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雷骁示意她坐回座位:“小李分析得很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技术大队正在对现场符号进行处理,今天应该能够出结果,到时候我们再来分析。现在……”
他环顾四周, 提高了音量:“时代在变,罪犯的作案手法也在变、犯罪动机也会变。小李同志的分析跳出了传统的仇杀、情杀、财杀等惯有思维框架, 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带着九十年代流行文化色彩的视角, 能够合理地解释现场矛盾与混乱的根源。因此,我赞同以上推断:这三起凶杀案, 是一个模仿者的笨拙表演。”
郑瑜凑近徒弟,悄声夸奖:“干得漂亮!”
李秋芸看着郑瑜, 嘴角微勾、眸光晶亮。被领导肯定、师父夸奖的感觉,真不错。
雷骁继续总结:“凶手在试图模仿罪案剧中的杀手,但却很拙劣,七像八不像的, 工具也不趁手、不锋利,从这一点来看,凶手应该年纪不大,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极不稳定。”
“但同时,凶手沉迷于那些血腥暴力的境外影视作品,并试图模仿里面的情节来获得某种心理满足,比如说得到认同、得到关注,以此来宣泄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他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杀手,更像一个……走火入魔的、疯狂的、可悲的影迷。”
“因此,我认为,这三起案子完全可以并案侦查,侦查方向应该立刻调整为重点排查:近期大量观看过类似境外暴力犯罪影视作品、性格孤僻内向、可能有社交障碍或现实受挫经历,比如失业、失恋的年轻男性,年龄范围可能在16至25岁之间。”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郑瑜第一个发言,语气果断:“雷队,赵队,我完全赞同秋芸的判断!我们之前可能确实陷入了思维定式。这条基于犯罪模仿的心理画像线索非常宝贵!我建议,立刻以此为核心,重新梳理整合所有现场证据,尤其是那些看似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模仿痕迹。”
范威站起身,目视众人。
“好,那我们重新进行三定侦查法分析。首先,确定性质。这是一起系列模仿型连环杀人案,凶手为低组织能力、高宣泄需求的年轻模仿者,动机源于扭曲的心理需求与影视剧刺激,非传统恩怨情仇。”
“接下来,确定侦查范围。立即行动!重点排查全市范围内的录像带出租店,尤其是那些以出租境外暴力、惊悚、犯罪类影视出名的、音像店、以及可能传播此类内容的地下渠道。同时,在各辖区摸排符合心理画像的男性,年轻、孤僻、有暴力视听癖好、近期可能受挫的年轻男性群体。”
范威看向李秋芸:“小李,你看美剧比较多,马上列个清单,把你熟悉的、常去的音像店名称、地址写下来。”
李秋芸立刻站起身,大声道:“是!”
范威继续布置任务:“我们必须定时破案,目标是国庆前。必须争分夺秒,锁定嫌疑人,坚决阻止其再次作案,彻底平息社会恐慌,保障国庆期间绝对安全!”
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回应:“是!”
砰!
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赵景新带着技术大队两名核心成员快步走了进来。他们面色凝重,显然是刚刚完成了某项紧急分析工作,连敲门都省了。
“雷队,赵队,郑队,正好你们都在。”赵景新没有任何寒暄,直接走到主控电脑前,将一个U盘插入,动作干净利落,“我们对第三起案件现场的所有高清照片进行了二次技术处理,尤其是这个符号——”
组员将一张经过多重锐化、对比度增强和边缘处理的超清图片投射到中央大屏幕上。那原本在原始照片中显得模糊混乱的血色涂鸦,此刻变得清晰了许多。
赵景新指着图片:“我们排除了大部分无意义的划痕和飞溅血迹,发现这不是无意识的涂鸦,也不是什么复杂的花纹,而是数字。数字被凶手用一种扭曲、颤抖甚至可能带着某种剧烈情绪的方式书写了下来,但基本的结构和笔画特征可以被识别。”
激光笔的红点稳稳地圈出三个部分:“看这里,这个椭圆形的闭合结构,虽然歪扭,但是一个0;这里,这笔直的下行线和短促的横杠,尽管笔画断开且潦草,但模式符合7;最后这个,”光点移动到最下方,一个看起来像被随意绕圈的线条,“仔细看它的起笔和收笔方式,还有这个环状结构,虽然写得极差,但确是9无疑。”
0, 7, 9。
三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以这种血淋淋的方式,出现在残忍的谋杀现场,显得格外诡异、冰冷,又充满了某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刻意感。
会议室内刚刚因为李秋芸的分析而稍稍活跃的气氛,瞬间再次冻结。所有人都盯着这三个数字,试图解读其背后的含义:日期?门牌?某种代号?还是凶手的随机乱写?
有人举手提问:“有没有可能,是日期?下次作案时间是9月7号……不对啊,第一次犯案时间是9月12号,第二次犯案时间为9月16号,第三次犯案时间为9月18号,下一次怎么也不可能是9月7号嘛。”
另一个发言:“有没有可能,是他原本打算9月7号作案,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推迟了?”
马上就有人接口:“那0呢?你们说了半天,只涉及到9、7这两个数字,根本没提到0这个数字啊。”
日期这一条卡了壳,大家又试图往门牌号上进行讨论。
“709?”
“907?”
“079、097?”
突然,有人想到了什么:“有没有可能是身份证尾号?”
马上又有人回应:“三名受害者的身份证尾号里没有同时包含0、7、9这三个数字。”
“那……有没有可能是下一位受害者的身份证尾号?”
一想到这种可能,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范威立刻对雷骁说:“雷队,咱们得立刻筛查全市居民身份证尾号,后面三位是0、7、9的都得重点关注。”
雷骁皱眉道:“这个工作量很大啊。”
郑瑜立刻建议:“联系数据中心吧?电脑查起来比较快。”
压力现在给到了数据中心。
在数据中心强大的运算能力下,筛选指令发出后不久,结果便赫然呈现在大屏幕上。整个晏城市,身份证号码尾数包括“0、7、9”这三个数字的35岁以下年轻女性共有百余人。但当加上“体型瘦弱”这一根据前三位受害者总结出的粗略体貌特征,以及初步排查掉的明显不符合条件者后,范围急剧缩小。
雷骁拿到名单,先夸了一句数据中心的效率:“反馈真快!幸好今年录入了居民信息,数据中心还真是一刻都没闲着。这要是靠各个派出所户籍民警去手动查找,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名单上这三个名字,被红色边框醒目地标注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苗薇,22岁,晏城第二纺织厂女工,现居住在城东区棉纺厂职工宿舍3栋207室,因为是集体宿舍,夜间下班需独自经过一段灯光昏暗的厂区小路。苗薇身高约158cm,体重约42公斤,非常瘦小,梳着简单的马尾辫,长相清秀但面色有些苍白,常带着疲惫感。穿着朴素,多是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或廉价的的确良衬衫。
她来自晏城下辖县农村,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即进城打工,为人老实内向,在厂里几乎没什么朋友,是那种扔进人堆里就找不到的安静女孩。生活轨迹极其简单,基本就是“宿舍-车间-食堂”三点一线。最近因为夜班产量问题被小组长批评过几次,情绪有些低落。她是三名女性中,生活工作环境与前三起案件事发地气质最为接近的一个。
第二个目标人物,是廖婷婷,24岁,晏城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目前处于待业状态,偶尔做家教兼职。她现在住在与同学合租的老式居民楼的顶楼,没有电梯,楼道灯常坏。廖婷婷身高163cm,体重约45公斤,戴一副黑框眼镜,文静瘦弱,带有书卷气。喜欢穿长裙和针织开衫。
她家在外省,是家中独女,父母是普通工薪阶层。学习成绩优异,但性格有些孤高,不善交际,毕业求职屡屡受挫,近期情绪较为焦虑迷茫。为了节省开支,与同学合租在距离市区稍远、租金便宜的老小区。晚上常常为了散心或者做家教晚归。
最后一个目标女性名叫彭丽娜,19岁“蓝月亮”发廊的实习洗发小妹,住在发廊老板提供的集体宿舍里,宿舍位于发廊后巷的一栋老旧阁楼,环境复杂。她身高160cm,体重约44公斤,打扮比实际年龄成熟,尝试烫发和化妆,但难掩稚气。身材纤细。
彭丽娜来自本省偏远乡镇,早早辍学进城打工。性格比前两位外向一些,带着点小地方来的野性和对城市生活的憧憬,但也因此更缺乏防备心。发廊工作下班极晚,通常要到凌晨,需要独自穿过复杂的后巷才能回到宿舍。爱看言情小说和时尚杂志,偶尔会去附近的露天舞厅跳舞。
这份名单被迅速打印出来,分发到刑侦支队每一位成员手中。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