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当天晚上,孙洲在大都会舞厅的办公室里砸了一套茶杯。
而晨曦路一号店顶楼办公室里,柳绵绵和伍衡则开了瓶酒,干了杯庆功酒。
加上充值观影卡的钱,新开的九家店一天流水做到了五六万,其中单单一号店就有快两万。加上之前的八家店,一天的流水总共有**万。
这生意可真是太挣钱了。
比舞厅还挣钱。
伍衡对柳绵绵真是心服口服。
第80章 百分之三的厂子也是厂子……
柳绵绵确实很想躺着挣钱,但是她也知道不太可能。就说这个录像厅吧,有伍衡这么能干的人操心着,她也没办法做到什么都不管。相反,从装修方案、营销策略到人员培训,大部分还是得俩人一起商量着来。
不过店开起来以后她就轻松了,店里的事情都交给店长,店长的管理交给伍衡,许海棠负责抽查监督,她自己只要每个月关心一下财务问题就可以了。
许海棠已经驾轻就熟,这段时间西餐厅那边也重新招了人,不用她一直看着了,她现在等于是统管着西餐厅和炸鸡店。
甚至不用柳绵绵提醒,她已经在盘算继续开炸鸡店分店了。
柳绵绵看她干得劲劲儿的,就找她聊了聊,给她分了一点股份,以后除了工资外,她就还能分红了,许海棠高兴得不行,干起活儿来更用心了。
所以这一摊子柳绵绵现在倒是不用怎么管了。
录像厅这边也暂时不用她操心了。
蒋红梅和刘安民就更不用她操心了,他俩已经把服装这个市场摸得透透的了,批发档口和服装厂,也都在稳步推进,也就偶尔遇上大事情,才会找柳绵绵商量一下。
这么一盘算,目前还需要她操点心的就只剩罐头厂了。
“你准备去多久?”沈维舟往柳绵绵嘴里塞了颗荔枝干,“我这里最近正忙,怕是抽不出空。”
这几个月柳绵绵忙得团团转,沈维舟其实也差不多,不是加班到大半夜,就是干脆留在研究所回不来。
研究所那边怕他出事,隔三差五找医生给他检查身体,发现他身体确实是基本没什么问题,领导们松一口气的同时,派给他的任务更重了。
柳绵绵隐约知道,裁军以后军工厂日子难过,然后就广泛地在国外找买家,似乎是找到了个大买家,只不过人家有些要求华国还达不到,所以就需要紧急研制。
也是沈伯康和沈维舟谈话时,她偶尔听见只言片语,再加上上辈子的一些记忆和碎片信息猜的,柳绵绵倒是没打听这个事情,但是也知道沈维舟现在的工作很重要,所以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她抓着沈维舟的手摸了摸:“个把星期至少吧,没事,反正你忙我也忙,忙过这一阵子就好了。”
沈维舟凉凉看她一眼,这小没良心的,嘴里说要躺着挣钱,一碰见挣钱的事情,跳得比谁都积极,听说罐头厂那边准备工作差不多了,这边才刚忙完呢,又马上说要去前进乡了,半点留恋的样子都没有。
“行吧,我要是忙完了,就去找你。”想起另一件事,沈维舟蹙了蹙眉,“所里可能想让我去西北。”
重要的军工研究项目都在西北,研究所也经常会抽调、交流人员去西北,只不过原先他身体那样,所里肯定不会考虑他,但现在不同了,几次身体检查下来,他都没什么问题了,加上最近某国的军工订单,所里就想往他身上再压压担子。
柳绵绵一下子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你去西北,你身体吃得消吗?去多久?你们领导就没考虑过咱们新婚燕尔不适合两地分居吗?”
沈维舟看着她笑了起来:“就是看我身体好了才要派我去。”
顿了下,他又说:“而且,咱们结婚已经一年多了。”
结婚一年多,在领导的眼里,那就不算新婚小夫妻了。
不过看她这着急的样子,他就觉得心里挺舒服。
结果柳绵绵忽然又靠回了躺椅里:“你说的对,那你去吧,我正好和蒋红梅一起去南边看看,把服装厂办起来,再找找别的生意。”
沈维舟:“……”
皱着眉头没吭声。
柳绵绵看他一眼,悄悄勾了勾唇角。
过了一会儿,沈维舟叹了口气,又往她嘴里塞了颗荔枝干,说:“我不去想去,咱们新婚燕尔的。”
柳绵绵噗嗤就笑了出来。
“什么时候去?”她问。
“下个月吧可能。”沈维舟说。
柳绵绵想了想,说:“我到时候事情办完了就去找你,那边也是保密单位吧,家属能不能去?”
沈维舟笑了起来,倾身在她额头上亲了下:“家属能去,有安置家属的地方。”
柳绵绵一巴掌推开他,沈维舟怔了下,扭头就看见刘婶钻进厨房的背影,他摸了摸鼻尖,笑了。
厨房里刘婶欻欻歘切着菜,边切边嘀咕:“小夫妻感情这么好,怎么肚子就一点动静也没有呢?绵绵身体肯定没问题,许妹子都说了,从小养得好,感冒咳嗽都很少了。肯定是维舟,这身体虽然养好了,但是底子还是虚的。不行,得再给他补补,明天一早我就去知青菜场抢两个猪腰子来。”
坐在灶下烧火的王叔:“……”
第二天柳绵绵就买票去了前进乡,到乡里的时候余国梁跑过来接人,整个人蓬头垢面的,肉眼可见的黑了,也瘦了。
柳绵绵默默有点心虚,自己把事情安排下去也没腾出手来帮忙,看来大哥这阵子是真忙得够呛。
余国梁倒是不觉得什么:“咱们这可是办厂,这么大一摊子,能不忙吗?忙点好啊,能办厂,再忙我都乐意。再说,这最难的事情你不都给办下来了吗,我听乡里的人说,这设备其实很难买的,咱们这次也算是捡了个大便宜了。再说,鱼塘、山地还有榨油坊这阵子都是老二看着呢,我这其实也还好。”
虽说黑了瘦了,但余国梁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柳绵绵看他这个样子,倒是也放心了一些。
余国梁接过柳绵绵的行李袋挂在自行车龙头上,边走边说:“厂房已经基本完工,前两天我跟军工厂那边联系过了,他们这两天就会把生产线送过来。招工考试照你说的搞过了,一共招了六十人,初中以上学历占了一半,高中学历的也有五个,其他的都是各村推荐的干活勤快麻利的。还有,萝卜、鲜笋的收购通知也通过乡里发到各个村了,回头时间定了,就让人送过来。”
柳绵绵点点头:“到时候咱们在南城招的那些技术工人会跟着生产线一起过来。”
乡里的汽车站点离罐头厂不远,兄妹俩聊着天就走到了。
既然是划出来办厂的,那自然不可能在什么中心位置,这边已经是乡政府外围了。
一眼望去,一片葱绿的田野上,一个青砖围起的厂房拔地而起,不算大,跟军工厂那样的规模自然完全不能比,但大概是自家工厂的缘故吧,看着就很整齐。
厂子里现在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找人看着,余国梁停靠掉自行车,掏出钥匙打开了大门。
柳绵绵跟着走进去。
厂子里面已经打扫过了,空荡,但整洁。
俩人在里面转了转,分了几个车间,材料检收、清洗处理、预煮冷却、分级装罐、加汤、排气密封、杀菌……各个区域都已经按照柳绵绵原先的要求分得清清楚楚。
转了一圈下来,柳绵绵的整体感觉就是,麻雀虽小……其实也不算小,总之五脏俱全。
“挺好的,接下来咱们按部就班就行了。”柳绵绵说。
余国梁莫名松了口气。
他一路都有种接受领导视察的感觉,潜意识里生怕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怕老幺挑出什么刺来。
现在受到了肯定,心里就不禁暗暗高兴,感觉这段时间的辛苦没白费。
开罐头厂他当然高兴,可他也怕自己没经验没文化,把事情给办砸了。
看完厂房,兄妹俩就回村里了。
村里人看到柳绵绵回来也不惊讶,都听说余家要办罐头厂了,甚至之前招工,村里也招进去了一些,大家一个村子住着知根知底的,自然知道余家没这个能力,这厂子肯定是他们家小闺女办的。
不少人看到他们都主动地打招呼,态度比之前不知热情多少。
余家人显见发达了,大家都知道,跟他们处好关系没坏处,哪怕这次招工没进,说不准下回就进了呢?
一路到了余家的院子前,早有小孩儿先跑过来报信儿了,余永诚和许丽等在门口,看见柳绵绵,许丽就迎了上来:“怎么好像瘦了?”
有一种瘦叫妈妈永远觉得女儿太瘦。
柳绵绵无奈:“妈,我最近胖了好几斤了呢。”
西餐厅在调菜单,她时不时被许海棠拉去试菜,再忙也没用,一点没瘦,反倒还胖了。
“我瞧着是瘦了,这阵子在家可得好好补补。”许丽一点不信。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Tk.html" title="半两青墨" target="_blank">半两青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