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郑瑜停顿片刻,扫视全场:“李强24日一大早就离开了小区,至今没有踪影,他的嫌疑很大。”
第77章 徐满仓
郑瑜一口气汇报完, 一双眼睛亮亮地看向姜凌,等待她的评价。
姜凌觉得她这样子,有点像个等着老师公布期末考试成绩的学生, 微笑道:“能够将周大明这个逃过一劫的人找出来, 并进一步发现李强的嫌疑, 工作细致认真,很好。”
郑瑜受到鼓励,继续补充:“李强行踪不定,深夜活动无人注意。他是小区常住租户,观察力强的话应该能发现刘美凤煮豆浆放豆粉的习惯。尤其是案发后突然消失, 这说明他心虚,有重大嫌疑!”
姜凌问:“李强有报复动机, 可以列为嫌疑人。但案发当日消失是巧合还是畏罪,这点有待进一步调查。”
郑瑜响亮回应:“是!我们会继续跟进。”
雷骁扫视全场:“前面两组已经列出四名嫌疑人,都具有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但目前缺乏直接证据。接下来, 就由小梁来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具备报复社会动机的嫌疑人到底有哪些。”
梁有训走上台, 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嫌疑人名字:“这两天我们调查平安里社区, 发现小区居民的怨气不小。按照上一次开会时确定的侦查范围、心理特征,我们最终筛选出三名嫌疑人。”
紧接着, 他在名字旁边贴上一张生活照,开始对三名嫌疑人进行介绍。
第一个嫌疑人, 叫胡广志。
胡广志今年50岁,原市供销社会计,秃顶戴金丝眼镜,衬衫口袋别三支钢笔。胡广志精通珠算账本, 但因为供销社被不断出现的商场淘汰而下岗。他的妻子跟一个个体户跑了,临走前还留了张字条,说他活该被淘汰。
社区居民都知道胡广志,因为他明明口袋里没有钱,但还经常穿得光鲜亮丽地出现在小区八卦集中地——那棵位于社区中央的银杏树下,大谈特谈往日辉煌,骂现在的改革开放就是搞资本主义复辟,骂刘美凤这样的个体户是蛀空国家的蝼蚁,曾经不只一次指着刘美凤的早餐摊说:只有少一点这样的个体户,国家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听到胡广志的介绍,底下坐着的人开始讨论起来。
“真没想到啊,都九十年代了,竟然还有人骂改革开放是那啥复辟?”
“这种人挺可怕,思想观念落后,又受过刺激,估计神经已经出问题了。”
“像他这样的财务技术人员,要是肯顺应时代变化,重新再就业完全不是问题,偏偏死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看新事物不顺眼,真是悲哀!”
果然不愧是三星级犯罪动机,第一个嫌疑人就引来大家的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意见。
姜凌记得前世曾听过一句话: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供销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曾经是最好的单位之一,能够进供销社当会计,胡广志应该是享受过那个时代的红利。
也正因如此,他才无比抗拒个体经济的兴起。
梁有训在胡广志的名字旁边画了三颗星星,看着姜凌说:“小姜老师,我按照你那天的星级划分,也对三名嫌疑人给出等级。胡广志憎恨个体户,在早餐摊豆浆里投毒,报复社会动机明显。而且胡广志是独居,没有人能够证明他案发时间点的行踪,他有很大嫌疑,定为三星级。”
姜凌微微颔首。
这个星级评定能够在刑侦领域推广,也是件不错的事。至少,能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分析变得生动、有趣一些。
梁有训继续介绍第二名嫌疑人。
陈阿婆,陈翠梅,今年68岁,裹小脚,独居。丈夫早逝,她独自抚养唯一的儿子长大,母子感情很好。二十多年前儿子因为见义勇为追小偷被捅死,凶手却因未成年只判了劳教三年。
陈阿婆精神几近崩溃,将街道办发的锦旗剪碎,从此变得对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憎恨,经常唠叨:“这世道坏透了,好人活不长,坏人活千年!”
据群众反应,陈阿婆曾尝试往居委会发的绿豆汤里投放沙子、石块,被发现后她往地上吐口水,骂大家都是坏人,不配吃好东西。她还曾指着公安局大楼骂警察包庇坏人、不作为,应该全都抓起来劳改。
听到这里,现场一片寂静。
大家的内心都有些沉重。
寡母带大独生子,好不容易儿子长大了,却因见义勇为而牺牲,陈翠梅的遭遇令人同情。
她最恨的,应该是杀人的小偷只判了三年,可她的儿子却因此丧命吧?
即使社会给了荣誉,那又怎样呢?
寂静之后,大家终于开始说话,但声音都压得很低。
“等案件破了,不管是不是陈阿婆,我们都多关心一下她吧,真的太可怜了。”
“找个性格好的女警上门去劝劝老人,和她普一下法,真不是我们包庇坏人,是一切都得按法律办事。”
“见义勇为者,应该大力表彰,应该做好家属安抚工作,不能让英雄流血、家属流泪吧?”
说到后来,话题已经偏了。
雷骁不得不控制会场节奏:“陈阿婆的情况我会向领导汇报,大家先讨论这个案子。”
有人举手:“雷队,我觉得这个陈阿婆不可能投毒。”
其余人都开始附和。
“是啊,英雄的母亲,怎么可能投毒呢?”
“你看她最大的愤怒表达方式,也就是往绿豆汤里放点沙子,又吃不死人。”
“她年纪大了,儿子死了,发点牢骚也在情理之中,不至于害人。能够培养出见义勇为儿子的母亲,心地一定是善良的。”
“陈阿婆裹小脚,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这说明她连走路都是颤颤巍巍的,怎么可能躲过众人的视线偷偷在半夜里投毒?”
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有时候,由好人变成坏人,不过就是一念之间。”
“她儿子死了,生活没有盼头,投毒报复社会也有可能啊。正好趁着这波社会关注,为儿子发发声。”
“英雄的母亲就一定不会作恶吗?也不一定吧。”
“投毒又不需要多大的力气,正是因为裹小脚行动不便,没办法采取更激烈、更需要体力的报复方式,所以她才采取投毒方式报复社会嘛。”
梁有训等大家讨论声渐小,这才在陈翠梅这个名字旁画了两颗星星:“她有报复社会的动机,有作案时间。但命运凄惨,令人同情,因此我们将她定了两星级。”
最后一个人,是徐满仓。
姜凌记得他,人称徐大爷,前不久还与社区干部发生过冲突。
徐满仓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刑警,旧警裤永远笔挺,常用的口头词是“纪律”、“底线”。小区始建于1956年,徐满仓是第一批住户,对平安里社区有深厚的感情。他儿女都在省城工作,自徐满仓两年前爱人去世后,儿女便想接父亲去省城安度晚年,但都被徐满仓拒绝。
梁有训拿出一迭子复印件:“徐满仓嫉恶如仇,眼睛里容不得一颗沙子,经常向居委会反应小区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从居委会、派出所复印出来的材料,里面都是徐满仓上门反映的社区问题。包括邻居偷窃、外来务工人员打群架、社区干部腐败、偷电现象严重等。哦,反映最多的,是小区渍水问题、道路问题、乱搭乱建问题。”
“六月底晏市进入梅雨季节,平安里社区因为路面积水导致蚊蝇滋生、出行困难。据社区居民反应,徐满仓曾与前来了解情况的社区干部王干事发生激烈冲突,徐满仓骂对方是废物,还指着公安局大楼说平安里现在太乱了,不是人住的地方,丢了全市的脸。”
梁有训皱了皱眉:“徐满仓是从咱们公安局退休的老刑警,按理说不应该会知法犯法。我从情感上不愿意把他当成嫌疑人,但群众都说他怨气重,而且他在案发当晚自述在家睡觉,没有目击证人。他是老住户,应该清楚徐美凤的豆浆秘方以及藏豆粉的位置。所以,我还是把他列进嫌疑人名单里了。”
停顿片刻之后,梁有训摇了摇头:“退休刑警被列为嫌疑人,我个人觉得可能性很小,因此将他定为一星级。”
所有人都抬头看着贴在徐满仓名字旁边的那张照片。
那是一张褪色的旧照片。
照片里,徐满仓穿一身旧式警服,腰杆挺得笔直,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很是精干利落。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徐满仓是新中国成立后入职的第一批警察,是一名以预防、制止和侦查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基本职责的警察。
即使退休了,守护一方安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应该深植于心,怎么可能投毒、危害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呢?
七名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已经汇报完毕,会场却因为徐满仓这个名字的出现而陷入静默状态之中。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