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说完这两句话,应松茂也不知道应该继续说些什么,想了想,最后说了两个字:“加油!”
  应松茂的说话简洁明了,没有一点花架子。
  在大家一片感谢声里,姜凌将手中的小册子递到应松茂面前:“应警官,钱大荣一案让我意识到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我最近在做一个宣传小册子,还没有完工,不过想请你看一看,最好能由局里出面,全市进行青少年性安全的宣传。”
  刚刚领奖时钟局长热情与她握手,让她眉心直跳,忍了半天才将手掌心的灼伤感压制下来。倒是应松茂为人内敛,并没有与大家主动握手,因此姜凌选择把材料交给他,而不是直接给钟局长。
  应松茂伸手接过,翻看了几页之后交给钟俊才:“钟局,您看一看,我觉得姜凌的提议很好。”
  钱大荣这起案件引发社会热议,原本钟俊才就一直在想怎么扩大宣传,借此案教育一下那些不合格的父母、提醒一下性意识萌芽的懵懂少年,姜凌这个宣传手册正合他意,接过去翻了翻,便微笑着说:“挺好!局里全力支持,姜凌同志你完成之后送到局里来,到时候和小陈对接。”
  应松茂心思细腻,看得出来姜凌与人打交道时有些拘谨,从钟局手里拿过绘本后放在桌面,用眼神示意姜凌去拿,又蹦出两个字:“加油。”
  等到局里来人离开,会议室里依旧兴奋不已。
  姚鸿云夸奖姜凌:“小姜你这回表现不错,真争气!钟局让你抓紧时间把那个青少年性安全教育宣传手册画完,看上去市里挺重视啊。”
  刘浩然年轻,听到“性”这个字眼时耳根有些泛红,抬手搔了搔脑袋:“那个……真要宣传这个什么教育?”
  姜凌点了点头,坦然而淡定:“预防青少年性犯罪,性安全意识势在必行。”
  李振良也有些不确定问姜凌:“真要宣传这个?”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翻动着姜凌未完成的宣传册。姜凌注意到他翻书的动作格外轻柔,仿佛生怕触碰那些线条会灼伤指尖。
  姜凌很认真:“不仅要宣传,还要大力宣传。”
  和姜凌合作破案之后,李振良对她那是心服口服。她不仅能通过钱大荣的表现预判他的行动,策划一场引蛇出洞计划;而且手把手教会梁七巧女子防身术,让她勇敢站起来与钱大荣斗争。如果不是有姜凌出谋划策,他哪能获得市局的嘉奖?
  李振良将手宣传册合上,近乎虔诚地送到姜凌手中:“行,我听你的。”
  魏长锋还是有些顾忌,皱眉道:“孩子们单纯点好读书,学多了这些反而乱了心性。我觉得吧,在教室里让生理卫生老师讲一讲就行了,何必大张旗鼓搞什么性安全教育?”
  姜凌看了他一眼:“刚才钟局长在的时候,你没发言。”
  魏长锋被她这一眼看得有些心虚:“当着局长的面怎么可能说不同意见?我肯定不能塌你的台嘛。”
  姜凌的态度很坚定:“为了预防性犯罪,必须去做。”
  九十年代性教育相对保守,学校和家庭极少公开讨论这些话题,有些女孩子连月经期的卫生保健都不懂,视月经为“脏东西”,她们不懂何为猥亵、何为性骚扰,独行遇险时不知道如何有效保护自己,遇到侵害不懂得向派出所、妇联求助。
  钱大荣一案中,梁七巧遇到性骚扰后自责、自残,就是缘于性安全意识的缺乏。
  重活一世,姜凌想为女孩子做点什么。
  魏长锋还想说些什么,但对上姜凌那双眼角微圆的杏眼,他长叹一声:“行吧,行吧。领袖都说了,这个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你想做,那就去做吧。”
  姚鸿云向来和气,很欣赏姜凌的坚持,笑着挥了挥手:“行了,今天会议就到这里。小姜能够主动融入集体,努力表现自己,这是好事。近期如果有外勤你就不用去了,安心画你那个宣传册吧。”
  “是!”姜凌抱着宣传册,响亮应了一声。
  案件组成员回到办公室继续讨论性安全宣传的事情。
  组长魏长锋思想相对保守,觉得没什么必要,不过看姜凌喜欢折腾,本着扶持新人的态度听之任之。
  李振良是姜凌的铁杆战友,再加上有个女儿,极力赞同,并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全力支持。
  刘浩然分配到派出所才三年,没比姜凌大多少,还没谈过恋爱,连宣传册都不敢看,不敢表达意见。
  周伟是转业军人,家眷和孩子都在农村,思想很传统,觉得姜凌做这些没有意义。不过他性格沉稳,看局里领导和所长都挺支持,只提议这个教育最好男女生分开,便没有再说什么。
  后院的食堂饭香渐渐浓烈,刘浩然第一个跳起来,从抽屉里拿出铝制饭盒:“走走走,莫再讨论了,赶紧吃饭。”
  李振良抽了抽鼻子:“辣椒炒肉……好像还有荷包蛋的香味?”
  刘浩然一边跑,一边喊:“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冲啊——”
  看到他们的嘴馋样,魏长锋忍不住笑了起来:“都去都去,你们这群馋鬼。”
  姜凌拿着饭盒走在最后,嘴角微微上扬。
  饭吃到一半,警务大厅的电话铃响起,不一会儿就有人跑进食堂:“有人报案!”
  魏长锋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放下饭盒问:“什么案子?”
  值班民警:“自行车铃铛失窃。”
  魏长锋顿时就松了劲:“嗨,我当是什么。”
  刘浩然与周伟对视一眼,同时耸了耸肩:“已经是第12起类似报案了吧?我真是服了,谁一天到晚偷自行车铃铛啊,那玩意也不值钱。”
  李振良接了一句:“是啊,自行车的铁铃铛在修车摊换一个也就两块五,偷那玩意做什么。”
  姚鸿云的态度却很认真:“群众事,无大小。不管那铃铛值不值钱,都是财务损失,既然有人报案,你们就赶紧去处理一下吧。”
  魏长锋应了一声,案件组民警拿起饭盒边吃边走。
  姜凌没有动,她的脸色变得凝重。
  自行车铃铛这几个字触发了她的记忆,一份来自女子监狱的完整档案浮现在脑海。
  编号:NJ-2003-047
  姓名:沈小梅(绰号:疯铃)
  罪名:盗窃罪、故意伤害罪
  第13章 沈小梅
  沈小梅这个人,曾经让女子监狱的警察都很头疼。
  她入狱时年纪不大,只有21岁,但精神状态很不好,易怒狂躁,听到金属碰撞声会踢打监舍铁门,谈话中提及“铃铛”二字时会咬破嘴唇,每天夜里频繁惊醒,情绪极度不稳定。
  狱警与她谈心时得很小心不要触及她的敏感点,否则她会不顾一切跳起来,对狱警又撕又咬。
  她的劳动改造效果很不好,一般释放出狱后不到三个月,她又会再次因为盗窃回到监狱,面对法官与警察时丝毫没有半分畏惧,吊而郎当地回一句:“不偷,我怎么活?”
  姜凌作为罪犯档案管理员,看过狱警给她做的心理评估报告,结论是:
  1. 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2. 危险性评估:再犯风险指数92%,暴力倾向与情境触发高度关联;
  3. 改造难点:对“小月”的偏执崇拜构成封闭认知体系。
  可是,小月姓甚名谁、家住哪里,沈小梅并没有交代清楚,但她提及“小月”时眼露崇拜与欢喜,她说小月一身白衣仙气飘飘,衣服干净得像雪一样。还说小月就像观音菩萨一样,从来不嫌弃她脏,为她取名字,给她做吃的,教她认字,还给她讲睡前故事。
  沈小梅入狱前收缴的个人物品中,有一个铜制的自行车铃铛,顶部有凸起的凤凰浮雕,这是车牌标志,侧面铸有拼音“FENGHUANG”,底部则刻着一个字:脏。面对狱警的询问,沈小梅说铃铛是小月留下的宝贝,不能丢。
  现在金乌路派出所出现偷盗自行车铃铛的事件,难道与沈小梅有关系?
  想到这里,姜凌跟在案件组同事身后,缓步来到警务大厅。
  李振良一看到她便关切地说:“你来做什么?刚刚姚所不是说了接下来你只需要专心做宣传手册吗?”
  姜凌:“我想看看。”
  李振良倒也无所谓:“行,你要是想参与,那也欢迎。”
  警务大厅里,报案的中年妇女正用手帕擦拭额头的汗水。她的自行车斜靠在门口,车把上光秃秃的只剩下螺丝孔。
  “警察同志,我这可是原装的铃铛,铜的!再配一个同样的得花我15块啊。”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到底是哪个天杀的,怎么连个铃铛都偷?”
  李振良蹲下身检查车把,金属表面残留着新鲜的划痕。
  “这人也是熟手了,我记得去年报案的时候车把上划痕有十几处,深深浅浅的,这回划痕不仅少,还浅了许多。”李振良一边嘟囔着,一边从裤兜里掏出记录本。本子上贴着一张现在流行的不干胶贴纸,似乎是位知名的港台明星的头像照。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