个老师傅的,但是偏偏那个老师傅身份有些特殊,之前苏嵘也叮嘱过若是他有什么要求,便尽量满足的。
所以白豹还是派人送了消息出来,他知道苏嵘有个十分宠爱也能拿主意的妹妹。
苏邀果然挑了挑眉,将孩子递给边上的袁夫人,对袁夫人轻声道:“那您先回去吧,我过去看看便回来。”
袁夫人也知道这是要紧事,便急忙抱走了妞妞点头:“好,你尽管忙你的去,早些回来。”
苏邀答应一声,转身上了轿子。
等到了匠作司的时候,最后一朵零碎的烟花也已经放完了,她径直进了院子,果然看见一个中年文士对着自己正在望天。
“师傅要见我哥哥,不知道是有什么话要说?”
苏邀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才出声问了一句。
老师傅已经转过身来了,看到是个女子,他并没有意外之色,反而还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扯了扯嘴角淡淡的问:“是苏邀县主吧?听说永定伯对你十分宠爱,家中大小事务,也都会过问你的意见,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苏邀不置可否的反问:“老师傅既然知道,那想必不会跟一般人那样,觉得我是个女子,便遮遮掩掩。那就请有话直说吧。”
老师傅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废话,只是沉声叹了口气:“我有件事想跟你说,苏姑娘,想必你已经从你哥哥那里知道了,我是郑家的人。”见苏邀没有丝毫意外,老师傅便也没有停顿的说了下去:“其实说我是郑家的人,也不尽然。因为我不过是个远房旁支,当年跟我母亲一道依附于郑家生活。想必这种情形,苏姑娘是司空见惯的。一对寄生的母子,能对郑家有多少感情呢?”
他自嘲的笑了一声。
苏邀静静的看着他,没有说话。
老师傅便深吸了口气之后又开了口:“但是有些事,没得选。郑家败亡,我母亲不顾一切的救了郑家一个孙辈,所以,他们看在我母亲的份上,带上了我这个拖油瓶,从此我在海上飘了十几年。”
他在海上飘了十几年之后,学了不少东西,又被派去了东瀛,跟着那些需要在沈海手里买军火和武器的大名,那些大名们诸侯们一个个的为了争夺底盘不择手段,什么招数都能使得出来,这一点让他也开始觉得杀戮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几十年了,他之前并不觉得有什么错处。
毕竟这个世道除了这条活路,也没给他别的什么活路了。
直到这一次,苏嵘对他说了那番话。
他才终于开始思考起来。
郑家给他了什么?
郑家是什么?
他之前也不必死的,苏嵘的祖父杀的也只是恶贯满盈的嫡支,并不曾对旁支赶尽杀绝,说到底,是郑家的人把他带走,他才成了逃犯。
他憎恨朝廷,其实好像根本没什么道理。
他做的这批火器,也的确是能杀无数的人,他的母亲在地底下,真的会觉得开心吗?
思索了几天之后,又从刘员外那里知道了大理府从前跟如今的变化,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面色复杂的看着苏邀,许久才说:“你或许不知道,除了许次辅之外,他们在朝廷还有一个大靠山。”
苏邀终于有了一点儿兴趣,她认真的盯着老师傅的眼睛,许久,才点了点头:“你让我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个?”
老师傅嗯了一声:“准确的说,原本只是打算告诉伯爷的,但是我知道,告诉你,也跟伯爷相差不了什么,便告诉你也是一样的。”
第1143章 一百四十二庆生
万寿将至,京城中到处都是各地官员派来京城送礼的使者,有门路的自然是直接去找了门路,没有门路的,则是在京城住下,看看是否能搭上哪家的便车,好将东西体体面面的送上去。
而礼部的官员今年也格外的忙碌。
礼部侍郎汪大人忙到接连在衙门住了好几天,才抽出个时间回了自家。
汪老太太这里还正在跟汪大太太说呢:“过个两天,也是咱们纷纷的生辰了,现在伯爷不在京城,也不知道伯府是怎么打算的。毕竟如今老太太是老了,出了上次那个登徒子的事之后,杏仪也不大肯兜揽事了,只怕是不会大办。”
其实除非是整生辰,一般人家都是不会大办的,特别爱惜女儿的人家,便会置办几桌酒水,请相熟的亲戚小酌几杯。
只是如今伯府这种情况,只怕便是这样也是难的。
汪大太太也沉默了一瞬,自家的女儿自家疼,汪悦榕自小就是她的掌上明珠,她哪里有不爱的?只是女儿现在嫁了人了,就是人家的人了,若是伯府不提这事儿,她们娘家也不好说。
她叹了声气:“那个孩子只要听见伯爷没事儿,心里就比吃了蜜糖还甜了。只怕过不过这个生辰,她也是不在意的。罢了,到了那天,咱们想办法把她接到家里来,吃顿饭也就罢了,您看怎么样?”
汪老太太也点了点头:“如此也罢了,他们家中多事,咱们也多体谅体谅。做亲家的,以后还是长长久久的,反正只要他们小两口感情好,咱们难道还怕伯爷怠慢了咱们家闺女儿吗?”
这倒是的,提起苏嵘,哪怕是汪大太太都不禁满脸笑容,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她现在看苏嵘就是如此。
年纪虽然比汪悦榕大了些,但是知道疼人,而且难得的是有本事。
这次在战场,他的功劳是最响亮的,她已经听许多亲戚提起来过,苏嵘这回回来,不管如何,只怕是要靠着军功再晋升的!伯爵再往上,那可是侯爵了!
本朝那些元勋,最后还剩下几家?
便是剩下的,也都是苟延残喘罢了。
唯有苏家,如今是在肉眼可见的走上升的路,而且侯爵还是靠着苏嵘自己拼来得。
以后她女儿的诰命比她的还高。
她笑着点点头:“是了,还是老太太您眼界宽,看的比我们这些小辈要清楚明白的多。那就按照您说的办,我现在只希望女婿能够顺顺畅畅的回来,如此一来,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什么没什么好担心的?”
婆媳俩正亲亲热热的说着话,汪大太太便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不由得便笑了一声,急忙站起身来,喊了一声老爷,又上去自然而然的接汪大老爷进来。
她笑着道:“正在这里跟母亲说纷纷的生辰呢,纷纷的生辰不是马上便到了吗?我们说,今年怕是伯府不好帮纷纷办的,打算把纷纷接回来吃顿饭。”
汪大老爷挑了挑眉,听见说是为了这个,便也点了点头:“这也是正理,一般都是办整生,她如今又不是整岁生辰,伯府那样的情况,不办也好。到了时间,你就派马车和老大去接她回来,咱们自己家人庆贺庆贺就行了。”
见丈夫也是这么说,汪大太太自然是连声应是,又问他:“最近就忙成这样?看你都瘦了一圈儿了。”
闻言,汪老太太也朝着儿子看过去,打量了一会儿之后便点头:“是瘦了,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是。”
汪大老爷苦笑了一声,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儿子心里都有数,母亲尽管放心就是。只是最近圣上万寿,各地来献礼的络绎不绝,礼部和太常寺得安排这些人,年年都有这么一度,您别担心。”
汪老太太提起这个便笑了起来:“说起来,这回还跟往年有些不同。往年哪儿有今年热闹?我听说,今年来献万寿节礼的,还有祥瑞呢。”
汪大老爷咳嗽了一声,面色顿时有些微妙:“是啊,通体白色的白鹿,说是天降祥瑞,这是浙江总督庞清平献上来的。说起来,从前这位可不是这样的性子……”所谓的祥瑞,大家心中都有数,不过是一些穿凿附会的东西罢了,只不过是为了讨好圣上。
这一次庞清平来这一出,还真是跌破了许多人的眼睛。
汪老太太也跟着笑了一回,并没有对庞清平的行为做出什么评价,反而去问汪大老爷:“我还想问问呢,云南那边,进献了何物啊?”
如今萧恒在云南打仗,云南的事,说起来是他跟廖总督一道处置,万寿节礼,他这个做孙子的送的礼物可是被不少人关心。
这个礼物,也的确是很关键。
汪大老爷摇了摇头:“云南的使者还未到京城,所以儿子如今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