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沈明哲:“……”他总觉得这个姓方的小子在点他。
  【任恒是什么人呐,那可是铁骨铮铮、名扬四海的尚书大人,是弘安帝的亲信,是镇守边疆十多年的忠臣名将!】
  天幕震声念出这一长串,任恒立刻扬眉吐气。
  什么黑历史,不记得。听听,这才是夸他的正常操作!
  【人虽然傻了点,呆了点,但江湖地位杠杠的!】
  任恒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天幕你不会说话就别说。
  【任恒的加入,给中宗带来的并不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脱离战场太多年,任恒人都胖了几圈,真让他上马打仗,怕把马给压死。】
  周涉忍不住回忆起任恒任大人的形象。
  似乎是有些心宽体胖,但天幕未免太毒舌,这也是后世人的风格,对谁都能损两句,舔舔嘴唇先把自己毒死。
  “给任尚书送一碗参茶。”弘安帝忍俊不禁,“教他少吃点,别失了我宁朝猛将的威风。”
  小太监提着食盒匆匆出门,任恒收到参茶如何感动落泪不提,又有一行人从远处走来。
  “儿臣见过父皇。”
  两道重叠的声音响起,是三皇子和四皇子同时到了。
  两人老老实实上前见礼,余光扫过站在一旁的周涉,脸色顿时微变。
  “嗯。”皇帝淡淡点头,“你们这几天过得不错,还胖了些。”
  三、四皇子垂头解释:“儿臣在家潜心读书,动得少了些……”听这语气,来者不善啊!
  皇帝不置可否,天幕还在说着:
  【中宗缺人才吗?肯定缺。人才当然是越多越好,他需要很多打工人。任恒,就起到了这个桥梁的作用。
  虽然咱们后世对他印象止步于“宁朝猛将误摔下马”、“自封皇帝第一爱臣”这些无厘头的东西,但任恒其实是元老级别的人物。
  于是他投奔中宗的消息传开,各地贤才纷纷而来,顿时人才济济,齐聚一堂。】
  三皇子&四皇子:呵呵。
  所以呢,特意让他们对着周涉,看他未来的光辉成就吗?
  看他造反成真?
  看着周涉那张脸都犯恶心。
  【任家已经完美融入中宗的造反集团,先帝忠臣的光环还在发力,每天都有人前来投效。
  然后某一天,不知道是不是任恒的光环笼罩到了奇怪的地方,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人也派遣使者,送来了投诚信。
  这个部落名叫西归,也表示希望归附。】
  年龄小一些的人对这个名字没有印象。
  但任恒是记得的。
  想当年西归伙同北狄等部落劫掠边关,他和西归打得火气直冒,至今想起来还生气。
  任恒一个支棱起来的大动作,腰挺得笔直,回忆起年轻时的风采:“什么招降!要打就打到底,难道我们还缺这几百人不成?!”
  任端试图劝阻:“爹,想当初盛太宗海纳百川,连异族一并接纳。其实也并无不可吧……”
  还没说完,任恒猛地转过头,伸出手指戳着儿子的额头:“你懂个屁!”
  【原因其实很简单:西归打不过北狄,眼看着被越撵越远,他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诶,我打不过你,我就去找你的敌人。敌人的敌人,不就是我的朋友吗?】
  北边的草原上也有争斗,西归就是打输的那一方,部族势力逐步缩小,到如今不过寥寥数百人,龟缩西北一带。
  所有当过守将的中年人都还记得,西归不是善茬。就算后来被宁朝击退,又被北狄抢占了地盘,也不代表双方能够握手言和。
  任恒听完,当场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一起喷到任端脸上,很明显把任端当成了假想中的西归。
  【首先up叠个甲,咱们都是一家人,民族的争斗是暂时的,手牵手心连心哈(比心.jpg)
  然后再说西归这个部落。西归部族一直游离在外,突然来信说要投降,中宗难得有点犹豫。使者被他关在宅院里,已经很久了。】
  程卓然迟疑道:“难道他真的接纳了西归?”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他很难接受。从大义的角度来讲……
  更难接受。
  庄子谦已经默认自己是中宗阵营,此时忍不住给中宗辩解一句:“中宗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毕竟西归是旧敌,就算龟缩一地,并不能代表他们真的洗心革面。
  “呵呵。”程卓然斜眼看去,喉咙里发出毫无笑意的笑声,“庄大人对中宗知之甚多啊。”
  【在这件事情上,中宗觉得自己不能直接做主,于是找来镇安候庄子谦和任恒——虽然没有辞官,但他已经跑路了,兵部尚书这个职位算是自动卸任。
  他对两个老人说:“现在我有一件事情,需要两位的意见参考一二。”】
  天幕上下晃动。
  内厅里摆设简洁,最后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硕大的地图,沙盘随意摆在中央。中宗严肃认真地问:“两位对西归可有印象?”
  两人面面相觑。
  任恒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他觉得中宗是想动兵剿灭西归,对此不太赞同:“西归虽然阴险狡诈,但毕竟现在的重点是平定天下,不适合动兵向北。”
  庄子谦倒是更懂中宗一些,依稀觉得与这无关。他只做解释,不发表意见:“太宗在位时,倒是与西归常有冲突。西归虽然不是好东西,但也有骑兵数百,只是人数太少,战力比不上北狄。”
  中宗听懂了。他看着沙盘,上面所标记西归的位置,离北疆算不上近,却也称不上远。
  “西归想要归附。”中宗凝神道,“既然如此,此事我就回绝了。牧之,定远,如今人多事杂,新人的安排工作,我就交给你们了。”
  自从两人明确加入中宗的阵营,他就不以当年的敬称称呼,而是称字,显示亲近,也表明各自地位。
  同时起兵的其他三人都已经称王,连最后聚兵的张凭都自封大王,按照常理,中宗早就该称王了。
  但他对于这件事似乎兴致缺缺,只在某些时候能看出来些许逐鹿天下的意图,更多时候,他看上去和从前没有什么区别。
  任恒对此接受良好,但他抓住了重点:“他们想要归附?!”
  中宗平静道:“不错。”
  在庄子谦震惊的目光,他一拍桌子,怒气冲冲:“做什么春秋大梦呢!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拿我们宁朝当茅房?”
  对于他们的沉默不语,任恒视若无睹,他当场一个大转弯,改口道:“大人可以答应他们,我倒要看看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中宗:“……”
  庄子谦:“……”
  你刚才好像不是这么说的。
  但中宗很快同意下来:“既然你要去,倒是可以探探路。还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
  任恒郑重道:“大人放心,当年我也带兵,我会保护好士兵。”
  “我相信你,这个不是问题。”中宗幽幽道,“听说西归骑兵甚佳,你既然要去,无论事态如何,帮我多弄点好马回来。”
  青州产马,甚至还有一个马场。在他的经营下日渐庞大,能供应得起目前的骑兵数量。
  但老话说得好,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他现在就很想知道西归的马到底有多好。
  【中宗口头上同意了西归归附的提议,让任恒带着千人前去面谈。他自己则带兵南下,正式参加角逐。
  当然,现在天下不稳,他没有直接表示自己也要造反,而是抬出了先帝的名义,说自己受先帝恩泽,如今看着皇帝尸骨未寒,天下大乱,实在于心不忍,不得不起兵肃清天下。
  弘安帝真是一个好用的筏子,活着死了都好使,谁来了都得借他用用。】
  弘安帝:“……”
  四皇子找到机会,嘻嘻一笑:“大外甥,你想当‘周凭’就直说嘛。”
  还当谁看不懂似的。
  某凭犹如一个形容词,被用上了。
  周涉大惊失色,当场开演:“臣确实心念陛下恩泽,时时刻刻牢记,永不敢忘。若非殿下身体有恙,臣也不必出头了……”
  再配上几个诚恳的眼神,效果拔群。
  四皇子被他那句“身体有恙”气得险些厥过去,很想问他:我身体有恙赖谁?
  围在皇帝身边的一群小太监、侍从听见他们的唇枪舌战,忍笑忍得很难受。
  周大人虽然从前不在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倒把恶心人的手段学了个十成十。
  【庄子谦带兵镇守明远关,巡安军分出部分人马,一路南下。一开始非常顺利,巡安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破城之后,百姓起初还觉得担忧,但是体验感很好,下次也很欢迎,总之军民尽欢。
  文武官员那边同样选择立刻投降——投谁不是投啊,周大人,我们真的非常看好你哦。】
  百姓们纷纷松了口气。
  不过,这样的军队当真存在?虽然都知道巡安军待遇好,但是蚊子腿也是肉,那些军队将领不也喜欢抄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