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平安里社区是晏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政法系统单位的职工家属院,目的是解决机关干部和普通干警的住房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老住户调离、退休或子女长大分户,房子开始流转。一些非政法系统的单位,像早期的商业局下属公司、本地小型国企等,通过交换或分配,也获得了一些房源,安排其职工入住。社区不再是纯粹的政法大院。
林卫东与肖文娟为大女儿姜凌购置的新家,就在这个老小区里。
平安里小区整体布局规整,靠近路边的是一排排的四层砖混建筑,红砖墙、红屋顶,人称“红房子”,普遍面积不大,但厨卫配备齐全。后面全是带小院的两层小楼,那是干部楼。
道路横平竖直,道路两旁种着梧桐树,年代久远的小区,行道树都长得很茂盛,梧桐树已经搭成绿荫,遮天蔽日,一走进去就能感觉到夏日的荫凉。
走在笔直的政法路上,李振良他们仨东张西望,不断地发表着感慨。
“组长,你爸妈对你真好,这个小区因为就在公安局对面,房价听说不便宜啊。”
“小区虽然有点老,但这树长得可真好,夏天好凉快。”
“唉呀,我就喜欢老小区的氛围,热闹、和谐。”
的确,这个社区烟火气十足。
对面是晏市公安局,步行几分钟就是法院和检察院,与公安局构成政法三角区。
出大门往北走,是老牌的国营百货商店;往南走,是一个大菜市,沿路邮局、小学、幼儿园,小区内还有一楼小区居民自家开的副食店、裁缝店、早餐店,生活很方便。
林卫东夫妻俩也是动用了一些关系,才打听到这里有一套房子有出售意向。
原房主是一位退休的老公安,因为子女都在沪市工作,他便和老伴前往沪市与子女团聚,房子就空了出来。
林卫东打听到这个情况,立刻就与原房主联系上。
恰好原房主与林卫东共事过一段时间,一听说他要买了给女儿住,立马同意卖房。系统内部职工买卖,很快就把手续办了下来。
肖文娟这段时间留下来,就是在打扫、整理老房子,再添置些新窗帘、新沙发、新的床上用品等等。
终于将老房子归置一新,肖文娟买了一大堆食材,准备为女儿和女儿的同事做一顿好吃的。
这一顿饭,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都在为姜凌感到开心。
姜凌有了新家。
这个家里,有一个独属于她自己的房间。房间里,有新床、新枕头、新被子,崭新的梳妆台、衣柜、书桌,朝南的木窗刷了浅浅的绿漆,浅绿窗帘盒子下面挂着漂亮的两层窗帘,一层白纱、一层浅绿碎花,风拂过,如童话般梦幻。
这个家里,有一间客房,父母、妹妹和奶奶随时可能会来住。
这个家里,有一个不算宽敞的客厅、一个小小的厨房,还有一个干净的厕所。
厨房一炒菜,饭菜香味便飘到客厅。
这个家,盛满了姜凌曾经的梦想。
满足了她所有的期待。
吃完晚饭,送走同事之后,姜凌的嘴角一直带着压都压不住的笑容。
关上门,姜凌伸开双臂,主动抱着满身油烟气的肖文娟,轻声道:“妈妈,谢谢你。”
肖文娟泪盈于睫,回抱住女儿:“不谢不谢,这是妈妈应该做的。”
第二天一早,窗外鸟鸣声叫醒了姜凌。
姜凌精神百倍起床,走出卧室便闻到一股浓浓的豆香味。
肖文娟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楼下那家早餐店的豆浆、油条味道不错,你尝尝?我再给你煎个蛋,吃了好上班。”
姜凌觉得,人生真的很幸福。
第71章 设备科
吃过肖文娟做的爱心早餐, 姜凌披着晨光去上班。
平安里小区生活的确方便,但到底是老社区,各种基础设施都老化了。
红色砖墙不少地方开始风化, 一楼住户私搭乱建, 占用公共空间。虽然通了自来水、各家都有独立厕所, 但排水系统、电路老化仍是老大难问题。
有些住户已经开始使用煤气灶,但有些住户还是习惯使用煤炉,蜂窝煤堆在楼道里,把本来就狭窄的楼梯间挤得满满当当。
小区里抬头就能看见电线如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地拉扯着。
路面破损严重, 坑坑洼洼的,一下雨肯定会积水泥泞。
不过这一切, 都没有阻挡居民们的生活热情,有些人自发地修缮墙面、路面,有些人在一楼空地种花种菜,有些人在梧桐树上牵起绳子晾晒衣物。
姜凌住在西区6栋一单元302, 走出单元楼,便看到对面楼栋一楼最东侧的那一户, 在院子里搭了个遮阳棚, 棚子下面支着几张桌子,看样子是做早餐生意的。
空气里飘来姜凌在经过对面早餐店时, 特地多留意了一下。
早上母亲给她买的豆浆的确好喝,豆香味十足, 甜度适中,喝着既浓稠又丝滑,口感很好。
早餐店也没挂什么招牌,在摊子前忙碌的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 她身上系着条红色围裙,笑容灿烂,手脚麻利,一边炸油条一边招呼着客人。
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头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她一见便笑眯眯地说:“刘老师,还是老样子,一碗豆浆、两根油条?您先坐着,我马上送过来。”
站在油锅前等油条的一名三十来岁的女人撇了撇嘴:“你搞快点啊,我还要送小勇上学呢。”
摊主的一张脸被热油蒸腾起来的油烟熏得发红,但她依旧笑意盈盈:“好嘞,美娟妹子莫急,马上就好。”
站在叫“美娟”的女人前面的,是一个戴眼镜的男人,他往一旁让了让:“刘婶,我不急,油条先给她吧。”
摊主一边感谢一边对众人解释:“早上大家都忙,互相体谅一下,谢谢了。豆浆桶就在那里,喝多少自己倒啊。”
早餐摊做的是街坊生意,基本都是熟客,豆浆自己取,零钱自己找,要是实在没带钱欠着下次给都行,主打一个相互信任。
姜凌看了一眼,便匆匆离开。
昨晚她被照顾着没有加班,但雷骁他们可是一直连轴转呢,也不知道筛查结果出来了没有,有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
耿立华虽然可疑,但姜凌不打算多嘴,一切由证据说了算。
她有罪犯档案为辅助手段,但晏市警方不知道。
此时的耿思敏只有12岁,还没有成为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没有被医闹家属张强伤害;此时的耿立华还在晏市医学院设备科当工人,没有执刀砍向张强。
到底是不是耿立华干的?
姜凌相信他一定会在嫌疑人名单内,到时候再认真调查。
如果真的不是他,那他当年在监狱所说的梦话,那就真的是梦话。有时候人在心理脆弱时会把自己幻想成穷凶极恶的杀人犯,以此来满足内心那卑劣的、不可为人道的阴暗需求。
如果真的是他。
那证明将犯罪心理画像技术与刑侦画像技术相结合,是一条可行、可信的全新刑侦道路。
未来可以加强与洛云琛的合作。
平安里社区就在市公安局对面,从小区大门走出来,过一条马路,就到了工作单位,走路五分钟,这种感觉还挺美的。
通勤时间短、单位工资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关键很有成就感——这一刻,姜凌很满意自己的现状。
一走进办公室,电话铃便响了起来。
姜凌接起。
电话那头传来雷骁兴奋的声音:“快来!犯罪嫌疑人名单已经出来了。”
姜凌很冷静:“几个?”
雷骁嘿嘿一笑:“11个!交叉筛查的结果,只剩下11个了。”
姜凌再问:“耿立华在不在其中?”
雷骁故作神秘:“你猜?”
姜凌从他的语调里已经猜到结果:“在。”
姜凌叫上李振良一起去专案组指挥部,第三会议室。
办公室里挤满了人,屋子里弥散着一股浓烈的烟味,即使开着窗户、吊扇都没办法驱散。
姜凌皱了皱眉。
工作单位什么都好,就是办公室不禁烟这一条不太好。
姜凌暗自想,等什么时候我有了话语权,一定要大力推广公共场合禁烟令。二手烟吸入,有害身体健康啊。
雷骁一见到姜凌便兴奋地挥手:“来来来!昨天我们熬了个大夜,提前把嫌疑人名单搞出来了!”
时间回到昨晚,凌晨三点。
姜凌是唯一一个被雷骁特批,可以回家睡觉的人。
其余人等,全都汇聚在专案组指挥部。
窗外夜色浓稠如墨,会议室内却灯火通明,烟雾弥漫。
空气里充斥着浓烈的烟味、汗味、纸张油墨味和一种近乎燃烧的紧迫感。几十名刑警汇聚在这里,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在极限运转。
会议室被无形的界限划分。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