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少年人的热情带着不顾一切的热度,仿佛京都大学就在眼前,唾手可得。
  反应最为强烈的,却是应松茂。
  他虽然人在岳州,但却一直和姜凌通信,保持着对她的关注。听到这个消息,他先是愣了一下,待反应过来之后,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席卷了应松茂,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咧开,几乎要咧到耳根。
  姜凌要读我姑姑的研究生?这真是……太好了!
  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就仿佛,只要姜凌读了自家姑姑的研究生,他与姜凌的关系便能更深一步。
  通信了这么长时间,总感觉姜凌对他尊敬有余、亲密不足,现在这个消息无形中给了应松茂一丝希望:从同事到师妹,更加亲近了,是不是?
  应松茂搓着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两步,然后猛地站定,快步回到自己的座位,拉开抽屉翻找信纸和钢笔。铺开带着淡淡墨香的信纸,他提笔就写,笔尖在纸上划出急促而有力的沙沙声。字迹比平时更加飞扬跋扈,透着按捺不住的雀跃:
  “亲爱的姑姑:
  展信佳。许久未见,侄儿松茂甚是想念。今有一件喜事,迫不及待要与您分享。我曾经就职的晏城市局刑侦支队,有一位惊才绝艳的女刑警,名叫姜凌。她能力超群,思维缜密,屡破奇案,尤其在对犯罪心理的洞察和分析上,有着令人惊叹的天赋与直觉。其业务水平之高、为人之正直、求知之热忱,实乃侄儿生平仅见!
  侄儿深知姑姑您求贤若渴,致力于推动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与实战之结合。今姜凌同志立志报考您门下研究生,实乃珠联璧合之佳话。恳请姑姑在考试及未来学业中,对姜凌多加关照,不吝赐教,倾囊相授。此乃国家公安事业之幸,亦是我应家之荣光。侄儿在岳州翘首以盼姑姑佳音!”
  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跳舞,力透纸背。
  应松茂反复读了两遍,满意地折好信纸,郑重地塞进信封,贴上邮票,寄了出去。
  他仿佛已经看到姜凌在姑姑门下大放异彩,而自己作为引荐人和“自己人”,与她的关系更进一步。姜凌与自己之种那种若有若无的疏离感,也将因为姑姑这个纽带的存在,逐渐消散。
  而在晏城的姜凌,并不知晓应松茂写了这封信。
  时间在紧张的复习和日常的案件处理中悄然滑过。
  日历翻到十一月下旬,一场酝酿已久的强冷空气如同出闸猛兽,席卷了整个晏城。气温断崖式下跌,铅灰色的厚重云层低低压在城头,酝酿着一场规模空前的秋末暴雨。
  11月23日,深夜。
  轰——
  一道惨白的、扭曲如树根的闪电,骤然撕裂了晏城城北沉寂如墨的夜空,紧随其后的是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天地都劈开的炸雷,整座城市似乎都在雷声中颤抖了一下。
  几乎就在雷声炸响的同一刹那,另一种更尖锐、更凄厉、穿透力更强的声音,撕裂了密集的雨幕,由远及近,疯狂地冲击着人们的耳膜。
  ——是消防车的警笛!不止一辆。
  尖锐的笛音在狂风暴雨中交织成一片令人心悸的死亡交响。
  位于城北工业区边缘,靠近老货运铁路线的“兴隆建材仓库”,此刻已化作一片烈焰地狱。
  第106章 纵火
  建材仓库着火了!
  风助火势, 火借风威。
  即使是倾盆大雨,也没有让火势消减半分。
  噼啪!噼里啪啦!
  轰——
  木材爆裂声、玻璃炸裂声、以及不知名化学品猛烈燃烧发出的沉闷爆炸声,此起彼伏。
  空气中弥漫着极其复杂、令人窒息欲呕的刺鼻气味。
  干燥木材燃烧的焦糊味, 各种化工油漆、涂料被高温分解后产生的剧毒化学气体的辛辣恶臭, 塑料制品燃烧散发出的浓烈黑烟和特有的甜腻怪味……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 形成一股致命的毒瘴,即使隔着几条街区,也能清晰地闻到那令人作呕的气息。
  火光瞬间映红了半边天空。
  附近的居民被惊醒,惊恐地趴在窗户上,看着那如同末日降临般的景象, 脸上写满了恐惧和不安。
  消防车刺眼的红色警灯在雨中疯狂闪烁。高压水龙带喷射出粗壮水柱,撞在熊熊燃烧的仓库外墙和屋顶上, 发出震耳欲聋的的巨响,瞬间蒸腾起遮天蔽日的白色浓雾。
  这场人与火的惨烈搏斗,持续了整整三个多小时。在消防队员奋不顾身的全力扑救下,火势终于被艰难地压制下去。
  但眼前的景象, 比燃烧时更加触目惊心。
  曾经庞大的仓库,如今只剩下一个巨大、焦黑的废墟骨架。
  消防员穿着被泥水和灰烬染得看不出本色的厚重防护服, 像在泥潭中跋涉, 一寸寸地搜索着废墟。
  很快,一个令人心情沉重的消息传来。
  紧邻仓库主体东侧, 一座用红砖和预制板搭建的、相对独立的值班休息室内,发现了一具尸体!
  接到紧急通知时, 姜凌刚结束一个盗窃案的案情分析会,正准备继续啃专业书籍。一大队新任队长范威推门进来,声音里带着急促的喘息:“城北兴隆建材仓库,特大火灾, 初步判断人为纵火,发现一具尸体。姜凌,你也跟我们去一趟。”
  警车在暴雨如注的深夜街道上疾驰,车轮碾过积水,溅起高高的水花。
  越靠近城北工业区,空气中那股刺鼻的、混合着焦糊、化学品燃烧的恶臭就越发浓烈,即使紧闭车窗也无法隔绝,顽固地钻进鼻腔,刺激着姜凌敏感的嗅觉神经。
  到达现场外围,警戒线早已拉起。
  现场指挥的消防大队长浑身湿透,脸上满是烟熏火燎的痕迹,声音嘶哑地向范威介绍着情况:“……火太大,烧得太透了!里面全是易燃物,根本控制不住!值班室,就在那边,火灭了才发现人……”
  姜凌跳下车,冰冷的雨水瞬间打透了她的警用雨衣帽檐,顺着脖颈流下,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她跟着范威,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警戒区。
  那股先前在车里就闻到的恶臭,此刻更是浓烈了十倍、百倍。姜凌强忍着生理上的不适,仔细地扫视着这片废墟。
  在一面尚未完全倒塌的、被熏得乌黑的砖墙上,清晰地呈现出巨大的、典型的“V”字形燃烧痕迹,尖端指向地面——这是强烈火源起始点的标志。
  技术科的同事正拿着强光手电,在不同的位置标记着。
  姜凌的目光随之移动,在相对开阔的地面上,能辨认出至少三处烧灼痕迹特别严重、灰烬颜色更深的区域,呈不规则分布——多个起火点!这是人为纵火!
  那间发现尸体的砖石结构的值班休息室,孤零零地矗立在仓库主体边缘,相对完整,但外墙被熏得一片漆黑,所有的窗户玻璃都炸裂了,窗框扭曲变形。门口的地面一片狼藉。
  技术科的老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勘查员,戴着厚厚的口罩和护目镜,正蹲在值班室门口仔细检查门锁。
  看到范威和姜凌过来,他站起身,指了指那扇同样乌黑的木门:“范队,姜组,门锁这里,有点问题。”
  门锁的金属部分有明显的、新鲜的刮擦和凹陷痕迹,与周围被烟熏火燎的陈旧痕迹格格不入。
  老周的声音透过口罩显得闷闷的,带着一丝疲惫:“门锁被外力破坏,但具体是案发时凶手弄的,还是消防员破拆救人时留下的,现在没法确定,得等技术处理。”
  “关键物证初步发现几个。”他指向靠近仓库主体废墟边缘的一处泥泞,“第一,那边发现一个被烧得严重变形、几乎成铁疙瘩的铁桶,桶壁内侧有深色可疑液体残留,气味刺鼻,疑似装助燃剂的容器。第二,在值班室门口和仓库内部起火点附近,提取到几份燃烧残留物的样本,灰烬颜色和质地很特殊,不像普通建材,像是某种包装材料,具体是塑料编织袋还是油布,需要实验室分析。”
  他的语气沉重下来,指向值班室内:“第三,死者遗体旁边,发现一个烧焦变形的铝制饭盒,盒盖被冲开或炸开了,里面有糊状的碳化物残留,像是没吃完的食物。初步判断,死者可能在起火时正在吃饭,或者刚吃完不久。”
  姜凌的视线从这片被大火烧过的废墟,移到砖石结构的值班室,最后定格在那具尸体。
  一个破碎的、几乎无法辨识的画面突然出现在脑海中。
  同样是暴雨倾盆的深夜,同样是火光冲天,同样有砖石结构的建筑在烈焰中坍塌,同样有多点起火的痕迹。画面的背景里,似乎还有一份摊开的、卷宗编号模糊的档案,上面用红笔潦草地标注着:
  “纵火系列……手法升级……特征未明……”
  姜凌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她猛地抬起头,目光穿过重重雨幕,盯着那片死寂的废墟深处。
  这绝不是一场孤立、偶然的纵火。
  前世,这场大火之后,还会有更猛烈、更凶残的火灾发生。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