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梁照儿俏皮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都在这里呢,您就放心罢!”
  李瘸子轻哼一声道:“反正在外头出了错,人家问你师父是谁,千万别报我名就得了。”
  “那报谁的?”
  “就报鲍良畴那狗贼的。”
  第91章
  波渺渺,柳依依,繁花映红桥,白苹随风起。建隆寺春日里百花争艳,风光正好,恰逢大开法坛,可谓是人也热闹、花也热闹。
  古代娱乐项目不多,后宅女子能出入的场所有限,故而寺庙也成了不少娘子们钟爱前往的场所。
  又能听俗讲解闷,还能赏花赏景,且担着个祈福的名头,再没比这里子面子都照顾到的了。
  梁照儿自己来了建隆寺,轻车熟路地上了山。今日建隆寺香火分外的旺,门前停满了富贵人家的车轿,往来行人络绎不绝。
  建隆寺的厨房在后山禅院边,此处人少分外幽静。那厨房只有小小一间,平日里全寺僧人所食皆从这里做了送出。
  只是今日人多事杂,这小小的地方便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里头帮厨的小沙弥见梁照儿来了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向她问号。梁照儿亦顿首问安,随即看向他们灶上正在做的菜。
  古代多用猪油炒菜,而寺庙少见荤腥,故而许多菜都是用水煮或是不放油干炒的,味道没到达难吃的地步,但也绝称不上好吃。
  为了增味,僧人们还做了不少豆豉。那豆豉发酵到一半,让她忍不住想起从前吃过的纳豆。
  梁照儿不喜豆豉味,连忙回了案前道:“敢问诸位上师,这里只有两张案、四个灶麽?”
  为首的师傅点了点头,“正是。出家人不贪口腹之欲,便未将厨房设的太大,一应从简。”
  梁照儿笑着说:“这是自然,只是今日来用斋宴之人多非居士,想来还是注重这些的。”
  大师傅点了点头,“尘一都向我们交代过了,施主所要食材都已准备妥当。”
  说罢,大师傅伸手指了指一旁的架子上,那上头正摆着各色瓜果蔬菜。
  既然从外头请了大厨来做宴席,此刻厨房里一应事物自然也由人调配。梁照儿礼貌地劝退了几位来帮厨的小沙弥,这厨房里实在站不下这么多人,多了反倒打手打脚。
  小沙弥们鱼贯而出,在门外帮着择菜洗菜。
  梁照儿望了眼门外,内心一阵平和。在佛寺做事感官极佳,没有对厨娘莫名其妙地瞧不起,也没有对分配任务的不满。
  不过她心知此刻不是感慨的时候,转身对着大师傅道:“烦请上师帮着我共同完成这场全素宴。”
  大师傅和善地笑笑:“谈不上帮,施主所做的泡菜当真美味,多亏了尘一将方子买回来,连带着来建隆寺用斋饭的人也多了些。”
  两人套了片刻近乎,梁照儿便正式开始做饭了。对于做饭一事,梁照儿向来严肃认真,一改往日的模样。
  只见她先将瓠瓜去皮、瓤,洗净后切成薄片,面筋洗净,也切成薄片,葱切成小段。锅中倒入素油,小火将面筋片煎至两
  面金黄,盛出备用。再用剩余的油将瓠瓜片煎至肉质略透明,盛出。
  最关键的是后头调料汁这步。向碗中加入一点黄酒、酱油、白糖和姜末,再加入少量清水和匀淋在假煎肉上。
  按食方来说还需加水慢炖,但梁照儿并不喜欢软烂的口感,想着或许有人与她相似,便做了两种:一种蘸着料汁吃的,另一种则是炖煮的。
  大师傅闻着灶上传来的香味,切菜的手都更有劲些了。
  寻常厨房里做的吃食简直太没劲了,就是煮,各种煮菜煮肉。他们是做和尚,皈依佛法,又不是受刑,吃些稍稍入口些的东西也不算不敬佛祖。
  大师傅:“这看着倒像真肉,瓠瓜肉炸得透明像肥肉,面筋像精瘦肉。”
  梁照儿笑了笑说:“大师傅好眼力,就是这么个意思。”
  紧接着她又继续做了素狮子头、胜肉夹、假鱼蛤蜊、假熝鸭、玉灌肺和山家三脆。
  这玉灌肺听起来像动物的内脏,实则与之毫无关系,而是用淀粉、芝麻、松子、核桃仁、白糖、红曲米、莳萝粉等材料加水和匀,上笼蒸熟,切成肺的样子。山家三脆则是选用嫩笋、蕨菜、枸杞头等山间野味,通过淋热油的方式,模仿炙肉的口感,让素食也能有类似烤肉般的香脆口感。
  光有这几道菜可不够,梁照儿还着手添了一份汤品,是从前做过的玉带羹。主食则是加了红豆、薏米、红薯和其余几种粗粮煮的粳米饭,软糯香甜,别有一番风味。
  梁照儿特意将每样菜都留了一小碟子给厨房里的小沙弥们尝鲜,小沙弥们红着脸一样尝了一点,本想极力吹捧些,望着大师傅严肃的脸却只好悻悻住嘴。
  苏斋宴花了两个多时辰才全部备齐,到了晌午,外头的诵经声慢慢歇了,脚步声渐渐往后来。
  今日的素斋宴开在五观堂僧众们集体用餐的地方,所谓“五观”便是要求僧众在吃饭时“食存五观”,思念食物来之不易、反思自己德行有无亏缺。
  过堂前,法师敲梆和云板,香客们排班依次进入斋堂就坐。随着念诵偈子和咒语后香客们方可行堂用斋。
  这一套规矩下来,香客们对今日的斋饭不可谓是不期待。
  此时人群中有曾来建隆寺用过斋饭的小声道:“我劝你们还是少期待些,这斋饭我曾吃过的,并不算好吃。”
  “啊……这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的,我骗你又没有银子拿。”
  在众人的质疑中,梁照儿所做的全素宴由沙弥们捧了上来。
  有人惊呼道:“不是素斋吗?怎么还有狮子头呀!”
  “仿荤菜呀,你没听说过麽,其实都是素菜来的,不过这里做的倒是分外真些。”
  众人皆将目光投在面前的菜上。
  只见桌上那狮子头色泽鲜亮,闻之没有丝毫油、酱、糖、酒之类的浓重味道,只有清新怡人之气。桌边供着各色小菜,大多以泡菜为主,酸辣开胃。
  香客们纷纷动筷,若不是因为不好在斋堂里大声说话,他们都想好好夸奖一番。
  这简直比其他寺庙的斋饭好吃太多了!
  众人只是沉默地吃了一碗又一碗,等到有人再起身去添饭时,负责打饭的小沙弥只好抱歉道:“暂时没饭了。”
  那人只好讪讪而归。
  小沙弥连忙跑回厨房去找大师傅,嘴里喊道:“没……没饭了,香客们还要吃。”
  大师傅喜出望外道:“还要吃?之前的饭菜每次都还有结余,今日竟然还不够吃?”
  这真是太好了,大家爱吃建隆寺的斋饭必会经常来上香,经常来上香寺里的香火足,年底又能给佛像重度金身了!
  大师傅连忙央求梁照儿再做一点,“贫僧会向主持禀名多要些薪酬予施主。”
  梁照儿自是无有不应的。
  待她又做了少许素斋送出去后,门外进来了个小沙弥说有贵客对今日的全素宴很满意,想问问是何许人做的,想请到府上去做老太君的寿宴。
  梁照儿自是无有不应的,连忙跟在那小沙弥身后去了。
  进了五观堂后头一厢房里,只见一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坐在座上,如弥勒佛般笑眯眯地望着上前的梁照儿。
  那男子笑着说:“没想到做菜的竟是位年轻娘子。你做的狮子头的味道我很喜欢,与我素日常点的那家味道倒很相似。”
  梁照儿仿佛福至心灵:“您是不是姓桑?”
  桑老爷先是一怔,随即点了点头,“是啊,你怎知?”
  “您平常吃的就是我家的,我便是如意楼的掌柜,”梁照儿笑着说,“您瞧瞧,这可不是巧了。”
  传闻中的桑老板忽然出现在她面前,叫她一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桑老板恍然大悟道:“我说呢,这可真是自家人不识自家人了,往日都是个年轻的后生来送菜。我倒很喜欢那后生,说话做事一等一的妥帖,最重要的人还踏实。”
  梁照儿骄傲道:“是了,正是我那男人。”
  桑老板叹了口气:“近来身子越发的笨重了,郎中叫我少沾荤腥。这不,今日才来用些斋饭,原以为能改改口味,谁成想好吃的还是这一口。”
  这些时日桑老板也四处找过其他素食馆子,都觉得味道平平,今日好容易遇上了个合自己口味的,谁成想竟然还是如意楼出品。
  看来他是绕不开这家食肆了。
  梁照儿笑着说:“嗐,这还不简单,往后我可专给您做些素菜送去,保管健康又美味。”
  桑老爷点了点头,又问:“娘子都是这么大食肆的老板了竟还亲自出来做席面?”
  梁照儿微微欠身道:“做生意的,尤其是开食肆的,店里难免杀生多,来寺庙做斋宴也算做些善事了。”
  实际上这只是一层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建隆寺给的太多了,她不好拒绝,再加上说不准能认识什么新人脉,梁照儿才肯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