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结果俞婉和沈伯康下班回来时,也各自带回来一封信,俩人脸色都不太好看,不过把信交给柳绵绵的时候,却都先安慰了柳绵绵一番:“这信里就是胡说八道,我们带回来,就是想让你看看,知不知道是谁,后面怎么处理?”
  柳绵绵看信封上的字和之前寄给沈维舟的那封是一样的,心里有了些猜测,取出信纸看了两眼,果然不出所料,两封信的内容也是一模一样的,说的都是她和“混混”出身的伍衡关系暧昧的事情。
  不用猜,写给沈维舟的信多半也是一样的内容。
  俞婉听说信还寄给了沈维舟,顿时紧紧皱起了眉头:“这个人明显是想破坏你和维舟的感情,可你们平时都挺忙的,接触的人也不多,到底是谁这么坏心?”
  柳绵绵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
  要说得罪人,她得罪的人确实不多,主要就是柳志刚一家子和沈文山一家子,但是这两家人对俞婉和沈伯康的性格都有所了解,应该不会干这种明知道没什么作用的蠢事,所以更大可能是对他们不那么了解的人。
  而从信的内容看,比起自己,对方似乎对伍衡反而更了解。
  柳绵绵想了想,觉得最大的嫌疑人是大都会舞厅的孙洲。
  她虽然没和对方正面接触过,但听说过不少对方的事情,这人不但不做正经生意,还不干正经事。
  为了打击她和伍衡的合作,居然造起了他们的黄谣。
  当然,这只是她的猜测。
  柳绵绵不是坐以待毙的性格,既然对方都舞到她面前来了,她肯定是要反击的。
  不过,在这之前,她先联系了南城晚报的记者小赵。
  之前工人路服装店开业的时候,就是这位赵记者偶然拍的图片新闻,无形中对他们进行了宣传。后面服装店火爆,赵记者又上门做了采访。再后来,巷子口炸鸡店、明星录像厅的,都被赵记者采访过,一来二去的,柳绵绵也就跟对方熟悉了。
  她后面在南城晚报做广告,也是对方帮忙牵线的。
  这一次,柳绵绵联系对方,说了自己的想法以后,赵记者考虑了下,就答应了。
  而同一时间,大都会舞厅里,孙洲正拎着手下办事的小弟臭骂:“是不是你那信写得不信,不然沈家人收到信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玛德,老子花钱养了你们这一帮废物,干点事都干不好。”
  小弟点头哈腰,等孙洲骂爽了,才提醒说:“没准人家已经在家里闹起来了,咱们也不知道啊,就算是要跟伍衡拆伙,应该也没那么快。”
  孙洲眯缝了下眼睛,指指他:“你说的不错,这确实是太慢了,不管了,你让他们去明星录像厅,好好的闹一闹。”
  小弟赶忙答应着出去了。
  孙洲插着腰,自言自语:“玛德,一个没爹没妈的混子,还想拍电影,真是笑话。”
  第86章 反击
  十几家明星录像厅,散落在南城的各个区域,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业余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今各个院子、筒子楼,吃完晚饭,但凡有人吼一声“走,录像厅看电视剧去”,一定会有一大堆人响应。
  家里条件一般的,就自己带个水壶,条件不错的,水壶之外再带点瓜子花生什么的,这些录像厅都是不管的。当然,条件更好一点的,什么都不带,录像厅小卖部的瓜子颗颗饱满,味道比供销社卖的还好吃,再来一瓶冰冰凉的汽水,堪称看剧的最佳搭档。
  最重要的是,明星录像厅管理得很好,播放厅非常干净,零食可以随便带,但是抽烟是需要出来去专门的空地抽的,所以里头空气一点也不混浊,这对于除老烟枪之外的市民来说可太友好了。
  不过,这天夜里,所有的明星录像厅同一时间迎来了一批奇怪的顾客,他们进门时低头缩肩,一副生怕被人注意到的样子,买完票后,没有给琳琅满目的小卖部一个眼神,脚步飞快地进了播放厅。
  进播放厅以后,他们东张西望,先是感慨了一番播放厅的环境,然后一改之前畏畏缩缩的模样,开始热情地和附近的客人攀谈。
  话题很快就引到了明星录像厅的老板身上,往往以“哎,你们是不知道啊,这个伍衡当初……”、“你说谁能想到呢,一个小混混居然能……”、“这伍衡还是能耐啊,别的能耐不说,忽悠女人的能耐……”之类的话作为开场白,后面就是经过添油加醋后关于伍衡混混出身、挣钱不干净以及不知道怎么勾搭上领导家儿媳妇才把生意做得这么大等等。
  嚯,这听着可比电视剧还劲爆,尤其还是身边人身边事。
  往日里大家上录像厅,满心满眼都是为了看电视剧,今天不同,今天都被录像厅老板的“故事”吸引了,尤其是里头还牵扯到了桃色新闻。
  然后,这些事又被看录像的人传播出去,不出三天,就传得纷纷扬扬了。
  甚至就连李耀明都听到了风声,跑到一号店来问伍衡知不知道这事儿。
  伍衡知道吗?
  伍衡当然知道。
  在他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他能不知道吗?
  不过伍衡没回应,而是转移话题问李耀明:“跟电影厂谈得怎么样?”
  电影要在内地“取景”,自然不可能让港城的导演和班底千里迢迢到内地来拍摄,一则不方便,二则成本也太大,所以柳绵绵给李耀明出了个主意,让他找内地的电影厂合作。
  改开后国营电影厂两极分化,有的厂子通过内部改革,开拓创新,蒸蒸日上,有的厂子固守原来的思维,拍的都是一些陈腔滥调,不受欢迎,效益自然每况愈下,甚至都快要倒闭了。
  柳绵绵知道南城电影厂其实就是这每况愈下中的一员。
  电影厂的领导班子不行,思维僵化不说,内部小团体斗争非常激烈,也就再过一两年吧,厂子就得破产倒闭。
  但是偏偏,南城电影厂其实又出了不少人才。
  电影厂倒闭之后,职工们纷纷另谋出路,其中就有一些人通过种种途径依旧活跃在影视行业,并且成为了名导演、名演员。
  现在南城电影厂还没有倒闭,里面设备是现成的,人才也是现成的,不正是薅羊毛的好时候?
  所以柳绵绵给李耀明支了个招,让他找省里的统战部门和**门,给他开一个口子,借南城电影厂的设备和人来用一用。
  李耀明是港商嘛,眼下全国上下搞经济,招商引资是地方上的重要工作,港商还是很受优待的。
  再说本来南城电影厂也已经半死不活了,设备空着,人也闲着,给李耀明拍电影,人家还给租金和工资呢,何乐而不为?
  所以,哪怕李耀明提出苛刻的条件,要求电影厂那些蠢蠢欲动的领导不能干涉他们的工作,上头也答应了。
  伍衡这一句就是纯粹转移话题的废话,就这情况,还用谈吗,根本不用谈,电影厂也得积极配合他们工作。
  但是李耀明竟然皱了皱眉,说:“胡小姐想要演女二号,柳小姐也推荐了人演女二号,我现在很头疼的啦。”
  胡丹丹长得有几分像已故的港城影后樊湘玉,李耀明想带她回港城,捧她做明星,到时候就用小樊湘玉的名号出道。
  但是胡丹丹对南边乃至港城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总觉得那些地方都很乱,她想出名,却又怕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如今李耀明要在内地拍电影,胡丹丹就提出来,至少要给她一个女二号,她要先出名,再去港城。
  李耀明本来觉得女二号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柳绵绵给他推荐了电影厂演员董青玉,李耀明见过以后就发现,这个人非常贴合女二号的角色,那个角色就仿佛为她量身定做一般。
  李耀明非常的纠结。
  换了从前,他肯定会选择胡丹丹,毕竟董青玉明确表示,哪怕这部片子大卖,她也不会辞掉电影厂的工作去港城,捧红她对李耀明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现在他手里资金不太充裕,自然希望尽最大可能把这部电影拍好,想要拍好电影,演员选择自然非常重要。
  伍衡拍拍他的肩膀:“老祖宗有一句话叫事缓则圆,别着急,男一号女一号不是还没从港城过来吗,还有大把时间呢,缓一缓,没准难题就自己解开了。”
  李耀明表情惊讶:“伍先生,你看上去一点都不像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哎。”
  伍衡:“……”
  所以他看上去像文盲是吗?
  李耀明没把伍衡的话放在心上,不过伍衡说的也对,男一号女一号还在路上不说,他这边还得和导演一起勘景呢,事情多着呢,这件事既然头疼,回头再想也是可以的。
  流言愈演愈烈,明星录像厅的生意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上座率比以往减少了三成,录像厅的员工们坐不住了,纷纷找到各家店的“店长”,让他们向老板反应,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Tk.html" title="半两青墨" target="_blank">半两青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