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古代爱情>掌中看> 第54章

第54章

  “哎呀,不是不是,”萧贞观摇头,“与朝政无关,额,可能也有一点点关系。”
  萧九瑜眸中的探究格外明显,萧贞观也想快些知晓真相,便直接问道,“阿姐,你见过姜主簿背上的伤吗?”
  “阿黎背上的伤?”萧九瑜一时没反应过来,“见过啊,不是快好了吗?”
  “那阿姐做何想法?”
  “想法?”萧九瑜思考了一会儿,不动声色地回道,“那孙茂仗势欺人,格外可恶,索性已经伏法,只不过没能以牙还牙,着实可惜!”
  “朕不是问这个!”萧贞观白白紧张了好半晌,萧九瑜却根本没明白她在问什么。
  “那陛下是问哪个?”
  “朕就是想问,朕,”萧贞观屡次三番张口,却都张不了口。
  她这副欲言又止的摸样,倒是让萧九瑜缓缓回过味来。
  “陛下怎么忽然关心起阿黎的伤来?”
  “下月会举办亲耕礼,姜主簿身为司农寺官吏,到时候是要下田的,朕是担忧她伤没好全,到时候一不小心伤口裂开,这才让侍御医给她瞧了瞧。”
  萧九瑜恍然大悟,“陛下看到了她的伤?”
  此伤,非彼伤。
  “阿姐,你也看过她背上的那些积年旧伤?!”萧贞观抓住萧九瑜的手,不自觉用了力,“阿姐,那你知道她那些伤是怎么来的吗?侍御医说,那些伤有十几年了,而且致伤的原因十分多,有藤条,有芦苇,还有什么树枝!”
  萧九瑜抽出一只手覆在萧贞观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在臣回答陛下的问题前,陛下能不能先回答臣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陛下问这些,是因为好奇心作祟呢?还是关心阿黎?”
  萧九瑜的话,将萧贞观给问住了。
  她回答不上这个问题,因为她不知道答案,似乎是好奇,又似乎不是好奇,心里头那点思绪模模糊糊的,像被秋日山间的浓雾笼罩着,什么都看不真切。
  “若二者都不是,便不能问了吗?”萧贞观看着萧九瑜的双目,遗憾地说,“阿姐不愿告诉朕,朕不问就是,只是朕以为,姜主簿是朕的臣工,朕应该知晓。”
  萧九瑜耐心道,“阿黎是陛下的臣子,也是阿黎自己,若碍不着朝政,阻不了她为陛下效力,那些秘密,也不一定非得刨根问底。”
  萧贞观抿唇,“或许阿姐说的对……”
  第四十七章
  殿中省尚药局的侍御医不愧是从民间千挑万选才选拔出来的,手段实在了得,萧贞观派人送给她的药,她只涂了两次,身上结痂的伤口便不会是不是痒得难耐了。
  庄子上的管事说,菜谱里头的胡瓜已经开始坐果,庄子里头无人种过胡瓜,不知道坐果时需不需补肥,请她得空回庄子上看看。
  姜见黎这几日从司农寺下值后都是直接回王府的,既然胡瓜已经坐果,她也该住回农庄去了,临走前萧九瑜主动来扶萝院瞧了她的伤势,见她身上的结痂的地方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伤口处长出了新肌,这才放下心来,准她回庄。
  送她出城时,还不忘提醒,“陛下对你昔年留下的伤疤格外好奇,召孤入宫询问过一次,孤没告诉她,但是以陛下的性子,怕是会刨根究底,孤不告诉她,她也能从别处知晓,你,要做好准备。”
  姜见黎颔首,“多谢阿姊提醒。”
  萧九瑜离开时,似乎还想要多说两句,但终是未曾开口。
  姜见黎早就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来历会被人翻出来,萧九瑜让她提前做好准备,可她的来历无论如何也是掩盖不了的,她要做什么准备呢?
  她不需要任何准备,萧贞观想调查,就让她查吧。
  回到庄子上,姜见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瞧胡瓜。地里的胡瓜死了六成,胡瓜花又被萧贞观吃了一成,而今能坐果的只剩下了三成。
  三成的胡瓜秧绕着爬架攀援而上,却也没有无限地向上长,一则是爬架就那么高,二则,姜见黎在发现主枝开得全部都是雄花时,就提前打了顶。
  打了顶后,侧枝才会不断生长,才能开出雌花,增加胡瓜坐果的数量。
  姜见黎站在田埂上粗粗看了一眼,暗道卖种子给她的人倒是没有骗她。
  当初她从西域的商人手中买下胡瓜种时,还询问了胡瓜的种植方法,那人说胡瓜结果以后需要大量的肥料,否则结出的胡瓜又少又小,若想提高胡瓜产出数量,延长胡瓜采摘的时间,就要在胡瓜坐果时进行追肥。
  姜见黎早就算好了坐果的时间,但是她故意不立刻进行追肥,就是想知晓胡瓜若是不进行追肥,会结出怎样的果子。
  眼下她已经看到了,不进行追肥的话,胡瓜会结出不尽如人意的果子。
  姜见黎一脸严肃的样子让张管事以为胡瓜出了什么岔子,他略显紧张地开口,“黎娘子,可是胡瓜长势不对劲?”
  姜见黎摇了摇头,步下田垄,来到胡瓜架子之间,小心谨慎地翻拣了几条,转头对张管事道,“命人挑几桶肥料来。”
  张管事擦了擦额上因紧张泛出的汗,忙不迭应声,“哎,小人这就是唤人挑肥!”
  等待肥料到来的间隙,姜见黎顺着胡瓜爬架一路走过去,一边走一边仔细查看胡瓜有没有染上病虫害。
  作物染上病虫害是一件及其寻常的事,若是不及时处理,轻则影响产量,重则无收,若是一地的作物大量遇上虫害,便极有可能在当地造成欠收,若是虫害问题得不到解决,连着多季欠收,饥荒就会随时而来。
  寻常百姓对付虫害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一是靠天靠运气,二则是靠勤快,多捉虫,当然一些稍微富裕的农家,在遇上虫害时也会寻找购买治疗虫害的药物。
  将胡瓜秧检查了大半,姜见黎并未寻找到病虫害的踪迹,她以为是因为这余下的三成胡瓜经历了北方冬末初春严寒的淬炼,长得强壮的缘故,而当她向着后排的胡瓜走去后,却发现了有几处胡瓜叶上出现了虫子啃食的痕迹,被虫子啃食过后的几株瓜蔓结出的瓜看着萎靡不振、莠莠不齐。
  姜见黎从前后两排中各掐下一条胡瓜,用力从中间断开,放在一起对比着,后排胡瓜的瓜囊显而易见得不够饱满。
  前后两排的胡瓜,用了一样的肥料,一样的种植手法,没道理结出的果子差别如此之大,究竟是什么缘故?
  “黎娘子,肥料挑来了,您看接下来如何办?”张管事站在田垄上扬声嚷道。
  姜见黎暂且想不出所以然,翻身走回田垄,看了一眼肥料说,“兑上三成晒过的水,沿着胡瓜的根浇下去。”
  张管事吩咐仆役按照姜见黎的吩咐兑好了肥料,以二人一组,一人从左往右,一人从右往左,同时开始对胡瓜进行追肥。
  负责第一排胡瓜的仆役眼尖,弯腰从地里拔出个什么,朝姜见黎挥手道,“黎娘子,这里长了许多葱,要不要先拔掉?”
  姜见黎眸光一闪,百思不得其解之处陡然被一语道破,她忽然有了个猜测。
  走过去拨开第一排的胡瓜叶,木架下头果真三三两两地长着绿油油的葱。
  之前她想在前园里种些葱,葱容易种,长得快,割一茬长一茬,恰好手边又有葱种,就随手撒了下去,后来她就忘了这回事,结果葱在胡瓜下叶下生根发芽,竟长了不少出来。
  葱与其他作物共种,她见过。
  有一年跟着萧九瑜路过蓬莱,见到那里许多种植生姜的人家都会同时在生姜旁种上葱,起初她们都以为是百姓们为了节省田地,毕竟寻常百姓家的田地就那么大一块,只独长一样农物可惜了,可是后来听当地盛产生姜的村子里头的农户提起,她们才知道葱与姜是伴生之物,这二者种在一起,能够预防姜生虫害,提高姜的产量 ,那些农户还说,从不仅能与姜伴生共荣,还能与许多果蔬一起种植。
  因此,姜见黎记住了一个词,伴生共荣。
  葱既然能帮助姜减少虫害,那是不是意味着也能降低胡瓜在生长过程中染病的可能?
  姜见黎盯着仆役手中的一把青葱陷入沉思,仆射被她盯得发憷,心虚地放下手,不知所措。
  张管事发觉了这边的动静,赶忙过来询问,“黎娘子,这是怎么了?”
  姜见黎回过神来,“无妨,你们继续,”她指了一圈第一排的葱叮嘱,“这些葱就不要拔除了,让它长着吧,对了张管事,你再去寻些葱种来,没有葱种的话新鲜的葱也行。”
  张管事多问了一问,“黎娘子想开辟葱圃?”
  姜见黎摇头,“我有个疑惑,需要葱来解惑。”
  张管事听完知道不便多问,立刻寻葱去了。
  给胡瓜追完肥,姜见黎又给第二排的胡瓜移种了些葱,她故意只种了左边的一半,留了右边的一半听天由命,希望结果如她所料。
  若是葱当真能够与胡瓜伴生,那么以后她就可能尝试将葱与其他的作物混种,以减少虫害,又或许,她还能尝试寻找其他的能够伴生共荣之物,既对有限的田地物尽其用,又能够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