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综合其它>冠上珠华> 冠上珠华 第406节

冠上珠华 第406节

  这里是云南,而且是只有他们自己人的云南。
  哪怕是唐源,经过此事之后,也会成为铁板钉钉的皇太孙党,没什么可避讳的。
  宋翔宇便继续说下去:“什么匡扶大义,什么拨乱反正?哪怕真是迟皇后之后,拨的是哪门子的乱?!他若真是个明白的,先就该杀了齐云熙!那才是真正的妖后之后呢!舍不得杀,反而还要借用人家的身份,行些蝇营狗苟之事,说到底,舍不得那层身份,最终还是妄想着皇位罢了!”
  欺辱人至此,有些仇不可不报,有些话也必得说明白。
  宋翔宇这番话一出,屋子里静默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唐源才左右看看,皱起了眉头。
  他从前虽然更亲近萧恒一些,但是要说是支持萧恒,那是没有的事。
  虽然萧恒是元丰帝的孙子,但是元丰帝也不是没有别的儿子了,别的人不说,五皇子不管是身份还是品行,都很不错,而且元丰帝身子硬朗,且还有的活呢,现在说什么以后的事,就要押宝了,太早了些。
  也因为这个缘故,唐源一直算的很清楚,陪皇太孙来云南平乱,那可以,因为这也是陛下的利益,圣上是想要做成这昏君做不成的事儿的,但是更多的,唐源没有想过。
  但是经此一事以后又不同了。
  他跟皇太孙是过命的交情,在云南这些天这么难,殿下也从来不曾口出抱怨,不管是什么样的狼狈难堪都能应付的游刃有余。
  尤其,他看到了皇太孙的能力。
  这一次云南之行,不可谓不艰险,但是一路上,萧恒所展现出来的缜密,冷静,从容,便是他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人来评论,都得说的上一个好字,周全,再没有比这更周全的了。
  就如同这一次他接近初永诚,当时自己可是百般的不同意和不愿意的,觉得都走到山穷水尽了,还费心设局套住一个商贾的儿子,有什么用处?可是萧恒心里自然有一杆秤,他早就已经把初永诚的人际关系摸了个清清楚楚,是,就算是,现在来说,唐源也得要称赞一句,这个人选选的实在是妙极了。
  知府的未来小舅子,心无城府,不学无术,没什么手段偏偏又想要做大事,一天到晚的还想着一步登天,也因此,萧恒送过去的这个梯子,初永诚攀附的十分顺手。
  也正是初永诚帮助他们一行人躲过了最要命的这段时间,并且光明正大的来了知府衙门,等到了援兵。
  唐源提前押注了。
  当宋翔宇说完这番话,他也跟着说:“步步紧逼,当年先太子之事,便有他们的手笔,如今他们竟更是不知收敛,手一层层的伸到这里来了。”
  唐驸马自来是个稳重的人,也因此,稳重的人就会想的更多一些,他直接就道:“殿下,时机已经到了。”
  别让这些阴沟里的老鼠再在暗地里恶心人。
  是,东南世家的确是十分庞大的一个力量,迟家那个孩子的确是背靠着世家,双方互相是同盟也是有一致的利益。
  但是这次,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只要这边能够找到支持木桐的证据,那么东南那帮子人,就能好好的收拾一下了。
  萧恒跟唐源是一样的心思。
  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忍的人,自来奉行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行事准则,这一笔账,他自然是记住了的,不过眼下还得先顾一顾别的事,他轻笑了一声就说:“我先去看看覃徵同。”
  他要去看覃徵同,便让宋翔宇先休息休息,千里迢迢的奔波,又去了曲靖求援,宋翔宇必定是十分疲倦的。
  宋翔宇点了点头。
  唐源也趁此机会问了一句家里,忍不住叹:“我知道公主必定是担心的。”
  永宁长公主自来就胆小,而且家里一下子走了自己跟儿子孙子,咸宁又还一团孩气,唐源不放心家里。
  “殿下倒是还好。”宋翔宇安慰她:“起初也是伤心的,后来长宁县主劝着,也就好了许多。”
  长宁县主?
  唐源想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宋翔宇说的是苏邀。
  想到苏邀,唐源也忍不住笑了:“可不是,你不说我还忘了,京城还有县主在哪!有县主在,焉能乱了套!好!好!好!”
  他连说了三个好,这才彻底放了心了。
  苏邀能说话劝永宁长公主,那家里必定是放心的。
  说到京城,说到苏邀,便是苏嵘这杀红了眼的,也忍不住触动了心肠,他最先想到祖母,祖母年纪那么大了,听见自己的死讯,还不知道要如何伤心,而后又想到妻子,妻子嫁给他不过才几天,他就来了云南,他都不敢想纷纷该是如何难过。
  还有汪家,平时自然是亲厚的,但是遇上这种事,谁能没点私心呢?
  他迟疑半响都没有开口。
  还是宋翔宇自己说了:“伯爷放心吧,老太太还撑得住,便是大小姐和伯夫人,也都是十分冷静的。”
  一句话就让苏嵘差点红了眼眶,他点了点头,不自觉的攥紧了拳头。
  如今也算是打了个翻身仗,他知道萧恒必定是要先上折子了的,既然如此,他便也急忙写了报平安的书信,等着到时候随同萧恒的折子一道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此时,崔大儒也已经说:“我估摸着,殿下的事,应当最近这几天就有结果了。”
  苏邀这些天听崔大儒说了不少云南的事,知道他的分析是有根据的,便问:“先生为何如此说?”
  “算一算时间,宋大人的钦差队也该到昭通了,在他去之前,若是昭通再没动静,那么也就是说,殿下他们必定是没事的。”
  能撑到宋翔宇去,那就没事。
  而这些天,崔大儒一直在看邸报,邸报中,没有任何提及找到皇太孙尸体之类的消息,要认定萧恒身死,你不能上下嘴唇一碰,哪怕你说真的被烧成了焦炭,你也得给出让人信服的证据。
  第935章 一百三十四朝中
  既然这么久都没有任何的消息,那就必定是好事,是好消息。
  不得不说,虽然崔大儒已经是站在了萧恒这一边,而且这回也是去救萧恒的,但是他老人家阅人无数,自然也希望自己辅佐的不是寻常人,现在看来,萧恒的确是不负所望。
  能够以一己之力撑到如今这个地步,哪怕是以崔大儒的阅历,也得说萧恒是难得了。
  结果,这竟然还不是最难得的。
  就在崔大儒跟苏邀两人讨论这件事没多久,崔大儒再一次看邸报的时候,便看到了一个大消息----皇太孙萧恒上了报平安的奏折。
  随着这封奏折一道到京城的,是整个昭通境内上下一百三十二颗人头落地的消息。
  是的,皇太孙殿下连杀昭通官场一百三十二人。
  自知府到卫所底下和驿站官员,凡是涉及了这一次刺杀的,都被萧恒给清理干净了。
  这件事,震惊朝野。
  但是,没有一人说萧恒的不是。
  因为,萧恒在奏章中已经禀明,昭通知府覃徵同里应外合,勾结昭通卫所指挥使袁大人,意图伏击钦差皇太孙一行,事情败露之后,封锁昭通全城,虚报荒田孙死讯,实际上暗中全城搜捕,中途杀死钦差护卫随从人员一共四十七人。
  四十七人,都是萧恒身边的亲卫。
  此案震惊京城。
  当朝知府,勾结卫所指挥使伏击钦差,并且还假传皇太孙死讯,意图继续追杀,这说出去真是没有人信,但,萧恒所呈上来的证据齐全,人证物证俱在。
  覃徵同原配发妻邱氏的证词,当地富绅初家的供词,还有覃徵同和袁大人往来的密信,全都跟着奏章一起送进了京城,放在了元丰帝的书桌上。
  相较于殿下一出手就杀了一百多个官儿的震惊,众位内阁大臣们很快就缓过来-----虽然论理来说,是应该要先审案之后才好定罪的,萧恒此举不合规矩,但是,这个时候,还讲什么规矩?
  萧恒如今能活着,才是最大的事。
  显然,元丰帝也没有任何觉得萧恒大胆的意思,他漠然的吩咐大理寺和刑部仔细再看萧恒送来的奏章,而后吩咐大理寺刑部处置此案。
  萧恒是先把人给杀了,但是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而后,元丰帝跟内阁商议一番,便令人给萧恒送去消息,允萧恒暂摄云南那边的军政。
  也就是说,云南官员的任免,此时都给了萧恒。
  可见元丰帝对于收复云南之决心了。
  当然,面上元丰帝是如此雷厉风行,但是私底下,元丰帝还是忍不住去坤宁宫给胡皇后上了香。
  当初传来萧恒死讯的时候,哪怕是不大信,但是元丰帝心里的伤痛和难过,跟当年先太子死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胡皇后宫里枯坐了一夜,也正是因为心情极差,再听见明昌公主做的那些蠢事,方才龙颜大怒,直接便杀了明昌公主跟前最得意的郑姑姑,并且直接就略过了明昌公主,把公主府改成了侯府,从此让李若松当家。
  现在他照样去给胡皇后上香,心情却跟当时截然不同了。
  他出神的看着胡皇后的画像,想到跟胡皇后的夫妻情分,这些年来的事,再想一想萧恒,他抚了抚胡皇后的画像,声音压得很低:“皇后,但愿阿恒这次得胜归来。”
  从此大事可定。
  回答他的是满室的寂静。
  此时不只是他高兴,连田太后亦是高兴的了不得,自从收到了这消息,田太后病了好一阵子,尤其是后来得知苏邀也偷偷去了云南,她心里的担忧就更别提了,其实她老人家还是很是迷信的,不管如何,她总觉得苏邀当真是跟自己逝去的女儿有缘。
  如今听说萧恒没事,而且卧薪尝胆,竟然顺藤摸瓜将整个昭通官场肃清,她忍不住红光满面,笑着冲元丰帝说:“说句不当说的话,阿恒很好,比他父亲更多几分机变,他真是天生的有大运道的人。”
  像先太子,他不是没实力,只是有时候,运气真的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就是没有那个命,又能如何呢?
  现在的萧恒却不同,他出生的时候就遭遇大难,父母和保护父母的护卫全数死了,唯有他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却能从那么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而后,长到十几岁的时候,还没有暴露身世的时候就已经扬名京城。
  到如今更不必说。
  哪怕是要让田太后来说,她也得说,萧恒当真是有运道的人。
  这话当真是说到了元丰帝的心坎里,他素不是迷信的人,但是也不由得在心中想,或者当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是胡皇后和先太子夫妇在天上保佑,萧恒才能屡次大难不死。
  想到这里,元丰帝笑一笑,反而道:“等阿恒回来,让他先成亲吧,年纪也大了,该寻摸起来了。”
  田太后笑笑。
  从前还有些想头,到如今却已经完全没了,该是如何就是如何吧,各人有各人的命。
  庞贵妃那里,平国公夫人进宫的时候,轻声道:“当真是再没想到的,殿下竟然能转危为安。”
  庞贵妃正在看着侍女分派贡品,闻言便头也不抬的道:“圣上从一开始就不肯信太孙殒身的,果然还是圣上高见。”
  平国公夫人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只是笑着感慨:“是啊,圣上果然是高瞻远瞩。”
  回家之后,大夫人去见了老平国公:“娘娘并未有那等想头,只是……”现在只有自家人了,大夫人忍不住叹了一声气说了句实话:“此事当真有些可惜,倘若……”她含含糊糊的没有彻底把话说清楚,但是话里的意思也再明显不过。
  如果这次皇太孙真的死了,那么其实对于庞家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皇太孙一死,太子之位不做其他人选,必定是五皇子无疑。
  而五皇子,毕竟是庞家正正经经的外孙呢!
  老平国公眼光毒辣,一听儿媳妇这话,立即便朝她看过去:“这种话,以后我不想再听见。”
  第936章 一百三十五情分
  有些事,你在心里想一想可以,毕竟人之常情,但是说出来,那就不同了。
  儿媳妇会在这里说,说明就是真心真意的觉得可惜,那么以后若是露了这个意思出去,是为庞家树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