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因为之前搞了一些宣传和优惠的活动,现在十里八乡基本都知道留下村有个榨油坊,设备比乡里的新,出油率比乡里的高。
榨油坊生意火爆,家里人忙不过来,他们又招了几个村民来帮忙,加上鱼塘那边,现在满打满算,帮他们家干活的村民已经有十几个人。
如果再加上王志远那个养猪场招的人,那就更多了。
王志远卖完鱼就去了王叔战友的那个养猪场,春节都是在养猪场过的,在那边待了几个月,每天点灯熬油,悬梁刺股的,倒是学了不少东西,算是初步掌握了养猪技术。完了他就跑回留下村,跟村委租了地,把养猪场给开起来了。
榨油坊的油渣饼现在都供应给了养猪场,大概是油水足,那些猪简直见风长,一头头膘肥体壮的。
总之,柳绵绵当初随口描绘的场景,几乎没费多少时间,就全都实现了。
“老大,你发什么呆呢,赶紧回家吃饭了。”
余国栋进来,看到余国梁双眼发直地坐那儿,不禁心头一跳,忙问:“怎么了,是之前发出去那批花生油出问题了吗?”
余国梁回过神:“啊?啊,不是不是。”
他慌忙摆手,随后表情复杂地说:“是绵绵刚打了电话过来。”
余国栋松了口气,转念一想,松到一半的气又提了回来:“怎么的,是老幺出了什么事吗?”
余国梁摇头:“这倒不是。”
余国栋真是要被他急死了:“那到底是什么事,你怎么这副样子?”
余国梁抬头看着他,说:“绵绵让咱们跟乡里打报告,申请建罐头厂。”
“什么玩意儿?”余国栋差点要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
“你没听错,绵绵说要办罐头厂,让咱们赶紧跟乡里打申请,批地,走手续,她那边会想办法搞生产线过来。”看到余国栋这副样子,余国梁顿时心理平衡了。
看吧,可不是他大惊小怪,是这个事情确实让人惊讶。
这步子迈得会不会太大太快了,他们这边榨油坊也才刚起步呢。
“你也觉得听着心慌吧?我知道老幺是敢想敢干,而且吧,她看准了这事儿估计是真能做起来。”
余国梁皱着眉头:“我是不太相信自己,你说咱们什么经验也没有,也就养鱼种地刚挣了点钱,还有就是这榨油坊。可养鱼种地不算难啊,咱们庄稼人,不怕吃苦的事情,榨油这个机器也不难,学几天就会了。可罐头厂不一样,那是正儿八经的厂子,再说咱们这里也不产水果……”
“先干,老大,别想这么多,咱们先干!”余国栋看着余国梁,眼神坚定,“咱们包鱼塘前,也不知道鱼能不能养起来,种花生前,也不知道花生能不能种起来,开这个榨油坊前,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少人来不是?”
余国梁还是皱着眉。
余国栋拍拍他的肩膀:“大不了就是赔钱嘛,咱们还有鱼塘,还有榨油坊呢,总能挣回来的。”
这句话是真的说到了余国梁的心坎上,之前他什么都没有,也敢咬牙包鱼塘,现在他们有这么多挣钱的路子,试一试,好像也没什么?
他搓了搓脸,点头:“行,咱们先干。”
乡里听说余国梁他们要办罐头厂,自然也是非常惊讶,同余国梁一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前进乡不产水果呀,别说他们前进乡了,就是整个县里,都没多少果树。
这个问题余国梁答不上来,只说他小妹那边应该能解决。
上次买化肥,乡里干事和余国梁一起的,不止见过柳绵绵,也听说过沈家的背景,加上老余家又是包鱼塘有是开榨油坊的,听说也是得了柳绵绵的资助,所以乡里领导对他们家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
如今听说柳绵绵那边能解决水果问题,倒是也并不怀疑,又听说生产线都已经在争取了,更觉得这个事情,虽然听起来不太靠谱,但实际可能还是挺靠谱的。
退一万步来讲,哪怕开起来以后效益不好,可至少尝试过不是吗?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是趟水过河,不试一试怎么知道。
于是,乡里几个领导一商量,集体举手表态,通过了余国梁的申请,甚至还初步划出了一块地,准备租给罐头厂建厂房。
也是这时候各方面规章制度都不完善,余国梁手里什么都没有,竟然愣是把一项项手续给办了下来。
而就在余国梁东奔西跑办手续的时候,南城这边,蒋红梅已经说通她妈帮忙报名购买生产线了。
钱爱真跑去厂办报了名,回来把一张纸片交给蒋红梅,不放心地又问了一遍:“到时候生产线买下来,你真给我五十块钱?”
蒋红梅把报名单折了折,塞进兜里,说:“妈,你说你叫什么钱爱真,你改名叫真爱钱不是更合适?”
说着,人已经跑出去了。
等钱爱真反应过来,举着锤衣棍子追出去的时候,蒋红梅早跑下楼了。
钱爱真趴在栏杆上怒吼:“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敢说老娘爱钱,蒋红梅,你有种别回家!”
蒋红梅在楼底下抬头往上看,笑了起来:“妈,我不回来,你找谁拿钱去?”
钱爱真:“……”
她还真说不出钱不要了这种话,只好眼睁睁看着蒋红梅慢悠悠地走了。
赵大妈搬了小板凳坐在走廊上摘菜,正好看到母女俩这一出,乐道:“爱真啊,你们家红梅这么本事,你就知足吧!也不看看,过年的时候,她买了多少年货回来,平时回家也时不时地拎点东西,多孝顺的孩子哟!你们夫妻俩呀,真是享上闺女的福了哦!”
看了眼隔壁,赵大妈摇了摇头,从前大家都说柳家儿子闺女都出息,日子越过越好,可现在呢?
照她说啊,当初他们家既然把亲生的给认了回来,就该好好待人家,也不至于后面发生那么多事情。
走廊上的声音传进柳家,坐在沙发上的柳志刚和丁明霞脸色都不太好看。
别人家的闺女挣了钱给家里买这买那,他们家的闺女同样挣了钱,却是一分钱都不肯给他们花。
人家是享上闺女的福了,他们家两个闺女,一个跟男人跑去西北了,一个压根儿就没当这里是个家。
柳志刚烦躁道:“你看看,你找那个白眼狼有什么用,她一分钱不给,背后还要搞小动作。蒋家之前可没说要买生产线,现在倒是去报名了,我看就是那个白眼狼在背后搞的鬼。”
丁明霞也有些后悔,早知道柳绵绵一点不为所动,她折腾什么劲儿?
但是,之前她说要去找柳绵绵的时候,柳志刚可没反对,现在事情没办成,他倒是埋怨上了。
丁明霞阴阳怪气地回怼:“至少我一直在想办法。”
不像柳志刚就会在家里指手画脚的,什么事情都不做,倒是一堆的意见。
“而且,也不是就蒋家报了名,其他的还有好几个呢,多一个少一个的,也没多大区别。”
从君子兰的事情后,这一家子可再不是从前其乐融融的样子了,互相之间都非常不满,动辄就要吵架,吵得厉害了,还得动手。
丁明霞现在也不在乎什么名声不名声、面子不面子了,所以面对柳志刚,也不再是以前温柔小意的样子,该呛就呛。
柳志刚头疼得不行,只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他站起来:“反正后面的事情你少管,省得拖后腿,家里如今这处境,还不是你造成的?”
等他进了屋,丁明霞才翻了个白眼。
钱可是她求爷爷告奶奶的,东拼西凑借来的,还差了一大截,也是她找了在银行上班的老同学帮忙贷出来的。
她不仅要管,还要把柳志刚盯得牢牢的。
军工厂这边倒是也没想到,罐头生产线这种东西,厂子里竟然真有人想买。
且不说生产线价格不低,一两万块钱寻常人家不可能有,关键是大家买这生产线去干嘛呢?
严厂长都有些疑惑了,对沈文山说:“沈副厂长,说实话,之前你提议先看看内部有没有人购买时,我其实是不以为然的,觉得多此一举。倒是没想到最后是这么个情况,看来还是你对大家比较了解。不过,你说大家这么踊跃报名,是不是都看好罐头厂,这个生产线,是否我们没有经营好?”
严厂长技术出身,做事情一板一眼,规规矩矩,这种性格,在原先按部就班,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时,自然能把军工厂管理得井井有条,可市场经济环境下,要说让他想法子给军工厂开拓一条新的道路,却实在是勉强。
沈文山看他一眼,笑了笑:“严厂长,为这两条罐头生产线,咱们开了多少会,想了多少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咱们也没办法。还是尽快回笼资金,做点别的吧。”
严厂长也觉得自己有些异想天开,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
第74章 公开竞标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Tk.html" title="半两青墨" target="_blank">半两青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