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她轻声道,“我曾听长宁提起,她两皇兄素与太子不合,曾陷害多次无果,最终被她父皇发配苦寒之地,如今文帝病重,只怕……”
兰絮停住脚步,瞪大眼睛,“小姐的意思是……安国要发生兵变?天啊!”
林妙仪点头,若只是单纯生病,他们不至于走的这么匆忙。
只是这样也好,不用与沈尧一起回京,也少了几分尴尬。
“对了,小姐,表少爷去哪了?阿招前几日一直同我问起。”
“他……回儋州了。”
“哎,怪不得呢,本还想着等小姐好了,我们能团团圆圆地在一起补过个年呢。”
林妙仪眼神茫然,“新年……已经过去了吗?”
“对啊,小姐,就在你昏迷的时候。”
她低下头,想起昨晚迷糊听到的烟火声,原来,这一年……已经过去。
五日后,府里的事已安排妥当。
孩子们也有了落脚的地方。
林妙仪与兰絮终于踏上了再次回到都城的途中。
马车晃晃悠悠的离开了临县。
……………………
皇宫巍峨耸立,气派庄严,琉璃瓦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紫宸殿内,永安帝端坐龙椅之上,俯瞰众人。
都察院御史李修远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庆国叛乱之一事,我国不宜出兵,若贸然前往,届时我国兵力薄弱,岂不是给蜀国可乘之机。
望陛下三思啊。”
大臣们连连点头附和,“是阿,望陛下三思啊。”
沈诺沉思片刻,迈出一步,低声道,“父皇,李御史此言差已,安国三皇子素与蜀国交好,若他日后登上皇位,再与蜀国联手攻打我国,国之不宁。
难道李御史是想要看到庆国战火纷飞,百姓生灵涂炭吗。”
“可……现在天启城内并无半点消息,或许是……文帝早已有了对策,我国又何需浪费兵力。”
“或许?哼。”沈诺眼神如冰,“李御史,你是要拿我庆国数十万百姓做赌注吗?
是何居心?”
“这……”李修远被怼的哑口无言,他不明白大皇子一向温和谦逊,怎地今日如此咄咄逼人。
沈诺不管不顾,继续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此非安国家事,而是国事,救安国也是在救庆国,经此一事,安国顾念恩情,或可保庆国海晏河清,百年无虞。”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无人再敢言语。
半响后。
柱国公魏京厉声问道,“敢问大皇子,就算出兵,可薛将军又不在,如今之际又应当派谁领兵呢。”
沈诺站直了身子,扫视众人,声音冷若寒冰,“我泱泱大国,难道除了薛将军连个武将都找不出来吗?”
话音未落,殿内一角发出粗旷响亮地声音,“陛下,臣愿带兵出征。”
周围的官员循声望去,不禁摇摇头,发出嗤笑。
说话的人正是李健锐李副将,他已年过四十,身材矮小,面中一道狰狞伤疤,如同两张脸拼凑在一起。
殿中谁人不知,这李副将是个草包将领,脑子不太灵光却空有一身蛮力,陛下曾念他在战场上破了相,所以才给了他个空闲之位,平日里,大家都瞧不起他。
有人暗讽,“李大人,你官职不过五品,只是个副将,可……谁又能当主帅呢?”
沈诺眸光轻转,最后定格在沈尧身上,但见他面色平静,一言不发,有些焦急,他又站出一步,“父皇,儿臣认为,应派……荣王领兵。”
一大臣急忙站出,“陛下,万万不可啊,荣王殿下对带兵一事毫无经验,若去了,只怕无异于以卵击石。”
沈诺目色渐沉,“父皇,荣王虽无领兵经验,可临县一事却多亏他足智多谋方才破了此案,而且他在安国多年,对安国一切了如指掌,儿臣相信,若他肯去,定能解安国的燃眉之急。”
沈尧站在角落里,沉默不语,他握紧了拳头,瞳色骤沉,他在等……等永安帝开口。
主位上,永安帝一双眼睛在殿中流转,晦暗不明。
过了许久,他才问向沈尧,“荣王,你怎么看?”
“臣任凭陛下做主。”
此番话一出口,便把问题又交给了永安帝。
永安帝鹰隼般的眼神打量着沈尧,片刻后,他才眯起眼,不疾不徐道,“既如此,朕决议,封荣王为主帅,李健锐为副帅,予三万精兵,即可前往天启,助安国平定战乱,度过此次危机。”
三万?沈诺面色一凛,刚想上前。
可沈尧却抢先一步,他声音清冽有力,“臣领旨谢恩。”
他垂下眼,心中也松了口气,若他毛遂自荐,只怕适得其反,所以,他……只能等。
他知道沈诺顾忌长宁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而满朝文武除了他……已经没有更好的人选。
可他不能说。
以退为进。
只有这样。
才是最快达到他的目的。
出了宫门,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燕王早已集齐二十万兵马。可这荣王只带三万?无异于螳臂挡车。”
一时间原本反对的人都内心窃喜。
待沈尧走出殿外,沈诺忧心忡忡地追上来,“三万……太少了沈尧,我担心……”
沈尧没回答。
他抬起眼,目光望向安国的方向,远处风起云涌,他眉眼轻挑,低声道,“足够了。”
第42章 永不后悔这世间从没有两全之法
荣王府内,烛火摇曳。
阿招将盔甲套在沈尧身上,“王爷,薛家别院的两个人我们才刚救回来,现在是钳制他们最好的时机,我们……就这么放弃了?”
沈尧转过身,玄铁铠甲覆身,他静立如渊,带着一股隐隐地杀气。
目色也深如寒铁,“文帝对我的恩情,我必须要还,更何况,还有少川在天启,他性子耿直,我担心……他会出事,若燕王真的登上皇位,我的仇……便更难报。”
他在安国筹划多年,也是希望有朝一日在庆国起兵,安国能助他一臂之力。
阿招犹豫了下,小声道,“可……林小姐她们还未回来,我们要不要留下封信和她们知会一声。”
沈尧没回应。
他将长剑配在腰间,远处,暗黑色的的云层被压的很低,一如他的眉眼。
他嘴角扯出一抹苦笑,“阿招,你曾说过,这世间从没有两全之法,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能……永不后悔。”
阿招呆愣在原地。
吴影默不作声。
待沈尧收回视线,他的声音已经肃然凛冽,再不带有一丝情绪,
“出发吧。”
他大步迈出荣王府,翻身上马。
暮色低垂,三万将士高举旗帜,浩浩荡荡地跟在沈尧地身后,马路两侧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人群中,一双清秀的眼盯着沈尧的背影,目光阴冷。
前几日薛家别院的人莫名被救走,在他铺子里订货的吴老板也至今没找到,他实在是怀疑……
不过好在,林妙仪到底是中了箭,也让他解了几分心头之恨。
“跟着林妙仪的人怎么样了?”
“她身边……隐藏着两名高手,而且……她很聪明,这一路她从不去人少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下手的时机。”
薛昭转过身,眼神翻涌,“那就……等她回到都城,我亲自会一会她。”
沈尧去了安国,他倒要看看,他还能护她到几时。
………………
都城外,长宁骑在马上,望向远处,沈尧和一干将士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小,直到……再也看不见。
马儿来回地踱着步子,她手捏缰绳,眉眼低垂,平日里又圆又亮的眼睛里却暗淡无光,写满了担忧。
沈诺安慰她,“回去吧,有沈尧在,你大可放心,父皇和母后还在宫里等你。”
长宁点头。
二人骑马至宫门处。
长宁下马后便跟在沈诺身后,一言不发,她曾听沈诺提起永安帝多次,说他不苟言笑,表情严肃,总是皱着眉头。
她虽生在深宫内院,早已对皇室有诸多了解,可毕竟永安帝是沈诺的父皇,她内心也不免有些紧张,脸上也没有往日的天真烂漫。
宣政殿中,殿内龙涎香香气四溢。
长宁一进门便对着殿内之人行了三跪九叩大礼,“长宁给陛下请安,愿陛下寿元无量,福寿绵长。”
她一口气说完然后“咣咣”地对着地上磕了几个响头,
永安帝沧桑的眼里满是笑意,他视线落在长宁身上,柔声道,“你这小丫头倒是实在,沈诺,把她扶起来吧。”
沈诺想上前,可长宁却抬起头,身子未动,表情认真,“我父皇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次陛下肯出兵帮助我安国,长宁磕几个头不算什么。”
永安帝依旧笑着,“你我二国素有盟约,朕不会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